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试述均衡教育均衡进展和初中地理教学站

试述均衡教育均衡进展和初中地理教学站

收藏本文 2024-03-24 点赞:4671 浏览:119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为“一切学生”着想,与教育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相一致。本文从地理教学理念、目标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在学习效果评价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初中地理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地理教学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这两句话反映的都是一个宏观而沉重的课题——教育均衡发展,其内涵广阔丰富。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一线教师,面对这一课题,想尽个人的微薄力量,就是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推行素质教育。因为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为“一切学生”着想,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与教育均衡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一致。下面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所做的探索:

一、从地理教学理念、目标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扼杀,课堂上只能机械地围绕着教师、教材转,教学活动出现“重教轻学”一边倒的状况,所以我们要从教育均衡发展“生本观”的角度,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不能把学生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应看到他们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只有认真地审视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了解、掌握他们的不同特点,正确组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传统的地理课标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程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观”、“发展观”背道而驰。而新课标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方面均衡地发挥作用。简而言之,传统课程的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新课标则在于“培养人”。所以我们要摆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知识情结”,要从“掌握知识”到“促进发展”进行观念转变,教学目标转变为对既要传授知识,又对成长中的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负责。

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体现教育均衡发展

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不断促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训导者向教学活

源于:论文格式www.udooo.com

动的组织者、帮助者、怎么写作者转化,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营造“张弛有度”的地理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一种感情气氛,它影响着学生的集体精神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良好的课堂氛围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从中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一个单向输出的统一模式,在结构、程序上较为刻板,失去了课堂的鲜,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新课程实施中也曾常见一些公开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多媒体、唱歌、诗朗诵、游戏可谓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是活跃了,可学习效果却华而不实:学生能整齐、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鲜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那是因为活动太多了,安排不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教育均衡发展理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营造张弛有度、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组织教学活动要结合实际内容合理安排:既有教师幽默风趣的讲授、引导,又有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探究,实现实质性的师生互动。同时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当然也应允许出现一些小错误,在他们说错、做错时,我们应及时的给予热情的指导与帮助,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学有所得。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均衡发展的“人本观”要求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传授变为导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参与、去探究,更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综合素质。地理学科本身的独特性,以及它丰富的内容,极其适合我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学习,但前提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不鼓励华而不实。例如:某节公开课中关于“日本”的教学导入,教师用了设问:“谈谈你印象中的日本,与哪些地理内容有关?”,学生各抒己见:富士山、核爆炸、樱花、和服、松下电器,气氛活跃,作为导入本来挺好,但第二个问题应简单处理,需要在后面的学习中逐步展开,而该教师却用多媒体打出照片,在学生的惊奇眼光中一个个介绍“这是日本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因为处于板块的交界处……这是核爆炸的事故照片……”,既花费了时间,又违背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属于多此一举。

(三)因材施教,教育均衡发展无差生观念。

因材施教是我国自古以来都提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可以说,这是最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方法。现在的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一方面极大地扩展了学校教育的对象,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交流、共同学习的氛围,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是由于师生之间是“点对面”的交往,不是“点对点”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对所谓的差生更是如此。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潜力发展的特点,包括共性特点与个体差异,教学设计就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重视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切实贯彻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引导他们向自己最有潜力的方向前进。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应该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因为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告诉我们:要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要“求全责备”;要扬长避短,不要“抑长补短”搞平均主义。如在地理学习中,有的学生可能读图能力较差,但他语言表达能力也许相当不错;有的学生善于读图,却不善于表达;有的学生善于图文结合理解地理原理,有的学生善于画图构建知识要点等等,如果我们布置好学习任务,采用“先分组合作探究,后点评精讲”的方法,就可以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个人所长,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都有相同的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心理环境轻松,可以畅所欲言,合作交流中又可以彼此学习,共同提高。完成任务后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自信,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这不就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吗?

三、在学习效果评价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评价,常依据学生考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义务教育中,一个学期安排两次考试,由于内容有限而且较为固定,题型虽然相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自然就有高分与低分之别。这种评价方式,对高分者是一种激励,但对于低分者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很容易会因此丧失对地理学习的信心从而引起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所以,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我们在评价学习效果时灵活应变,不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因分数而定终身,因为学生的基础不同,智力也不同,客观事实中有些学生即使再怎么努力,他也考不出优异的分数。
任何教学都需要通过效果评价来进行扬长避短的改进,但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给予相对进步或落后的评价,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平观”、“人本观”。义务教育地理教学所追求的效果与价值,并不仅仅是地理课本知识掌握的牢不牢,更要看学生才能的发展变化,这必须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成绩,更要洞察其学习态度,还要从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比如,有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较低,但他实践能力较强,做的地理模型像模像样;有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画图比例合理,要素齐全;而有的学生平时懒动手,考试时靠临时突击也获取不错的成绩等,故必须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我经常在学生的作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你画的地图真不错!近来你表现很好,加油!你读图的技巧,值得推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摆脱“成绩紧箍咒”,体验学习的乐趣,变得“爱学”和“会学”,拥有健康的“绿色心灵”。教育均衡发展要求我们用多角度多样化的方法评价学习效果,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这些优点和潜力逐步显现出来,加以引导,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都能顺利成长、成才。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