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家庭教育 >关于创设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设计

关于创设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16772 浏览:7122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分析了科学教学情境的主要作用和主要的教学情境创设,在此基础上反思在教学中发挥好科学问题情境教学有效性的要点。初中《科学》课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教学情境 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不但能汲取到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得到良好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不断地产生学习动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课堂的生成。课堂情境创设,不仅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中也包含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合作探究学习情境,及包含着多方面、多维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的体验情境。

一、问题化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想设法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从而将教师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在师生双向的交流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如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内容时,创设了如下情境:我们学校的周围是大片的水稻田,同学们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前天,我们班的小王同学发现田里有一大片的稻苗都萎蔫、有些开始枯黄了,据旁边的农民说,这是因为前几天给水稻的施肥过多造成的。据此,可创设适合不同类型学生思考的问题,从层次一到层次三逐步深化学生对植物吸水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层次一:稻苗萎蔫主要是因为水稻缺什么引起的?(缺少水)
层次二: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引起植物缺水呢?植物水分的失去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呢?
层次三:你能利用胡萝卜、盐水、清水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吗?

二、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新课标指出:科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寻找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存在于身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境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
例如,在教《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刚好是星期四上午第一节,我一进教室就展开调查:早餐吃了吗?分组回答后我当即取出刚从食堂写来的两个肉包,并倒上一杯开水,请未吃早餐的王×同学上来把这两个肉包吃下去。当他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后,我突然抛出问题: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物质?两个肉包现在“旅游”到何处了?它们是如何 “旅游”的呢?如此提问,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教室里顿时一片讨论热潮。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在黑板上板书:肉包的消化与吸收?尤其是这个问号画得很大,而且是彩色的。于是学生情绪高涨地围绕这个主题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小结时我将“肉包”二个字改成了“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换成“菜包”“萝卜包”进而是其他任何食物,无须教师再多言了。

三、矛盾化情境——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敢不敢质疑,教师除了积极地给予鼓励外,还要巧设矛盾情境,创设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大房屋砌起来的工作学生去做。”教师提供的“建筑材料”应当巧设一些情境,才能使学生“垒砌起来”时,更具创新能力
如为引出“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内容时,我先发问:50+50=?话音刚落,学生大笑。我却在黑板上书写50+50<100。接着让学生做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在一起的实验,经仔细观察后体积小于100毫升。学生在惊讶之余,纷纷提出问题:“老师,50毫升水和50毫升水混合,体积是多少?”我答:“100毫升。”学生又问:“那为什么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体积为什么小于100毫升呢?”对此,我仅点拨一句:“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由于创设矛盾情境,印象深刻,学生最终找到答案: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间是有间隙,当这两种液体混合时,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会彼此进入它们分子之间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混合液的总体积不能简单地相加,而是小于100毫升。

四、活动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自探究、体验新知识的获得,这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呈现背景17世纪前某一医院手术室场景,紧接着6位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模拟扮演。其中一男生扮演医生、两女生扮演护士和三男生扮演病人,分别表演三幕急救场景。第一幕医生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第二幕医生给病人输入人血,病人输入了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第三幕医生给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直至死亡。学生的出色表演,立刻调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参与热情,教师顺势质问“为何同是输血,却出现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呢”,自然转入到新课的学习。
如此看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一定要完全“尊重”教材,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再创造。只要这个课堂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都可以进行大胆地尝试。让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科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教师的教学手段都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教学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特殊环境,也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朱清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科学课本[M](浙教版).
创设教学情境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学教学研究,2012,(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