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建筑经济管理 >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资源关系

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资源关系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6786 浏览:231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资源的关系。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资源衰竭等问题造成的影响相对以往有所弱化,但鉴于环境污染程度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脱钩理论 经济发展 能源 环境 资源

一、脱钩理论

近年来,脱钩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中。脱钩理论认为,当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以环境恶化为代价,即其资源利用和对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则称脱钩关系;反之则称耦合关系。脱钩理论中有完全脱钩和相对脱钩两种状态。完全脱钩是指经济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正指标保持稳定或者增长;相对脱钩是指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破环指标都有变化,只是环境破坏的指标变化比率低于经济发展的指标变化比率。一般来说,绝对脱钩状态相对较少,其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的生产效率超过经济的增长率(De Bruyn 2002)。
OECD在《衡量经济增长对环境影响脱钩关系的指标》报告中研究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标,发现OECD各成员国已经普遍处在经济增长与环境破坏的脱钩状态,更有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完全脱钩。
UNEP在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关系时,也采用了脱钩理论。在UNEP体系中,脱钩理论分为资源脱钩和影响脱钩两种模式。其中资源脱钩指的是减少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资源量,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不降低经济增长率的前提下,实现资源、能源使用量的减少。影响脱钩指的是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概况分析

(一)分析思路

本文拟采用脱钩理论分别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污染、资源之间相互的影响关系。首先,通过数据采集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之间的发展趋势。其次,由公式■分别得到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变量、环境污染变量和资源消耗变量的脱钩系数。最后,通过脱钩系数的值及其发展趋势,简要得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况。当DIt≥1时,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不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呈现出耦合关系。在完全耦合阶段,脱钩系数越高,表示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越高,对环境的破坏越大。当0<DIt<1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长速度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构成了相对脱钩关系,代表相对高效的资源使用效率,或者相对低的环境破坏程度。当DIt≤0时,则有资源消费或者污染物排放的增幅小于0,构成了绝对脱钩关系,代表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费或污染物的排放随之减少。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分析中,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年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消耗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
1999—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由1999年的89677.1亿元人民币增长为2010年的401202亿元人民币,增幅高达3.5倍;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的速度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增幅为135%。
由公式■,得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总消耗的脱钩系数,见图1。
由图1可见,2000—2010年间,除2003年外,我国GDP与能源消耗脱钩系数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其发展趋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3年,这一阶段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逐年上升。2000—2003年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从0.33上升到1.19,2003年DI>1,GDP与能耗形成了耦合关系。2003—2008年,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2003年的1.19下降到2008年的0.21。2008年后,我国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呈现震荡趋势,但均低于1。
纵观10年间的GDP与能耗总量的脱钩系数,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构成相对脱钩关系,表明在2000—2010年间,我国能源使用效率有一定提高,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能耗总量脱钩系数大于1,与当年沿海地带新建扩建钢铁项目有较大关系。

(三)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中,经济发展指标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环境指标分别采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二氧化硫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大气中,二氧化硫会氧化而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重要前驱物。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在0.5ppm以上对人体已有潜在影响;在1—pm时多数人开始感到刺激;在400—500ppm时人会出现溃疡和肺水肿直至窒息死亡。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当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1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11)》,2002—2010年,我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尤其是我国“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学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需氧量排放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可喜趋势。尽管二氧化硫排放量略高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但其发展趋势与化学需氧量基本一致。另外,在此期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逐渐上升,“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良好趋势。
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脱钩系数看,2003—2006年间其数值在0—1之间,两者呈相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空气质量的负效应相对较小。2007—20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脱钩系数小于零,两者呈绝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几乎没有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化学含氧量排放量的脱钩系数看,2003—2005年,其数值逐渐增大,但仍在0—1之间,两者呈相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水质量的负效应相对较小。2007—20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二氧化硫排放量脱钩系数小于零,两者呈绝对脱钩关系,表明我国水资源几乎没有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上述两个脱钩系数均较2009年有所增长,表明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2009年有少许增加。

(四)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的脱钩分析

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脱钩分析中,经济发展指标仍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源消耗指标采用年度用水总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0)》,2002—2010年,尽管我国用水总量逐年上升,但其上升的比例很小,在折线图上几乎呈一条水平线形态。
由图2可见,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总用水量的脱钩系数小于零,呈现绝对脱钩关系。2004—2010年间,我国GDP与总用水量脱钩系数取值范围在0—1之间,两者呈相
对脱钩关系,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2000年后,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能源利用和环境污染均呈现了脱钩关系,表明在此时间段内,尤其是“十一五”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了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应清醒的认识到,脱钩理论只是研究了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不代表我国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事实上,脱钩系数只是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资源衰竭等问题造成的影响弱化了。但鉴于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我国能源、资源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①Fischer-Kowalski Swilling,M.Decoupling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Environm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ental Impacts from Economic Growth[R].A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Decoupl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2011
②Van Der Voet E.,van Oers,L.,Moll, S.,et.al.Policy Review on Decoupling: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to Assess Decoupling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n the EU—25 and AC—3 Countries,2005
③Xiaoqiu,Chen and Lijia,Qiao.A Preliminary Material Input Analysis of China [J].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2001
④Yunfeng,Y and Laike,Y.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Climate Change:A Case Study of CO2 Emissions [J].Energy Policy Volume 38,Issue 1,January 2010,Pages 350—356
〔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EKC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演进关系模型及其机理阐释”(项目编号:70973015)的资助〕
(李斌,1981年生,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