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建筑经济管理 >东部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三维立体”路径构想

东部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三维立体”路径构想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29750 浏览:1337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东部沿海农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制约了沿海经济的整体发展。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构筑了一个突破农业发展瓶颈的“三维立体”模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业态的优化、发展动力机制的优化。找到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动力、结构等方面的答案。
关键词:沿海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udooo.com

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的产业,如果没有农业生产的发展,就不会有整个区域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不断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村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难题,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韩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我们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提供了样板;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经历了农村聚落、农业生产布局、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几个阶段,尽管曲折艰辛,但是还是推动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东部沿海农业近年发展情况概述

(一)东部沿海省份农业对沿海经济的贡献率偏低

从上图可以看出,即使是农业产值最高的山东省,2011年全省也才3900多亿,而以经济发达著称的浙江省,全省农业总值区区1500多亿,和福建不相上下。东部沿海的农业产值偏低,在GDP中的贡献不强,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匹配。

(二)东部沿海农业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东部沿海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10个省市,但是由于京、沪、津三个直辖市农业比重更小,以城市为主,故不采用三市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沿海7省农业平均增长速度在4.0%——4.4%之间,除海南省因为基数较低而增长速度稍微好一点(均速

6.56%)以外,其余6省平均增长速度只有近4%,落后于整体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农业发展问题:系统论的视角

系统论是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在1932年提出的。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系统论给我们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很好的思路。农业当然是一个系统,要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其结构、动力、要素几方面都得到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农业发展动力、农业发展的业态三个维度就构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动态结构。 这三个维度必须联动发展、整体推进才能切实地推动沿海农业的持续增长。
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农业自身内在的基本矛盾无疑是其根本动力,但是从表象上看,推动农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却是农业科技。农业科技可以作用于劳动者和劳动工具,致使农业主体改造对象能力的提高。
所谓结构就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联结构造方式,从数量上表现为一种比例关系。结构往往会影响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农业系统的结构就是其内部各要素的构成状况。农业产业结构是农业系统的主结构,是农业的骨架。产业结构的优化为农业系统内部要素发挥作用提供了结构上的可能。
业态是农业的外在表象,也是农业系统依赖的载体。什么样的业态才是最理想的形式呢?一个耗能最少、有利于能量的循环和充分利用的农业业态才是最好的选择。业态的优化是最直观的的外化表层。
动力、结构、业态三个向量相辅相成构成农业发展的一个三维立体。

三、东部沿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立体”路径探讨

(一)农业发展结构的优化

所谓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就是要对农业发展中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整合,对各种资源和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和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就是把农业内部各个比例协调好,使农业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资源、要素能够优化调配,使农业内部各个行业互相依赖,互为所用;对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指的是国家层面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包括政府根据国内市场形势和国际形势变换所采取的一系列、利率方面的优惠措施等。
农业产业结构就是农业要素的链结与构成方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要实现农业内部要素组成结构的合理化,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以“一次性”开发的方式让资源枯竭。寻求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四个要素的协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农村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比例协调,既弥补由于某些部门的滞后发展所造成的木桶短板,也要遏制某些部门的不合常规的发展超过市场需求的所谓“长处”。

(二)农业发展的业态优化

仅有结构的优化,对于农业系统来说,还是不够的。还得从农业的业态上下功夫。农业的业态是农业系统的载体。生态农业是优质高效农业可供选择的优质业态。
东部沿海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这将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遏制这一现象,必须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由于发展方式的落后,导致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东部沿海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源性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使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白和盛等人对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稻麦双链型“草-鹅- 稻+鸭”生态农业体系进行了研究和示范,分析了该体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稻-蛙”模式中 经济效益达2163~4693元/亩,而单纯种植水稻的试验地中 经济效益仅2607 元/亩,“稻-蛙”模式是单纯种水稻经济效益的3.56~7.71倍,而且栽培出的水稻由于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其稻谷的质量要比对照单纯种植水稻的稻谷更好。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一是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确保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畜牧业。目前消费者喜好无公害产品,要提高市场竞争力, 蔬菜和水果、水产等产业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型技术保障体系。
农业技术保障体系是发展生态的技术支撑。完备的农业技术保障体系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保护技术、不同要素的时空优化组合技术、动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等方面,农村基层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所需要的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三)农业发展动力的优化

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他认为技术创新是把新发明或新发现引入生产体系,从而使生产系统产生震荡效应。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的农产品或生产方法的产生,到普遍推广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思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一系列的活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是指政府、企业、公众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及相应的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开发利用

论文大全www.udooo.com

资源、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的经济增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政策、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三个要素,在这3个要素中,只有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因为政策因素经过一定时期后会进入稳定期;劳动力和物质投入对农业推动的顶峰期则已经过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的有机统一。农业发展一定阶段后,对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随着支持农业的各种政策因素的逐步到位,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农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措施保证:要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具、改善农村信息条件的作用;改革政府公共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力度,农业研发投资比例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左右;提高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引进农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1.白和盛, 张家宏, 王守红等.草- 鹅- 稻- 鸭”生态农业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7(1).

2.赵宇,信惠雯.浅析农村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1(1).

3.赵详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1(1).

4.张富刚等.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
5.周丕娟.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技术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3).
6.欧阳涛,肖海燕,袁辉斌.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2).

7.于娟.中国生态农业建设初探[J].经济师,2011(1).

8.王敦清.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示范大学学报,2011(1).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