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历史教学改革 >谈谈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谈谈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收藏本文 2024-01-07 点赞:6228 浏览:207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由于诸多理由,当今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并没预想的那么容易,可以说,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历史学习策略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从而对历史学科产生误解,不想学、苦于学,甚至恐于学历史,这样下来,学生对历史学科自然失去了学习兴趣,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改革教学的自主学习环节就很难有效地贯彻落实。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是首当其冲。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我认为教师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很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莫大的作用,它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也很重要,尤其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关联。下面,我就自己工作中对该理由所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展开论述,与各位同仁商榷。
首先,激趣味性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与功能已发生了变化,再也不可能像传统教学模式下主体功能那么彰显。但无可否认的是,只要有教师参与,教师的作用就不能被完全取代,只不过由以前的主导作用演化为现在的引导作用。但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突显自己“引路人”的角色并非易事。因为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路,而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对理由情境的创设、对理由知识的驾驭则会影响学生对本课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质量。关于兴趣性理由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现以《古代希腊政治》一课为例作一例证。众所周知,本课主要内容涉及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利克里改革三大改革,每一改革内容都很多,又正好都是五项措施,如果我们仅是简单地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归纳出三大改革的内容,那么不免枯燥无味,并且学生也不易记忆与理解。可若是把三大改革与其改革前做一对比,让学生分析归纳其改革前后的异同,再把相同措施称为发展、不同措施称为创新的话,由此而创设出情境理由“三大改革前后分别有几创新、几发展?”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生会很容易地总结出“梭伦改革前后是‘四创新、一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之间是‘三创新、两发展’,伯利克里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之间是‘两创新、三发展’”的结论。(创新指改革前实施而改革后取消的或是改革前没实施而改革后实施的举措;发展指改革前后均已实施的举措,只不过是数量的增加或职能的扩大。)然后,教师再跟进设问:“同学们,通过探究对三大改革的比较,大家能发现什么规律?”对此理由,学生自是得出很多认识,如“古希腊政治在不断完善”、“创新措施是改革前没有而此时出现或改革前已有而此时取消的,发展措施则是改革前已有而此时仍有但又有所变化的”、“我们如果了解哪些是创新措施哪些是发展措施,有助于记忆与加深理解三大改革的举措。”更有细心同学说“三大改革举措对比,其创新措施与发展措施均是每次成等差数列递减或递增,恰好又是创新措施少了一项发展措施增了一项。”最后由教师或学生自主总结。这样,不但对本课重点内容轻松地掌握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更是明显地调动起来。
其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于此策略并非每节课堂教学都适用,并且教师应尽可能避开带有感彩的教学,但遇到带有明显是非价值观的内容时,为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教育,教师可以采用此策略,并且其运用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实效。例如,我们在进行《战争》一课教学中,关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条约内容中的中心字词或谐音字分别概述为“公开行贿”与“天经地义”。不但便于学生识记与消化理解,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与清政府的腐朽反动本质,进而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要实现民族独立富强,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趣味性学习,树立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历史责任感。
再者,利用形象比喻,增强课堂活力与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历史史实的佐证,善于归纳,“以实证史”。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实剧,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随意地割裂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更不能把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个孤零零的商品而待价而沽,那样的课堂必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实施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利用形象比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依据、增强课堂活力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善于细心观察思索。例如,我们在学习《新主义革命》一课时,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及该时期国共两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我做出如下比喻:“这次国共合作就像一场旧时代的婚姻,国民党扮演的是旧式大家庭中有着严重大男子主义的丈夫,更像是严遵三从四德的小媳妇,而共产国际在国共关系中扮演的是媒婆与封建制家长双重身份;共产国际与的关系既像介绍人与被介绍人的关系,又似封建制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国共合作就恰似这个逆来顺受的羞答答的小媳妇在共产国际的主张帮助下嫁到了国民党中去。”这样,既形象地说明了该时期国、共及共产国际的关系,又预示了由于主动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不敢与国民党进行抗争,再加上共产国际这个“封建制大家长”的错误干预指导,随着国民党的叛变革命,必定在这次合作中遭受巨大损失。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而设问:“那么,这个严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时代女性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思想转变而成为追求自由的新时代青年的呢?”从而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下节课的内容。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