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历史教学 >《品德和生活》为孩子搭建美丽舞台

《品德和生活》为孩子搭建美丽舞台

收藏本文 2023-12-23 点赞:21121 浏览:943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渴望能在这个舞台上旋转自己的人生。新的课程改革就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美丽的舞台——《品德与生活》。 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知行统一,欲知必行。因此他提出了“做中学”,主张让儿童亲自经历活动行为,在活动中求知识、求发展。因此,让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充分抓住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好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研究和探索。 

一、教师转变角色,还学生自由的舞台 

回顾以前,我们这一辈人读书时,“填鸭式”教学司空见惯。课堂上大都是老师讲什么,学生记什么,单纯地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懂得提出我“想”知道什么,只知道我“必须”知道什么,接受些什么,学习被动。新课程指出,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可见,老一套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了,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积极转变角色,引导学生在自由的活动舞台上尽情挥洒个性。 
例如教学《留住秋天》这一课,在指导学生利用事先收集的秋天的果实、树叶、种子等自然物进行剪贴、拼画时,作为教师的我只是在孩子们动手之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

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如果学生在构图方面有困惑时,老师再适时伸手相助。 
此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制作着,交流着,课堂气氛活跃。半节课下来,一幅幅成功的作品纷纷展现在我的眼前:有色彩鲜艳的剪贴画,让我好像看到色彩斑斓的彩蝶在眼前飞舞着;有构思独特的拼图,使我仿佛听到了画中传来阵阵的鸟鸣声;还有立体感强的植物“浮雕”,令我感到鱼儿似乎要从画中跳出来……这节课,在教师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自主活动,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动手能力,从中也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

二、形式灵活多样,旋转起自由的舞台 

《品德与生活》这一课程的特点是以活动为手段对儿童进行教育,利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使学生的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从不同角度强化了学生的品德意识;课程又利用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利用欣赏、讲故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因此,课堂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给孩子自由活动的广阔舞台。 
(一)创设情境,引导主动参与 
孩子们是活泼好动、充满童趣的,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喜欢和教师一起参与进来。因此,平时老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计活动情境,并把自己也想象成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去设计吸引孩子们的活动。例如在教学《我会好好吃》这课时,我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如果老师对他们说要多吃这个,少吃那个,每天要保证营养均衡,在课堂上现场给他们分析食物的营养价值,学生肯定不能接受。针对这一点我巧妙地设计了“好宝宝自助餐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午餐,并通过课件直观地展示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发现症结所在,然后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菜谱进行修改,达到合理饮食的目的。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既玩到了,又学到了,是“润物细无声”的最佳体现。 

(二)模拟操作,活化道德感悟 

根据《品德与生活》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展示”机会和空间,让学生的人性在自我展示中张扬。模拟操作就是将现实生活或劳动环境,想象移到课堂,让学生在其中进行操作,使学生的个性在自我展示中张扬。如在教学《让我试一试》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她有点害怕,忽然她又听到了敲门声,小丽战战兢兢地问:“谁呀?”敲门者回答:“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有事吗?”“你爸爸今天有事不能回来,他让我把一份文件先送回来,请你把门打开,让我进屋。”小丽站起来……小丽是应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教师没有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根据不同的看法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右边,以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是“应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的问题,然后模拟辩论会场,由两组学生分别选派出代表进行对抗辩论。通过对抗辩论,学生不但战胜了胆怯和畏惧心理,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冷静思考,不能轻易上当受骗。通过自由组合,不仅让学生有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在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和认识水平。 

(三)亲身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

有生活,才有感受;有实践,才有体验。孩子们求知的“胃口”大,好奇心强,光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才能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 
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我按照这一原则,组织安排了有趣的活动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寻找春天。一听到可以去操场上《品德与生活》课,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出发前我先对学生提出纪律方面的要求和应注意的事项。来到校园中,孩子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观察着、寻找着、谈论着……从植物类、动物类、生活类及其他方面进行观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了解春天,发现春天,体验春天。看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地交流着自己的“惊人”发现,我也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之中。当回到教室汇报各自寻找到的结果的时候,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说: 
老师,我发现柳树已经长出嫩绿的小芽了! 
老师,我发现花丛中蝴蝶已经在翩翩起舞了! 
老师,我发现春天到了,人们衣服穿得少了! 
老师,我发现…… 
这次活动,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书本,结合生活,切身感受到“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美好呀”,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真正让孩子们在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而且发挥了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了热爱大自然,进而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比单纯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春天来了”,效果要好得多。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