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分析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运用型人才培养征文

分析人才培养汉语言文学运用型人才培养征文

收藏本文 2024-02-07 点赞:7071 浏览:229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对学术研究性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少,相反更愿意接受应用型的人才。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历史悠久的一门传统的文科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就是语文教学和高级文秘,相对而言就业面不是很广,其主要问题及就在于现在的汉语言教学更多的是学术研究的培养方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应该强调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从教学改革的方向简单介绍了几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一、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难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基础性文科专业,在高校中开设的很普遍,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专业。相对于建筑、管理、工程类的专业,汉语言文学并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很难给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个特定的职位,所以长久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被看作是一个应用型专业,自然也不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现在的市场更需要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学术研究和语文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需求。社会更需要有较强汉语言文学功底,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才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般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适应实际需求,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能够处理一线事务的人才,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应该扩大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就汉语言专业而言,其特点就是人文性,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也是汉语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难点。但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行业确实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求很高,这也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提供了机会,相信只要根据是市场需求,积极改革教学,建立合适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特点与行业要求相结合,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应用型人才。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优化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

1、优化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而言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现代汉、古代汉语、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十余门课程,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虽然这些课程个有重点,确实不应当删除其中的一门,但是在教学上还应该更加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总的来说就是:精简课程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规避课程之间的重复。

2、强化应用性课程

培养应用型人才,最终还要依靠专业课程,这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保证。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安排应用型课程,安排的课程也应当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将专业课程的应用模块细化,通过应用型课程的设置,着重提高学生的说、读、写能力,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

3、特色化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一直不被重视,甚至被看作是补充课程,实际上选修恰恰能反映学生的兴趣点,而且很多选修课程反而是专业的前沿内容。选修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也便于学生实地考察,要使学修课程形成完整的体系。精心设计选修课程,加强选修课程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充分利用地域的文化资源。

4、分设专业方向

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将专业分设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分为语文教学、教育管理、文化产业、高级文秘等几个方向。学生在低年级时完成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高年级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选修课和部分专业课选择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大力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掌握两种以上的专业语言。也可以根据当地的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开设更具特色的课程方向。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里介绍三种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年级的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对主干课程还不了解,系统的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熟悉专业框架。系统授课还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探究性教学方法,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以接受性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探究性学习方法为主。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中去主

源于:查抄袭率论文www.udooo.com

动地探索、发现,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这种方法强调了自学能力,但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不能让学生过度的自由散漫;问题中心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后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构建主义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际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

首先,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为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汉语言原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通常可以安排在大一下半年或者大二期间,让学生参与学校以及线管单位的实践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担任秘书和文化管理工作,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其次,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载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学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作品,资助少数学生出版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专业建设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力争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可以全方位地、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另外,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教学方向就业,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熟悉班主任的工作,还可以和周围的学校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习。最后,加强和相关企业的合作,采用定向培训的方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学生提供实训条件和机会。
参考文献:
查志琴,高波.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及评估体系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3).
鲍嵘,在学“做事”中学“做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J].现代大学教育,2002,(5).
[3]王彩萍.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三个同题[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