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探析医学生信仰教育理由和对策结论

探析医学生信仰教育理由和对策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3760 浏览:901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信仰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尤其是作为为国家医疗事业输送人才的医学院校,我们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和理性的信仰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医学生的表现,探讨信仰教育的缺陷,从而提出加强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学生 信仰 教育 对策
:A

1 新时期加强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树立正确的信仰不仅有利于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能否实现。尤其是作为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育人才的医学院校,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和理性的信仰观,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具有更加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信仰教育的重点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过程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使大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宗教本质,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宗教现象。我们通过信仰教育,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有利于了解和控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强化大学生反渗透和抵制渗透的意识和能力。

2 高校医学生信仰教育的问题现状

(1)医学生信仰教育意识边缘化。医学生信仰教育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我们需要通过有效地教育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传授给学生,使之认同和接受,最终升华为坚定信念,内化成精神动力和行为指南。但是实际的信仰教育却逐渐流为一种形式,高校对于信仰教育缺乏重视与认识,对信仰教育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教师也对信仰教育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认为这是很空泛的理论,教学也采取应付的状态,因此,学生更是对此缺乏兴趣与主动性。
(2)医学生信仰教育模式单一化。首先,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对于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关注不够,当信仰教育脱离医学生的现实,就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信仰教育的内容不适应学生的需求,脱离和他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就业、发展等切身利益,就难以一起他们的兴趣并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获得实效;第二,医学生信仰教育的方式单一,当下医学生的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的教授的方式进行的,“两课”的授课方式大多是一言堂,单调的一味的灌输与乏味的理论讲解使学生参与不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发挥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
(3)医学生信仰教育环境复杂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正之风也在慢慢侵蚀着校园,原本单纯、干净的校园环境也随之变化,一切向钱看,一切以利益为重心,学生的选择更多的是以利益为中心,考研率上升是为了找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专注于学术研究,考公务员更是向往着权力而不是想为人民怎么写作,作为医生的职业受着高收入的诱惑而不是为了救死扶伤;另外,当下的医疗现状,一些所谓的黑幕更是时刻侵蚀着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医生的行业在金钱与利益上的潜在规则深深冲击着医学生的职业信仰,医德缺失的社会大氛围十分不利于信仰教育的开展。

3 高校加强医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重视,将信仰教育作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信仰教育主要是指对医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教育,这里面就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很多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医学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医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树立信仰,学会做人,深化为祖国、为人民怎么写作的意识与信念,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度量值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医学生是以后社会职业组成的重要部分,所以高校必须要把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国家富强、、文明、和谐贡献更多的力量。
(2)明确内容,创新形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医学生信仰教育的核心。新时期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向保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时代要求,深化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内容,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出了明确的道德内涵。同时,信仰教育应该针对当下高等医学教育实施的种种问题有所突破,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关注医患热点、医疗实践等,开展医学职业信仰教育,从而将信仰教育建立的成果最终真正落实在医学生走向社会后积极而健康的职业行为中,真正落实在广泛的生命关怀之中。
(3)营造氛围,建设队伍,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优化信仰教育环境。校园环境是高校信仰教育得以良好实施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更是信仰教育的精神支持,因为信仰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建设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执著坚强的精神,是信仰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实施条件,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信仰教育氛围,营造高品位的政治信仰教育氛围,加大正面教育的力度,积极宣扬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宣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政治信仰成为校园舆论的主旋律。校园精神体现了校园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生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教育培养学生中发挥着导向和激励作用,是师生精神的源泉,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宁德鹏.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24-25.
余玉花.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调研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68-69.
[3] 娟.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信仰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32-34.
[4] 吴佳丽.迷失与重构:当前大学生信仰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1(18)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126-128.
[5] 谢成宇.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2):9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