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阻聚剂性能动力学评定策略改善

阻聚剂性能动力学评定策略改善

收藏本文 2024-03-16 点赞:5999 浏览:2078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建立了基于溶液聚合的阻聚剂性能动力学评定方法,包括:确定了实验的溶剂、单体浓度、阻聚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评定装置等实验条件及转化率和分子量测定方法。与本体聚合的动力学评定方法相比,溶液聚合的动力学评定方法对阻聚剂性能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建立了为评定阻聚剂性能配套的分析方法——近红外分析方法,即在单剂和工业剂评定中预测苯乙烯含量和聚苯乙烯分子量的四个近红外分析模型。对验证集样品的成对t检验结果,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得的苯乙烯含量与色谱法测得的结果以及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得的分子量与粘度法测得的结果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差异均在正常误差范围之内。用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阻聚剂评定中的苯乙烯含量和聚苯乙烯分子量是完全可行的。用该评定方法对乙烯装置脱丙烷塔所用工业剂的评定结果与实际应用的效果相吻合,该评定方法可以较好地用于评定乙烯装置使用的阻聚剂的性能,为阻聚剂的研究和应用了一个可靠、的评定方法。关键词:阻聚剂论文苯乙烯论文动力学评定论文溶液聚合论文近红外光谱论文

    中文摘要2-3

    英文摘要3-8

    1 引言8-23

    1.1 烃类的结垢及阻聚作用9-13

    1.1.1 自由基聚合机理9-11

    1.1.2 烃类结垢机理11-12

    1.1.3 阻聚防垢机理12-13

    1.2 阻聚剂的评定方法13-18

    1.2.1 简易评定方法13-15

    1.2.2 模拟评定方法15-16

    1.2.3 动力学评定方法16-18

    1.3 开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18-23

    2 实验方法23-34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23

    2.2 转化率的分析方法23-24

    2.2.1 苯乙烯含量的分析方法23-24

    2.2.2 转化率计算公式24

    2.3 聚苯乙烯分子量测量方法24-27

    2.3.1 粘均分子量的测量方法25

    2.3.2 “一点法”测定分子量25-26

    2.3.3 “一点法”测分子量的验证26-27

    2.4 近红外分析方法27-34

    2.4.1 近红外分析方法的发展27-28

    2.4.2 近红外分析方法的原理28

    2.4.3 近红外分析方法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28-30

    2.4.4 近红外分析方法的特点30

    2.4.5 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30-34

    2.4.5.1 近红外分析模型建立的30-31

    2.4.5.2 主成分数的确定31

    2.4.5.3 模型质量的评价参数31-32

    2.4.5.4 验证集样品的t检验32-34

    3 溶液聚合的阻聚剂性能动力学评定方法的建立34-51

    3.1 实验方案34-37

    3.1.1 引发方式34

    3.1.2 反应温度34-35

    3.1.3 反应压力35

    3.1.4 溶剂35-36

    3.1.5 单体浓度和评定时间36

    3.1.6 实验装置36-37

    3.2 阻聚剂性能溶液聚合动力学评定方法的性37-41

    3.2.1 不加阻聚剂时评定方法的性38-39

    3.2.2 加入阻聚剂后评定方法的性39-41

    3.3 阻聚剂剂性能溶液聚合动力学评定方法的分辨能力41-44

    3.3.1 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对阻聚剂评定结果的对比41-42

    3.3.2 同种阻聚剂在不同浓度下的评定结果42-43

    3.3.3 不同阻聚剂在相同浓度下的评定43-44

    3.4 阻聚剂的阻聚和缓聚44-47

    3.4.1 阻聚型阻聚剂的评定45-46

    3.4.2 缓聚型阻聚剂的评定46-47

    3.5 评定中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47-51

    3.5.1 不加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的分子量47-49

    3.5.1.1 不加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分子量公式47-49

    3.5.1.2 不加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分子量测定结果49

    3.5.2 加入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分子量49-51

    3.5.2.1 加入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公式49-50

    3.5.2.2 加入阻聚剂时有链转移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测定50-51

    4 建立苯乙烯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51-61

    4.1 实验51-52

    4.1.1 仪器51-52

    4.1.2 基础数据的测定52

    4.1.3 光谱样品的来源52

    4.1.4 光谱的测量52

    4.1.5 定量校正方法52

    4.2 模型的建立52-61

    4.2.1 近红外光谱和苯乙烯含量性研究52-54

    4.2.2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54-55

    4.2.3 光谱范围的选择55

    4.2.4 模型的建立55-57

    4.2.5 验证集样本的测定57-59

    4.2.6 近红外分析苯乙烯含量模型的t检验59-61

    5 建立分子量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模型61-66

    5.1 实验61

    5.2 定量校正方法61

    5.3 模型的建立61-65

    5.3.1 近红外光谱和聚苯乙烯分子量性研究61-62

    5.3.2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62

    5.3.3 光谱范围的选择62-63

    5.3.4 模型的建立63-65

    5.4 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及t检验65-66

    6 阻聚剂性能溶液聚合动力学评定方法的应用66-75

    6.1 工业阻聚剂的评定及结果66-68

    6.1.1 阻聚效果的评定66-67

    6.1.2 工业阻聚剂评定中的分子量67-68

    6.2 工业阻聚剂评定中苯乙烯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68-72

    6.2.1 实验68

    6.2.2 校正模型的建立68-72

    6.2.2.1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68-69

    6.2.2.2 光谱范围的选择69

    6.2.2.3 模型的建立69-71

    6.2.2.4 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及t检验71-72

    6.3 工业阻聚剂评定中聚苯乙烯分子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72-75

    6.3.1 实验72

    6.3.2 校正模型的建立72-75

    6.3.2.1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72

    6.3.2.2 光谱范围的选择72-73

    6.3.2.3 模型的建立73-75

    6.3.3 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及t检验75

    7 75-77

    致谢77-7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