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下载中心 >简论中国和谐文化:中国文化进展必定选择结论

简论中国和谐文化:中国文化进展必定选择结论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32221 浏览:1461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华文化蕴涵丰富的和谐资源与和谐智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实际和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断探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和谐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2-0036-04
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其所蕴涵的丰富智慧资源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文化根基。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国情和时怎么发表展要求,对文化建设进行了不懈探索,实现了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再到和谐文化的转变,这一过程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积极进行文化探索的主动性精神,还表明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实践发展的要求和时代新的呼唤。

一、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和谐思想

中华文化蕴涵的和谐思想,不仅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观念、价值选择、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更为今天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首先,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人根据对生产实践的探索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精神,肯定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要求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必须顺应自然,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如孔子主张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与梁惠王所说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其次,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于追求“和而不同”和“有余以奉天下”。孔子以“和”作为人际关系的准则,主张“以和为贵”。但这里的“和”不是绝对的同一,而是有差异的和谐,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国古人还把人际和谐推广至社会,主张实现社会的相对均衡,要“有余以奉天下”,而不能“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和谐相处。再次,在处理个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人格的和谐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修身”思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追求身心和谐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孔子还认为君子应该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伟大人格于一身,只有先确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才能激发起修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历史实践:中国人对和谐文化的探索

文化是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663-664。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尽管当时并未明确提出“和谐文化”的概念,但是文化探索中体现了和谐思维。指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提倡的新文化,“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主义”706。这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后,我国文化建设还面临着如何正确处理古今中西关系的问题。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一方面,针对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习俗各异、文化差别大的国情,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为“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3],为形成多种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提供了政策指导;另一方面,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34 ,“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性的精华”707,“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4]。新中国成立后,在上述正确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化建设获得了进一步的健康发展。但是,后来受极“左”思潮的影响,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统统被斥之为“封、资、修”,这使努力建设起来的新主义文化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出现畸形发展。
1978年,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和平与发展作为对时代认识和判断的前提,发动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和谐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在继承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成功实现了新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立足现实,并在融合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两个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一方面,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5]212,但同时一定要不断创新,“我们要永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256,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鼓励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自由争论;另一方面,民族文化和外国文化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具有多样化的统一。发展文化,不能闭关自守,既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吸引过来,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起点。上述文化思想不仅是对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和谐思维在文化建设中的进一步体现。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虽然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和谐思想有着历史渊源,但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传统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基础上、为封建统治阶级怎么写作的,从根本上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这就决定了它所体现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其次,两者的政治基础不同。传统文化建立在封建等级和特权制度的基础之上,统治阶级通过一整套等级森严的礼制来规范和限制各种社会行为,其所更多的是

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udooo.com

为了掩盖阶级利益冲突,以达到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目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再次,两者的文化基础不同。传统文化虽然也含有“天人合一”、“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和谐思维,但其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甚至唯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不可能真正贯彻辩证法,继而和谐思维也不会贯彻到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和谐思想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严谨的。
因此,我们应结合国情和时怎么发表展要求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并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与我国传统和谐思想相承接,与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相吻合,建设面向时代、立足现实、继承传统、放眼世界的思想文化系统。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在坚持文化民族性的基础上更加客观科学地看待文化的世界性,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竞争,还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难题,对于今后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性质文化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9.
[4]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83.
[5]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责任编辑 祁丽华]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