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简析重庆华岩寺文化特色和保护

简析重庆华岩寺文化特色和保护

收藏本文 2024-03-01 点赞:18497 浏览:824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从华岩寺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入手,揭示华岩寺在重庆地区的鲜明特点和独到之处,从而引起人们对华岩寺保护的重视,并引发人们对该寺的保护及深思。
关键词:重庆华岩寺;文化;保护;深思
1673-2596(2013)11-0119-02

一、重庆华岩寺的文化特色

通过对华岩寺的走访,发现该寺佛教文化活动非常多,该寺有佛道融合、斋食文化、塔苑祭祖、塔苑祭祖以及庙园合一等特色。除了佛教活动和上述特色之外,该寺还组织佛学院的学生成立重庆市华岩寺足球队,这种情况在寺庙当中是非常少见的,说明了寺庙也在与时俱进,体现了精神与身体建设的双修。
佛教与道教从文化和建筑上相互融合,这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宗教融合的体现,目前在寺庙里面看到的建筑塑像有道济和财神等。在中国这种佛教、道教塑像同时贡奉的情况很多,如成都金华寺就是佛道融合之表现,寺庙里除了供奉释迦牟尼、观音,还贡奉着牛王、马王、三圣、关帝、文昌、药王、川主等道教、本地神灵等塑像[1]。重庆的老君洞也是如此,该洞以前曾是佛教寺庙广化寺,后改为老君洞。同样,里面也是存在佛道同时贡奉的情况,特别是明代的石岩刻画中充分体现了佛道融合之景象,如观音救八难、文王访贤、伯牙抚琴、娥皇、女英访大舜等[2]。
另外,斋食也尤为特别,首先是建有710平方米斋堂,面积比起其他寺庙来说相当之大了;其次,它是重庆地区最大的高档别致的素食餐厅,聘请名师名厨进行烹调,他们结合各种素食特点,以川菜为本,做出了养生、绿色、环保的食谱。特别出名的菜式有牛蒡三丝、发财豆腐、麻香茄子、龙飞凤舞、凉拌海藻、罗汉斋、麻油(小面)酥锅巴等。其他寺庙通常就只有豆花饭之类的简单素食,斋堂也简陋,是没有办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七佛塔苑是华岩寺的又一特色,传统入葬方式是入土为安,而印度佛教僧侣通常是建塔而葬,传入中国之后也不例外。寺庙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模式,但埋葬方式却没有转变,这也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体现。宗教信仰的传入也使得中国人的传统入葬方式产生了转变。华岩寺有古塔四座,分别是开山祖师圣可和尚、心月大和尚、际云大和尚和宏亮老和尚塔,这些塔都是石质覆钵式塔。华岩寺也是在重庆帅先修建佛塔存放信徒和其他市民石灰龛的地方,它修建此塔苑时也有着一定的讲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塔苑与接引殿中间的弥勒佛相对,目的是让弥勒佛带领这些亡魂通过往生殿而到达极乐世界。
寺庙属于清修之地,除了佛教的节日外,平时非常清静。近年来华岩寺与华岩风景区结合在一起,门票收入可以用于保护寺庙的建筑及设施,从而也带动了附近的经济。中国是三大园林体系中的一派,四川园林又在中国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中国园林主要把天人合一的观念运用其中,华岩寺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巧妙地加以改造,因山就势,充分采用当地生态资源。采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整个山水园林中水、山、石等自然景色与亭、楼、阁等人文景观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创造出园林寺庙的景色,它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山水园林寺庙。

二、重庆华岩寺建筑风格略述

在历史的岁月中,中国是个有包容的国家,在建筑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种建筑艺术形式的传入,我们没有拿来主义,而是融合了这些国家的建筑文化艺术。佛塔和佛寺本是印度建筑,东汉时就传入我国,很快就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融合。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在继承的同时,也转变了它原来的风貌,具有自己独具的特性。如佛塔就有了楼阁式、反翘飞檐等中国传统古代建筑的风格。本来印度是没有寺庙的,到了中国就重庆华岩寺的文化特色与保护深思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形式。除此之外,华岩寺还加上山水园林,充分体现了寺庙与中国园林的有机结合。
在中国,绝大多数佛教寺庙建筑风格几乎一致,佛殿建筑艺术主要表现在结构、空间、装饰三个方面,都是由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配殿等组成,以中轴线把这些建筑排列开来。这些都源于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及模式,印度佛教传入中原,因地制宜,采用当时达官贵人的居所为宣传佛教的场所,因此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佛教的建筑风格及模式。华岩寺建寺就与中国传统的中轴线的方式扯不上关系,这是由于重庆的地理特点等理由,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最早是以洞建寺,靠山靠水的地理位置是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进行选址的方式。除华岩寺外,重庆涂山寺刚开始也是如此[3]。华岩寺由于重庆的独特的地理条件,没有采用中国传统佛教寺庙的建筑模式,没有采用中轴式的方式,利用仅有的平地修建寺庙,从而自成一体地形成独特的寺庙与山水园林的结合,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没有变仍然为其保留,如典型的歇山、悬山屋顶,木构架建筑,反翘的屋脊和屋脊上的仙人、龙、凤、狻猊等装饰等。

三、重庆华岩寺的保护作用及措施

(一)华岩古寺的保护作用

当今社会,古代建筑还剩多少,长期生活在刚筋混凝土的水泥盒子里,是否使我们存活的环境更加沉闷和缺乏生气。仅存的古代建筑遗留给我们带来的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还是为今人带来的历史震撼,那只有历史来见证和评判。反思存活空间的同时,保护好古代建筑有利于我们存活空间的丰富性,我们能看到古代文物就能看到古代人们精湛的技艺,我们作为这些先民的后人应该感到自豪。
重庆历史悠久,从巴渝文化到陪都文化,上下三千多年,曾是中国最早的开埠内陆通商口岸,陪都时期各种工业商业转站于此,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种种生机。佛教传入本地,带来了新宗教文化,华岩古寺内所有馆藏经文、书籍见证巴渝文化的历史变迁,它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保护历史文物,有助于我们城市国家的历史文化沉淀。
然而,华岩寺在华岩风景区内,寺庙与旅游结合有利有弊。利是带动了经济,弊是带来了污染,景区内的湖泊到处是游客随意丢弃的垃圾;古建建筑用材上的弊病如白蚁,危害非常大,特别是对木头柱子的侵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维修和维护。

(二)对华岩古寺的保护的倡议及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这需要政府和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面对孩子,我们应该在课堂内外进行教育,从小树立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前不久在古代埃及金字塔的神庙里就有人写了“XXX到此一游”等中国式旅游恶习方式,很大程度反应中国对这方面的教育理由。面对成年人,增加公益广告慢慢影响渗透。作为宗教神的写作技巧人、传播者的僧侣和信徒,同时是寺庙的实际居住者的他们,意识也需要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对僧侣、信徒进行文物保护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训。
其次,要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这需要从经费和思想意识上面提高。然而经费的筹措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情况采用自筹、国家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进行,而大多数寺庙是以社会捐助为主,长期以来各大寺庙都有大篇幅的石刻用于留刻捐助人的名字,这笔资金多用于建寺初期。建寺中期利用平时的香油钱来维持僧侣信徒平时的伙食开销及寺院清洁维护等费用,对于需要大量资金保护古建却有心无力,这还需要自筹和国家拨款。国家拨款是有限的,当地政府的支持也不能满足文物和寺庙自身建设和保护;自筹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出路之一,华寺岩就与当地华岩风景区联合开发,成为重庆旅游景点。成为旅游景点之后知名度大大提高,影响力也有所增加,这使得国家和政府更加重视对华岩寺的保护,也使得各界知名人士对该寺的关注,集聚人气的同时也给寺庙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捐助,因此各种筹资方式都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共同合作也能达到双赢的局面。
最后,政府对华岩寺的保护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九龙坡区是重庆的老城区,目前正在火热的开发中,重点文物的重庆华岩寺的文化特色与保护深思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保护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政府先后制订和编制了华岩寺片区的规划和方案,组织各种佛教文化节的同时,改善此地区的周边环境,治理了华岩湖及沿街门面,旅游经济的收入也着实刺激了政府的积极性。政府对文物的展出、出租等事项的管理方面也要加强管理,制订出相关规章制度,并把每条制度落到实处,才能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作者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华岩古寺的建筑风格的多元性,如佛道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包容性。该寺在圣可、觉初、心月法师的一路带领下,沉淀了华岩古寺的文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7届方丈道坚法师积极与社会接触,开展和尚足球队等活动,在生活实践中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并在生活实践中传扬佛法。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志(第二卷)[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文郁,张凤翔.金华寺[J].成都文物,1984(1).
〔3〕霍国庆.佛教旅游文化[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