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旅游文化 >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状况

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状况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29456 浏览:1334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鲁中地区淄博莱芜两地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两地相继加强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鲁中;红色旅游;目前状况

一、“鲁中”地域的界定

山东现辖十七地市,而鲁中是山东省中部的简称,从地理位置来看,一般认为主要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泰安、莱芜等五市,是山东政治、文化中心区。面积4120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53288万人,地形为山地丘陵和过渡地带,是山东省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重要区域,也是最有潜力、活力和魅力的地区之一。在这里鲁中两地主要是指淄博和莱芜两市,以期通过淄博、莱芜两市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进而一窥全貌,形成对整个所谓大鲁中地区红色旅游文化的观照。

二、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目前状况

山东省有着悠久的、光荣的革命传统,自五四运动以来,英勇的山东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之下,前仆后继,百折不挠,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山东境内出现了大量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战役、英雄人物、革命文化艺术等红色文化遗产,而这些遗产在今天日益发展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文化。按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划分标准,淄博和莱芜境内有哪些具有旅游吸引力的红色文化资源呢?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走访,目前为止知名度较高、已经开发成旅游资源和可后据有开发能力的列表如下:
淄博和莱芜境内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E遗址遗迹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历史事件发生地张店黑铁山、淄川马鞍山、莱芜云台山、莱芜吉山等
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马鞍山抗日遗址、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莱芜港里河战场遗址、莱芜汪洋台抗战遗址
F建筑与设施
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I军事观光地618战备电台旧址、沂源凤凰山
FB单体活动场馆FBC展示演示场馆
淄博革命烈士事迹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原莱芜革命烈士陵园,包括莱芜战役展览馆、莱芜战役全景画馆)、焦裕禄纪念馆、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堂、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马鞍山抗战纪念馆、沂源革命历史纪念馆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FC碑碣(林)
莱芜革命烈士塔、莱芜战役烈士纪念碑林、莱芜红旗飘万代纪念碑、莱芜棋山抗日烈士纪念碑、莱芜上游抗日烈士纪念碑、汪洋台抗日烈士纪念碑、钟效培烈士纪念碑、汪洋台民兵烈士碑、淄博革命英雄纪念碑、黑铁山纪念碑、黑铁山纪念壁、马鞍山气壮山河纪念碑、马鞍山抗战纪念碑、南麻战役纪念碑、英雄榜
FCJ人工洞穴莱芜云台山和尚洞
FD居住地与社区FDD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莱芜县委诞生地、沂源县委旧址、八路军四支队办事处旧址、博山九道联合办事处旧址马耀南故居、何万祥烈士塑像、汪洋政委汉白玉雕像等
FE归葬地
FEA陵区陵园莱芜革命烈士陵园、淄博革命烈士陵园、 各区县的革命烈士陵园
FEB墓(群)“一马三司令”墓、各陵园或遗址的墓群
G旅游商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G其它物品农家乐、简易粗糙的纪念品
人文活动A人事记录
AA人物焦裕禄、刘仲莹、马耀南、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目前状况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何万祥、汪洋等
AB事件莱芜战役、吉山战斗、黑铁山武装起义、马鞍山抗日保卫战、南麻战役
BB文学艺术作品《红日》、吴伯箫等

(一)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

毫无疑问,淄博莱芜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也具有红色旅游文化一般性的特点,但通过调查也发现,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一、具有明显的时段性

统观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大阶段遗留下的文化资源,解放后和新时期尽管也有,但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相比,在规模度上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二、资源不够丰富、知名度不高

从列表中可以看出,鲁中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整体来看数量并不多,而且较为单一,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几个地方。而且地域分布比较零散,除莱芜战役资源现在知名度比较高之外,其他资源知名度都比较低,这大大影响了两地红色旅游的发展。而且很多资源至今并没有真正属于旅游的范畴,仅还是停留在纪念设施的地步。

三、资源的伴生性

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多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相伴而生,比如淄川的马鞍山抗战旧址,就位于淄川风景如画的马鞍山景区,群山环绕,景色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交相辉映。莱芜县委的诞生地就位于莱芜的云台山风景区内。
另外,同一景区内不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相伴而生,两地的很多红色文化资源都是在一个旅游景区或园区内,比如很多陵园内、战争旧址上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纪念雕像等红色文化纪念设施,形成了一体化的格局,尤其像莱芜战役纪念馆、黑铁山抗战旧址、马鞍山抗战旧址、淄博革命烈士陵园等,在其范围内各种纪念的实体有机的统于一体。

四、资源分布广泛,但可做到相对集中

两地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广泛,范围较大,零落错次,但又相对集中,主要位于莱芜南部、淄博南部山区,紧邻鲁南沂蒙革命根据地。

(二)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目前状况

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山东红色旅游发展纲要》,淄博与莱芜相继加强了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政府比较重视,制定了相关发展规划淄博与莱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山东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相关规划文件精神,采取各项措施,扎实推进旅游规划和发展各项工作。
①淄博
淄博市2011年制定出台了《淄博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淄博市环城游憩旅游专项规划》等。根据规划,淄博市将抓好13项关键突破项目,深化文化旅游开发,推进观光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开拓专项旅游。开拓专项旅游产品包括修学旅游、拓展运动旅游、红色旅游、科普旅游、工业旅游、节庆旅游等。从此规划可看出,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开发方向,已被列为淄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
②莱芜
作为革命老区的莱芜,也制定了《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是其亮点之一,因莱芜是中国建党较早的地方。1932年第一届莱芜县委成立于云台山和尚洞,现在,人们立了“红旗飘万代”纪念碑以志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莱芜人们以生命和鲜血支持了革命事业,纪念革命烈士丰功伟绩的纪念碑遍布市域,如汪洋台、棋山抗日烈士纪念碑、上游抗日烈士纪念碑、市区革命烈士纪念塔等。1947年陈毅、粟裕同志在石湾子村指挥了著名的“莱芜战役”,通过电影《红日》、《南征北战》的播映而闻名中外。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均被列为旅游区、旅游景点的建设规划。
从淄博与莱芜两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看,两市均把红色旅游列入全市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中。特别是莱芜市旅游规划,对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开发目前状况、主题定位、景观结构、分区规划等,均进行了详细分析,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详细规划,并先后出台了《全市“十一五”红色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和《莱芜战役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方案》,初步形成了红色旅游系列。如此规划,使红色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必定得到进一步发挥,其助推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
如近几年来,莱芜市投入的红色旅游开发资金超过8000多万元。2007年,为纪念莱芜战役胜利60周年,莱芜市委、市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对莱芜战役纪念馆进行整体改造升级,成为莱芜市红色旅游的龙头景区,也成为山东省内红色旅游的亮点景区。2008年,该馆被评定为国家4旅游景区,并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同时,云台山、汪洋台等红色景区也大力优化旅游环境,改善区内外旅游交通条件,增加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目前,莱芜市已形成了以莱芜战役纪念馆为龙头,以云台山、汪洋台、莱芜战役陈毅指挥所等红色景区(点)为节点的红色旅游集群。淄博市近年来也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确保大旅游项目的前提下,开发鲁中两地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目前状况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一些自然山水资源的同时,与此相伴生的红色旅游资源也到了有效的开发,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因景修路”工程,对通往全市主要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内骨干道路进行改造和升级,景区可进入性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因景植绿”、“因景治污”工程,加强旅游景区生态建设和旅游沿线环境综合治理。
(3)建立、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红色旅游日趋规范
如莱芜市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红色旅游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旅游细微化怎么写作活动和创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莱芜市红色旅游怎么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该市先后有多名红色旅游讲解员在省级旅游怎么写作技能大赛中获奖,莱芜战役纪念馆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和“全省旅游细微化怎么写作达标示范企业”。
(4)红色旅游开发布局较为合理,重点比较突出,成效比较显著
如莱芜市先后整合推出了多条以莱芜战役纪念馆、汪洋台为主要基点,包括房干生态景区、莲花山、雪野湖、农科园和航空科技体育公园在内的“红绿之旅”旅游线路和休闲旅游产品。目前,莱芜市的“红绿之旅”线路深受山东省内外游客和旅行社的欢迎,已成为莱芜市精品旅游线路。而淄博市同样的是重点开发了黑铁山、马鞍山、沂源战备电台等山水自然人文结合的风景区,以及一些重要的爱国教育基地,如淄博革命烈士陵园等。以此做到突出重点,有序开发。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山东 淄博 25513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