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双主体”、“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和实践

“双主体”、“双导师”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和实践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8446 浏览:253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依据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企业资源,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探索和实践了“双主体、双导师”制的改革思路,以期推动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实施应用。
关键词:双主体;双导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000-8772(2012)11-0140-02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已不再是人才数量和结构的竞争,而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依据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的发展现状与学科特点,在充分利用我院教师资源、企业资源的基础上,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我们在山东省经信委企业培训与职工教育重点课题研究的立项上,探索和实践了“双主体、双导师”制的改革思路,以推动企校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发展。

1 实施“双主体”理论教学,打破灌输式教学模式

“双主体”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平等互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设施园艺学》等主干课程进行了“双主体”理论教学方式改革。“双主体”理论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讨论式、研究式和科研式教学的一种教学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udooo.com

方法。
以《植物生理学》为例,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启发式教学。在讲授植物生殖生理章节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引种栽培的方案,使学生真正理解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现象的实际应用,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互动讨论式教学。在100 分钟的课程时间内,70 分钟的讲授,30 分钟的讨论与问答,每堂课讲授的内容既有系统性,又侧重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学生能了解主题内容的事实和研究的前沿。如在讲授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章节时,根据目前生产实践中存在滥用生长调节剂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讨论应怎样引导农户认识到不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弊端。在互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的设计、组织、观察和指导不可忽视,教师应首先讲述基本要点内容;其次,阐明多数人的观点;第三,分析少数人的不同看法及不足之处;第四,提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五,鼓励同学发表观点、评论和意见;最后,对整堂课进行总结。(3)研究式教学。采用读书报告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提交读书报告,安排课堂讨论,开展交流,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如有关植物的逆境生理一章与当今环境污染的研究紧密相连,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利用植物缓解环境污染压力。(4)科研式教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引入课堂,例如项目主持人曹慧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开展了“果树细胞程序性死亡”专题报告活动,报告中融合了植物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生理、植物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知识。同时,还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如2009—2010届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36名学生参与了任课老师主持的“保护地蔬菜线虫病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大白菜FAD8基因的克隆及分析”、“富硒萝卜研究”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
通过“双主体”理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尤其是学生的独立工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2 实施“双主体”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以往忽视学生想法的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验,由老师和学生(分组,10人一组)各自先提出实验方案,再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直至获到一套最可行的方案,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式的师生“双主体”关系。
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双主体”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双主体”中一个主体是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另一主体是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基地为学校提供实践场地、器材、设备、技术师资、管理经验、耗材、实习和就业机会等支持,学校为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技术指导和输送毕业生等怎么写作。从大一到大三上学期,学生以学校为主体,学习各种文化理论知识;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以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为主,实践专业技能[2~ 3]。
采用“双主体”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基地两方面的教育资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校和基地在合作中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形成了“双赢”局面[4]。

3 实施“双导师”责任指导,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双导师”是指企业技术人员和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双导师”教育,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两位导师,一位是学校学业导师负责其专业学习,从大二开始直到毕业离校。另一位是基地实习导师负责其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从大三开始直到大四上学期。在学校学业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校内导师必须是具有扎实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校内导师的聘任由各专业统一安排,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并责任到人。
大三开始增加校外导师,配合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实习导师评选的依据为必须是从事设施农业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或科研院所中丰富工作经验的高层技术或管理人员。根据评选结果遴选企业导师15名以上,主要负责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日常的业务指导以及就业指导。
从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以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为主,进行专业知识实践。在实践期间,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从事的实践类型,基地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基地实习导师。校内导师组织学生协助校外导师开展实战项目,指导学生查阅文献,拟订一份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而基地导师则负责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对实验的具体过程进行规划。
学生在企业等校外实践基地实习时,以基地导师为主,校内导师配合指导学生生产实习;辅导员老师全程跟随,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日常生活。实习期间,学校学业导师到基地进行学术讲座十余次,提供学术前沿知识,拓展学生和基地员工的视野。基地实习导师到学校进行专业技能讲座十余次,让在校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在与基地高层技术人才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启发了学生的创业思路。
通过学校项目导师、基地实习导师联合互动培养学生,大大提高了在校生的专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打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锻炼平台;为学生今后在生产、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工作以及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同时,通过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和技术怎么写作,不仅提升了教师素质,更带动了企业发展,实现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邢海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课堂教学探析[J].
科教导刊,2011,(4):112-113.
曹慧,张保仁,李媛媛.发挥实践基地功能,培养“应用创新
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5):36.
[3] 王秀娟,杨凤翔.走“双主体”培养之路,育工厂化农业人才[J].
职教研究,2012,(2):15-17.
[4] 胡智勇,周蔚宇,曾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围绕企业需求培
育高技能人才[J].中外企业家,2012,(3):132-133.
(责任编辑:李晓群)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