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阐述农村经济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进展

阐述农村经济论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2-22 点赞:6362 浏览:18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城镇化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城镇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且农村城镇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有效需求,是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概述

(一)城镇化与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现代化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对于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经济学家及其一些社会人士通过研究,已经把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内涵表述的相当清楚。
(1)城镇化。中国城镇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按照我国现行城市规划法的规定,行政建制的市和镇统称为城镇。城镇化主要是指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分工细化而产生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大致有两种界定方法,一种广义的,它包括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镇。另一种是狭义的,它只包括大中小城市,而不包括建制镇。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
(2)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指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农村小规模社会化怎么写作体系向城镇的大规模社会化怎么写作体系的转化,第一产业农业人向第二产业,接着又向第三产业为主的城镇化人口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农村城镇化所呈现出的过程与整个城镇化是相似的。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是广大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决于农村的城镇化。

(二)农村经济的现状

近些年,中国农村经济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延续积极向上的走势。粮食增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各项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各项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不过,在大好的发展局势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农村经济现状及其与农村城镇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农产品方面。由于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的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农业连续增产。但是,在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食品乃至整个农产品上涨幅度过大的问题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格外引人关注。近些年,消费指数(CPI)持续走高,成为现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之一。近几年中国农产品上涨有以下特点:①上涨幅度大。一些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食用油、蔬菜、蛋类、水果、乳制品等生活必需品,普遍上涨10%甚至20%以上。②波及产品广。有些以往不受关注的小宗农产品,在近几年农产品上涨中出尽风头,例如绿豆、生姜、大蒜、苹果。③持续时间长。虽然有些农产品上升后又有所下降,有些农产品呈现出习惯性的波动,但是,也有不少农产品呈现出连续性的上涨。④影响因素多。包括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等各种影响。农产品上涨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压力。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地方的物品流通不够,导致局部地方的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农村大量人口放弃农业而涌入城市务工,城市的农产品需求更大;农村部分地方的农产品已经不能自给自足等。
(2)乡镇企业与农民工工资方面。近年来农民工工资较大幅度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绝对过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是促进农民工工资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危机过后的这几年,乡镇企业发展迅速,质量提升,结构趋优,投资平稳,区域协调,出口恢复性增长。中国农村经济正在步入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的阶段。
(3)流通方面。连锁化“农家店”覆盖扩大,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更加突出。例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规模较小,交通和网络的落后等。
(4)农村福利保险方面。农村社会事业继续发展,但人均社会保障水平依然偏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发展完善,但也存在农民受益少,医生收入大幅提高的问题。县及乡镇医院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用以促进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还需继续放在国家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解决农村经济中的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都可以从农村城镇化建设入手。

二、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农村城镇建设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其一,我国农村人口多,而耕地有限,剩余劳动力转移量大。如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其二,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很大,总体来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我国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农村经济,必须推进农村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其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有限的财力难以通过建设众多大城市去接纳大量的农村人口,去实现城镇化。另外,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道路。
实践表明,发展农村城镇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一条成功之路。第一,部分农民留守农村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第二,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起到了保证作用。第三,使分布过于零散、数量过于庞大的农户适当集中,减少了分散建房及乡村企业占用耕地,资源集约使用,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第四,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三、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尚处于中级阶段。许多经济学家把城镇化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时,属于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属于中级阶段;70%以上属于高级阶段。并认为城镇化的终极目标是

中专毕业论文www.udooo.com

“城乡一体化”,即国家和地区的全部人口、土地、资源和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

(二)没有形成科学的农村城镇化体系

城镇数量少、规模小,空间规划布局不合理。小城镇发展水平低,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等级序列。并且,一些小城镇大多为行政建制,而非区域性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远未达到城镇发展要求,根本不具备小城镇应有的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由于小城镇人口规模小,经济总量不大,缺乏相应的产业聚集,不能给更多的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从而造成小城镇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制约当地的产业升级和优势产业的形成,对小城镇周边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难以达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三)农村城镇化投资资金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非生产性的”,认为城镇基础设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在城镇投资决策中,对建设周期长、收益具有间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容易忽视。从民间角度看,农民收入水平低,乡镇企业效益下滑,难以支持小城镇建设所需的巨大的资金投入。农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电力、通讯、运输、环保、供排水等设施短缺,造成农村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

(四)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实现农民身份的改变,也要允许集体土地进入一级市场,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折换成城镇土地使用权。土地是公有财产,不能私有化,但土地的征用事关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不能简单地划拨和征用。

(五)农村劳动者素质低

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农业创收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劳动者将成为小城镇经济的主体。而农村劳动者素质低显然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又一重要因素。

四、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对策

(一)逐步弱化和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进行相关制度配套改革

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自由进出县城以下的建制镇,逐步放开城市和县城对农民的准入限制。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和流转制度,允许农民进城后对承包土地进行有偿转让,逐步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同时允许城郊农村集体土地作为股份参与城镇开发,弱化城镇建设土地短缺现象和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把农民工纳入参保范围,消除农民进城的预期风险,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整体的集群效应和辐射作用,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并管理好资金,加速城镇化建设

为改变城镇化建设资金短缺、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必须突破传统的体制与模式,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拓宽筹资渠道,增加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国家扶持为辅、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利用外资等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小城镇建设中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对小城镇合理规划

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构建个性化城镇。各地政府在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上,要认真把握,进行调控,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聚集人口,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以规划为龙头,完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权威。与此同时,还要有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化规划和经营,城乡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城镇的规划,不能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而是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来设计规划,只有将局部的、个体的城镇放到区域经济的整体中建设发展,才能形成区域内合理有序的城镇群体结构。否则,即使单个城镇规划得再好,也会限制区域优势的形成和发挥。在城镇发展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五、结语
农村城镇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才开始加速发展。农村城镇化虽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大中城市带动,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也是小康社会完善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这就充分证明了加快农村城镇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和先进设备的推广,促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连锁化“农家店”覆盖扩大,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形成。即农村城镇化可以加快发展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改变农村现有的经济结构,让农村的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解决现期农村遇到的民权、民生以及经济等问题。
参考文献:
王福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靳香玲.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农村可持续发展问题[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06).
[3]张丽华.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3,(01).
[4]陈鸿彬.农村城镇化研究、建设及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5]余慧芬.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
[6]赵向华.关于我国城镇化有序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7]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8]孙峥嵘,马颖.我国税收与经济依存状况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7,(2).
[9]陈集立,刘芳,李志刚.我国税收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计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9).
[10]唐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增长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2).
[11]胡俊坤,吴晓峰.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初探[J].税务与经济,2000,(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