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格式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英语被动语态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英语被动语态

收藏本文 2024-04-19 点赞:33633 浏览:1568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分析解释英语被动语态的范畴的意义,能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运用英语语态,特别是被动语态,也能揭示原型理论在其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原型范畴 被动语态 典型成员 家族相似性
一、引言
英语语态是各流派语法家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之一,如何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语态,尤其是被动语态的使用也困扰很多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语法认为“语态”是表示主谓关系的动词形式或动词语法范畴,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和转换关系,被动语态是由主动语态转换而来的,表示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的对象,人们一般用被动的形式表被动的意义,但用非被动形式表被动意义的现象却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将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被动语态范畴结合,能对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英语被动语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原型范畴理论

根据感知经验的积累和对外界的认识,人们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类似客体归入同一范畴,这些客体中最具典型性的客体便成为原型。
对于原型范畴的研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结论,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如下:(1)范畴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的完型概念,而不需要满足必要和充分的条件;(2)范畴各成员不一定具有共同特征,有家族相似性,根据范畴各成员与原型成员的相似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相似度较低的为边缘成员;(3)范畴是动态的,边界是模糊的,即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新成员可以进入到某个范畴中,原范畴中的成员也可能脱离该范畴。
事物可以被归类为不同的范畴,同时,同一事物也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范畴,构成范畴的不同等级。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基本物体构成了基本层次范畴;在此基础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概括性较弱的低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是典型的原型范畴,体现为范畴成员之间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原型也在基本层次范畴中得到最好体现。

三、英语语态

传统语法从语言机体内部出发,力求展示语言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应规律。作为一个语法范畴,语态是表示主语和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动词形式。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当主语为动作执行者即施动者时,动词用主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受动者,动词便用被动语态。例如:
⑴Lily closed the window.
⑵The window is closed.(by Lily.)
在句⑴中,主语“Lily”完成了“closed the window”这一动作,是动作的执行者,所以这个句子的动词形式为主动语态;在句⑵中,主语“the window”接受了由Lily发出的“closed”这一动作,是动作的承受者,所以这个句子的动词形式为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典型形式由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既要在人称、数方面与被动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也要表示各种时态的形式。
Chomsky认为主动句与被动句之间存在一种垂直的转换关系。在Chomsky的语法体系中,主被动之间的关联成为了一种叫“被动转换”的过程,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主动语态的结构“动作的执行者+谓语动词+动作承受者”按照如下3个步骤:①引进be+en;②将宾语前置;③后置主语并引入by-短语。其中,被动转换中的be,-ed和by是无实际意义的语法标记(陈明芳,2002)变为“动作的承受者+be(一定时态)+动词过去分词+by动作执行者”这个形式,这一形式我们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来说就是被动语态范畴的典型形式。

四、英语语态的原型理论分析

范畴是以原型成员为

摘自:学生论文www.udooo.com

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原则不断向外扩展和延伸的,英语语态系统的范畴化过程也具有这种延展性,上部分提到被动语态的典型形式是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如例②所示,这是用来表示被动语态最常用的形式,也就是被动语态范畴的原型,它集合了范畴成员的最多特征而成为范畴的构成核心,但事实上我们发现人们也常常会用别的形式表达被动含义。
1.某些由及物动词转化而来的不及物动词,可以表达被动意义。这些句子中的主语一无生命的名词,这些名词都具有某种内在特征,这些特征会对谓语所表示的意义的实现起到促使、妨碍、组织等作用。动词在说明主语的这一特征时一般都会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如:
⑶The window won’ t open.(这扇窗子打不开)
⑷The bag doesn’t sell well.(这款包卖得不好)
虽然这类句子的形式是主动的,但暗示给读者的句子的意思却是被动的,③是指这扇窗被人打不开,④暗示的意思是包被卖得不好。这两个句子中都是动作的承受着充当了小句的主语,从而起到强调主语的作用,③陈述了窗子关不上这个客观事实,由于窗的某一性质,将动作的承受着放置于主语的位置来强调The window打不开这一性质,与施动者没有多大关系;④将The box放置于主语的位置意在暗示可能是由于这款本身的款型、颜色等或其他外界原因而不畅销,至于是谁来卖的是次要的所以在句子中不予体现。相对于典型的被动句的受事着而言,这类受事着有一定的主动性,会对动作的事实有一定的影响,而往往句子会将受事着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并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增强受事着的主动作用。

2.感官动词在句子中的形式虽是主动的,但表被动意义。如:

⑸The cake ells delicious.(蛋糕闻起来很好吃)
⑹It sounds good.(听起来不错)
这些感官动词,如:look,ell,taste,sound等等,这些动作的发生都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发起的,而事物都是被感知的对象。小句⑤中,cake被闻起来很香让人觉得应该很好吃,小句⑥中it被听起来很好,事物被感知这都是被人们默认的事实,每个人都明白,因此在这里用表主动形式的动词表被动意义都能被人们理解。

3.某些动词的进行时表被动意义。

⑺The fish is cooking.(鱼在煮着)
⑻The bridge is building.(桥正在建)
4.动词名词的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这时句子的主动与动名词存在一种被动的关系,可动名词的形式却是主动的。
⑼The house needs repairing.(to be repaired)(房子需要整修了)
⑽Your hardworking deserved praising.(to be praised)(你的勤奋值得表扬)
我们都知道房子不会自己修好,需要被修,勤奋不会值得自己表扬自己,而是被别人表扬,采用动名词这种形式表达被动意义,强调的是主体本身是否需求,不再强调动作身和被动关系。上述两个例子也可用被动态的典型形式表达,如括号内所示,而用动名词表述的句子更突显了主语的主动含义,而用被动态的典型形式更加强调动作的被动含义。如⑼,句子并非强调这栋房子要谁来修,而是侧重房子本身需要修了,被谁来修,被修这一动作是次要的,两者都表房子被修,表属被动范畴,但括号内的表达方式是被动范畴的核心成员,是家族中的典型成员,而前者是典型形式的发展、延伸,两者具有家族相似性。
5.当不定式和它前面被修饰的名词构成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而它的逻辑主语却是句子的主语时,其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⑾I he many difficulties to overcome.(我要克服很多困难)
⑿The poem is hard to read.(读懂这首诗很难)
⒀The poem is hard to be read.(这首诗很难读懂)
例⑾和⑿都可以由被动态的典型形式表示,但所暗示的意思却不一样,如⒀,⒀是被动态的典型形式,两个句子中诗都是被人读的,都是表被动意义,但第一个句子采用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侧重点在“读,理解”这个动作的发生,第二个却采用典型的被动语态,强调“书”这个动作的对象,以动作作用的对象“这本书”为中心进行陈述。由此可以看出同样表被动意义的两个句子,主动形式的动词侧重动作的发出者和动作的实行,被动形式的动词不定式侧重动作作用的对象。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但表达的都是被动的意义,它们都属于被动的范畴,⒀是被动的中心成员,而⑿是非典型成员。
以上⑶-⑿例子虽然用的形式不同,但表达的都是被动的意义,他们的本质与例⑵的用法是一致的,它们作为被动语态范畴的非典型成员,与典型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是作为被动范畴核心的延伸与发展。
英语中要表达被动的意义通常会用到表被动的典型形式,但往往用被动范畴中的非典型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这些典型与非典型成员属于同一家族,具有家族相似性,能被读者或听话者理解接受。语言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所以我们需要系统的学

源于:论文范例www.udooo.com

习语言的语法,但语言也不是完全形式化的,会随着人们的认知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从原型范畴理论这一角度来探究英语语态,在具体的情景中来理解句子的含义,能更深层次的了解说话者所要传达的意思,对我们如何更好的学习英语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参考文献:
Croft,W.& Cruse,D·A.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Taylor,J.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
[4]陈明芳.英语语态问题:两种语法流派的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2).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