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关注学习愿望 培养学习能力

关注学习愿望 培养学习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5940 浏览:2146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用教师的教学行为去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到探索数学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长效形成,使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保持,能力得到培养。
关键词:关注;愿望;沟通;体验;能力
1674-9324(2012)09-0220-02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角色要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的数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长效形成,使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保持,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从数学的有趣性、实用性、奇妙性等多角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愿望。

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有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趣,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东西,激发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幼小的心绪,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接近和走进数学。好奇心强是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有趣,才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一位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形成“爱学——学会——会学”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用教师的教学行为去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加到探索数学的活动中。
例如学习三角形分类,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蕴藏的乐趣,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下面的三角形各露出了一个角,你能猜出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学生1试探性地回答:“露出的是一个直角,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当课件演示抽出三角形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耶,猜对了!”学生2站起来:“露出的是一个钝角,它一定是钝角三角形。”“又猜对啦!”同学们沸腾起来。我从学生兴奋、满足的表情看出,他们在观察、思考中体会到了学数学的乐趣。
学习“小数性质”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在1、10、100的后面添加单位名称,使三个数能用等号连接,如果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进行说明则更好。1比10、100都小,怎么可以用等号连接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讨论和探索。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这些算式脱颖而出,他们十分高兴地欣赏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将得出的结论用生活实例进行论证。

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很有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用的数学才有吸引力。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各种数学信息,沟通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着数学的有用性,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数学对于儿童来讲是抽象的、陌生的,但生活对于儿童来讲则是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如果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模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那么枯燥单调的数学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与孩子们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会使他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会一下拉进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能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学习,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活动带来的良好情感体验。
在教学“三角形特性”一课时,课伊始,我用课件出现一把摇晃的椅子,说:“有件事想让同学们帮忙,这把椅子摇晃了,需要加固一下,这根木条钉在哪里比较合适呢?”同学们热闹起来,有的说将木条横着钉,有的说将木条竖着钉,有的说能不能将木条斜着钉。“感谢你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到底把木条钉在什么位置就能使这把将散架的椅子加固起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知识,你们一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问题的创设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三、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很奇妙

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作为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真奇妙”的学习氛围。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常常发生疑问或感惊奇,对数学时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还能不喜欢数学吗?教学中我们利用孩子们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悬念,提供补充一些的有趣素材,和孩子们一起领略数学的神奇,使之更加喜爱数学。
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时,我提供两种学习方式让学生选择,一是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积。二是全用计算器计算所有算式的积,再发现规律。
1×1= 9÷9=
11×11=108÷9=
111×111= 1107÷9=┇ ┇
1111111×1111111=11111103÷9=
同学们起先一边按计算器,一边抄下显示的数据。写着,写着,同学们都不知不觉抛开计算器对长长的一溜算式直接写得数。还不时地嘀咕着:“太神奇了!”。奇妙的算式奇妙的结果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使同学们发现了更多更奇妙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体验的过程,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由此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与智慧的火花。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