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论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论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5386 浏览:1554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浅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在大学生创新教育方面的不足,并从建立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创办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加强生产实习环节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点;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目前已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创新是艰难的,也是成败并存的,是对人全面素质的考验。创新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着力解决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也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特点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创造力虽然是人的创造性的重要组成,但人的创造性首先是人性,并且是人性的精华。大学生由于个体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专业等的不同,其创造性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随着心理的发展和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深入,大学生的创造性处于由自我性的创造性向社会性的创造性的过渡阶段,其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

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udooo.com

身体、心理发育的转折时期,整个大学阶段周期长,加上大学位于学生生涯向社会生活过渡的连接处和转折点,因而就创造意识的存在状况而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以及环境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创造力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这一点已为许多心理学实验所证实。
创造意识的发展是个体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自我性的创造性过渡到社会性的创造性是人的创新意识发展的基本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自动完成的,需要教育的积极影响。同志在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对于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能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培养继承型人才的育人观念,完全树立起现代的素质本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理念。

二、当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扎实的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又要具有对相关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综合应用能力属于硬技术的范畴,不仅有人力、智力的需求,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进行硬件的建设。目前我国许多工科专业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远远无法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工程实践性环节薄弱,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理论内容增多的倾向比较明显。此外,存在的问题还有:教材和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先进企业的技术水平;部分教师缺乏在大型企业的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实验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 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过少,起不到激发学生创新性潜能的作用;还有就是工科学生缺乏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际动手环节,生产实习注于形式,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培养型人才为主的高等工科教育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仅靠高校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实验室资源已无法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各高校要克服等、靠、要的传统习惯,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能,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增强办学实力。各高校还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及时吸纳科技新成果,在实验内容与方法上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与选择的空间;丰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平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保障实习实训、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新基金,完善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机制。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1、建立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

内容可以覆盖传统制造、现造、电工电子技术、机电系统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本科生理论教学进程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特点,建立基础工程训练课程群、工程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群和专业技术特色课程群。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基础上,采取学生分组团队协作与个性发挥相结合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行项目式与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共性与个性、过程性与阶段性紧密结合的教学目标。

2、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可以要求教学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对学生开放,定期公布开放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预约实验的时间,选择实验内容以及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的整合,增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扩大设计性实验内容。同时可以将教师科研工作融入实验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体现时代感。通过将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科技水平。还可以在每个实验项目中必做内容的基础上设计选作内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必做内容后,继续完成选作实验。选作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实验课程考核成绩,提高了课内时间的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可选做的实验项目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向全校学生开放,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和各类自主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创办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要坚持“突出学生个性,着眼学生未来”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生自主的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逐渐形成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这样就可以推动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参加”科技竞赛氛围的形成,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可以运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除了利用校内资源,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加强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但当前,不少高校的生产实习大多变成参观学习,既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起到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而实践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生产实习前,要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内容,还要对实习地点提前进行考察,看是否能满足实习所具备的条件。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学校与行业内有影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习结束后,还要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应该看到,大学教育从具体内容看毕竟属于专业教育,大学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创造性是在专业教育活动中进行的。因而,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即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创造性显示出极强的专业性特点。我们应该结合每个大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鲁洁.挑战知识经济: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J].上海高教研究,1988.12.
李卫衡.浅谈大学生的自主创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

2.14.

[3] 刘维清.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刘建勋(1966-)男,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高级工程师,硕士.
赵江川(1965-)女,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讲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