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对于影响力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不足

对于影响力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不足

收藏本文 2024-02-09 点赞:31443 浏览:14511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为此,我们要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发展好国际传播媒体,努力占领国际新闻传播制高点,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
关键词 新闻媒体;国际传播;影响力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11-02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程度更加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了解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角色和行动,媒体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国际传播的全球化发展格局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传播的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英国 BBC 提出了“全球对话”的概念,旨在超越国家疆界和文化隔阂,把全球各地受众联结在一起,开成互动的整体,拓展互通的空间和机会。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传媒产品的国际市场也逐步形成。以时代华纳为代表的世界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全球大众传媒市场。它们将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产业结构、强大的科技投入、不断扩张的营销网络,强化自己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如不加紧形动,传媒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小,话语权将越来越弱。中国处于信息传播的下游,只有继续加强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能力,在国际社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有可能降低或抵消西方国家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量的发散。

2 中国国际传媒的特点

2.1中国媒体固有的全民所有体制

与西方国家媒体的私有制属性不同,在中国,没有私人拥有媒体,任何新闻媒体都是全民所有,媒体既是新闻宣传机构,同时又是事业管理单位,虽然现在大多数媒体改制成企业管理模式,但是改不了的背景。尽管中国的传媒业也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公开承认的私人办报、办台。媒体的国有性质实际上限制了非国有资本、外资的进入门槛,有利于政府从源头上规定媒体的属性,体的办报方针。

2.2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

在中国,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新闻事业属于党的新闻事业。党管宣传是一条基本的准则。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建立了“统一领导的分级管理、多重领导的管理机制”。这一体制是与当时中国高度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体制仍延续发挥作用。所谓统一领导,即在中国所有媒体都归党领导。分级管理就是和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媒体管理机构,分别直接管理所属媒体。多重领导是指就级媒体的国际传播工作而言,同时受到、外宣办、、的平行领导。地

学位论文www.udooo.com

方传播机构既受到政府部门及传媒单位的领导,又要受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同级国际传播媒体的领导。可以说,这样一种严密的领导体制保证了党和政府对于传媒新闻传播的绝对领导地位。

2.3国际重大新闻必须统一报道口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媒体诞生了,如网络媒体正以崭新的姿态亮相,吸引大量受众的眼球。与传统的党报媒体不同,当特定的新闻事件发生时,这些媒体在报道观点、风格、话语体系方面与政府设定的报道模式差距较大。中国国内社会观念、舆论也因而呈现异质性、丰富性、多元化局面。对于任何社会而言,舆论多元化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所必须的,加快了信息的平衡流动,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是一个社会活力成熟的标志。但是过度的社会舆论多元化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容易使社会陷入混乱之中。如微博上经常出现一些检测信息,给受众带来恐惧与不安。基于这一点,中国政府在不断开放新闻报道范围、保证舆论多元的同时,在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方面,例如涉及国家安全、外交政策、新疆、西藏等方面的重大新闻事件实行统一报道口径的制度。

3 中国媒体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3.1以国际公信力为核心的国际传播理念

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立身之本,立根之基,是媒体呈献给受众的道德形象,是媒体维系自身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新闻传播的专业性,即坚持新闻传播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均衡性的原则。当然关于媒体国际公信力这一定义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媒体界定的。强者制定标准,弱者遵守标准。这是任何国际政治问题的一条铁律。西方媒体关于什么是媒体国际公信力的界定标准,既为自己的国际传播规定了行动原则,同时也变成了针对所有非西方国际媒体有无媒体公信力的唯一评判标准。例如,半岛电台由于客观报道了与基地有关的众多新闻,一跃起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媒体。打造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必须既要汲取国际社会所共同认可的、普遍性的传播价值理念,又要向国际社会贡献属于中国媒体特色的国际传播理念。

3.2针对国际受众的传播原则

当代国际舆论的主导权、引导权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中国媒体要想打破这种格局,必须增强引导国际舆论的本领,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国内外舆情动向,才能增强对外宣传报道实效性、影响力和感染力。美国中情局前职员爱德华·斯诺登爆料了美国政府“棱镜”窃听计划后藏身香港,而中美新型大国合作关系刚刚建立,就发生斯诺登事件,这或多或少会冲击中美新型的合作模式。如何在保证中国利益的前提下处理好斯诺登去留?深圳卫视在报道中保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充分报道了香港民众的心声。也反映了中国政府不干涉香港事务的意图,由香港特区政府自己来裁决是否将斯诺登引渡美国。这既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的精神,又保留了中国不屈服强势国家的国际形象。

3.3中国视角下新闻传播专业性的增强

新闻的经典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包括两层含义:新闻是观发生的事实,其次新闻又是人的报道,包含了人的视角、思想。这两层含义又是结合在一起的,所谓的客观是是透过人的眼界所看到客观;所谓的主观性又是包含于客观事实的主观。由于任何客观事实都不是单个人的视角所能穷尽的,那么透过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事实只能是这一视角下的新闻事实。因此所谓的新闻真实性只是一种特殊性的新闻真实性。
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要求新闻传播从业者必须以专业的态度来制作新闻,努力做到新闻传播的独立性、客观性与公正性。要尊重国家利益,把握受众的需求,要把事实身目的性、利益性的信息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南振中.记者的发现力[M].新华出版社,1999:396.
刘继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405).
[3]苏荣.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J].求是,2008(16).
[4]何国平.中国对外报道思想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2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