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长三角跨域合作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长三角跨域合作商业模式创新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23787 浏览:1079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文章引入企业管理中“商业模式”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问题的分析。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文章运用政府视角的商业模式框架剖析了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异地开发区;商业模式;跨域合作
1002-736X(2012)05-0131-04
开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田”,十年后成为招商引资的最重要平台,目前各类开发区仍然是长三角区域产出最高、动力最强的组成部分。但随着土地空间减小及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开发区原先以要素聚集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已经面临瓶颈。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已成为区域相关经济主体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其有关“继续推进重大改革试验”的众多表述中提出了“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该区域规划再次强调“研究制定互利共赢的财政政策,有序推动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的实践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能否保证双方的利益。

一、政府合作领域中商业模式的理念

商业模式概念最早出现在信息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后,商业模式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其内涵也扩大到企业管理领域的广阔空间。比如,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et a1,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实际上,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任何一个组织都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长三角区域合作是特定区域内具有不同利益的子区域之间的合作。他们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会表现出竞争和冲突的一面,但是在面临资源约束的环境中,又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依存,以便减少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异地开发区的探索与尝试,实际上是基于价值活动的商业创新。跨域合作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分析价值活动链的运作规律的基础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价值活动的定位、创造与实现上。
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不同的合作主体都应在价值活动的链条上明确自己定位,让自己专注于价值链上的某些活动,而将其余活动外包给合作伙伴。商业模式的创新除了价值链的分工以外,还包括重组价值链和构造独特的价值活动体系的内容。构造独特价值活动体系的目的是使得合作联盟寻找到竞争优势,持续获得的价值。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长三角跨域合作需要从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挖掘和利用新资源,或是创造性地利用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联盟。由于价值链涵盖了相关利益主体能够涉及的所有价值活动,因此,这种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够直观、清晰、全面地进行理论解释。不同利益主体可以通过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清晰地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然后对其内外部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实现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
笔者在比较借鉴James Richardson(2005)对商业模式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同样适用于政府合作的商业模式框架。表-1分别从企业视角和政府视角诠释商业模式。

二、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一)均衡发展型挂钩合作

江苏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苏南苏北的均衡发展,实施了南北挂钩合作战略。苏南在帮扶苏北发展的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项目成群、集约发展的两地“园园挂钩”已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做法。在区域内异地联合共办开发区,可以打破行政区划疆界,以项目为纽带,创新异地联合体制,为长三角加快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江苏省在借鉴中国与新加坡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在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导下,于2003年首次试行开发区“异地联办”模式。江苏无锡的江阴和泰州的靖江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市场运作、各得其实”原则,首度实现省内跨域合作共建“江阴开发区靖江园区”。该园区总规划60平方公里。双方合资成立开发区投资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金1亿元,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udooo.com

10%,在管理体制上他们实行了“行政混血”的办法,“投资、管理以江阴为主,土地、劳动力和环境配套以靖江为主”。这是一场被称之为“历史上没有,文件上没有,领导讲话中没有”的大胆探索,走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一步。作为先导区和示范区,园区在项目审批、财税扶持、用地政策和港口开放等八个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享有省辖市的项目管理权限。而且江阴市、靖江市在10年内都不从园区内分区投资收益,10年后投资收益两市对半分成,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计划单立,收益上缴江苏省财政统一监管,全部用于园区滚动开发。这样的合作管理模式是在更高级政府的支持下的创新,具有一定强制性。
目前江苏在全省范围内试点,让苏南和苏北合作共建10个省级开发区。具体思路是,在苏北10个现有省级开发区内,单独划出一块土地,由苏南苏北的开发区合作共建。这块共建土地由南北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来管理,实际运作中由苏南的开发区负责规划、招商等工作,共建土地的收益按照双方的股本构成分配。

(二)生态补偿型逆向开发

浙江金华市的磐安1983年恢复建县,受历史、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该县是浙江省八个贫困县之一,目前仍属欠发达地区。磐安又是浙江省的生态敏感区,是钱瑭江、曹蛾江、瓯江和灵江等四大水系的发源地之一。如何处理好扶贫开发、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磐安县在金华城区创办扶贫开发区的实践,为欠发达地区“异地开发,科学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二)发挥资源

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禀赋优势,创造价值链的整合效应
价值链管理源于企业管理,核心思想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领域。价值链上的相关利益主体应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价值链上进行分工,各司其职,成为协调发展的有机体。通过机制设计实现分工和协作是价值链保持稳定性的重要条件,合作收益的分配并不一定是平均分配合作收益,而要根据各利益主体对合作收益的贡献大小来分配合作收益。比如金磐扶贫开发区的异地开发实际上是基于价值链价值最大化的商业模式创新,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排污权交易。下游的金华市为上游的磐安县提供土地发展工业,作为对上游区域发展领域受限制的补偿,激励上游地区保护环境,这是为了化解上游地区摆脱贫困与流域环境保护的矛盾。需要指出的是,逆向异地发展中土地是关键问题。获取土地的成本、规模,直接影响工业区的首期建设成本和发展前景。金磐案例是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当时金华的土地批租非常廉价。目前,用地指标日益受到严格控制,用地审批手续日益复杂,发达地区的土地出让日益上涨,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土地供需双方利益的冲突,增加了合作谈判的成本。

(三)引入高层政府协调,平衡价值链的利益关系

价值链的思想跨越了单个利益主体的界线,有时候表现为自发的行为,有时需要强势参与者从全局和整体角度协调利益纠葛。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的实践是城市间跨界合作的实践,城市政府之间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利益协调和谈判。一些妥协和让步会对跨界城市合作起到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不对等的让步源自于各合作者发展愿望迫切程度和其控制资源的禀性。企业层面的妥协和让步在利益诉求的驱使下是比较容易达成共识的,但是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合作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涉及到政治上的评价问题。因此,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更高一级政府的介入有利于问题的消除与缓和。比如,江阴靖江园区的案例中,省政府的积极参与有效的消除或缓和地级市政府和镇政府对江阴靖江园区可能出现的抵制和反对。省政府不仅在政策上给予江阴靖江园区优惠,在建设资金上也给予帮助。江苏省在首期穿越园区的5公里沿江公路建设上,省政府不仅予以贷款帮助,而且给予每公里300万元的建设资金补贴。再比如,珠三角地区同样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挑战。广东省政府2005年3月下发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并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山区市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向各市分别下拨4000万元建设资金。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开发和建设同样是省级政府引导下产业转移的一项制度创新。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有利于实现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
【参考文献】
【1】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Z】,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网站,
【2】傅尔基,杨光,陈拯,推进上海国际级开发区跨省市合作共建开发园区【J】上海企业,2010,(1):42-45
【3】黄华华,努力构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J】广东经济,2007,(1):1
【4】何静,农贵新,异地共建——后开发区时代的必然趋势【J】发展研究,2010,(3):93-96
【责任编辑:黄兴豪】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