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衔接和高中地理教育有效衔接理由

衔接和高中地理教育有效衔接理由

收藏本文 2023-12-18 点赞:31237 浏览:1445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项目组以教材分析为基础,重点分析高中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与大学“地球概论”相关知识,对高中教师和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呈现高中和大学两阶段地理教育衔接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大学地理 高中地理 教育有效衔接
1007-3973(2013)001-170-02
1问题的提出
“教育衔接”,广义上指“使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各个阶段、方面相互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狭义上指“学校教育各阶段相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密切联系的整体。”
由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研究层次上,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而地理教学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特点,具有独特性,但每个阶段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衔接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如今,大部分师范院校对于地理专业招生限于理科生,与高中地理属于文科范畴相悖,而大学地理教学是建立在已有的中学知识基础上,进行相应拔高与拓展。这样使得理科生在学习地理时,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受。目前国内对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有很多,也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的办法,但是对于大学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研究,大部分是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的一种经验交流的陈述,在这个领域呈现空白现象。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高中与大学地理教育衔接问题,使理科师范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法,更好掌握地理专业知识,为将来地理教学怎么写作,这将是我们研究与解决重点。
2大中学地理教育衔接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高中地理老师、大学生的个别访谈调查和资料文献的阅读,再加上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与大学《地球概论》相应知识的对比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大中地理教育的衔接问题,并且对其进行多因素的分析。

2.1地理课程标准差异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命题和质量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实施的基础。通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大学地理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做比较,找出区别与联系。
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理念,它从地理学科性质内涵、社会客观要求和学生成长心理特点出发,掌握地理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育人功能。而师范大学要求具备扎实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了解地理科学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
可看出大学的培养教育是初中的知识培养层次要求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上的加深。对于理科生来说,大学地理的学习是一个新的过程,需要重头开始,既要有初中和高中地理基本知识掌握的要求,还需要加强自身对地理知识传递的本领。故高中是处于被教的过程;而大学是处于被传授与主动学习传授的过程,对象的主体地位是不同的。

2.2地理教材差异

2.1教材结构体系差异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编写直接影响到各阶段、各部分知识衔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有效学习。
在“行星地球”中,高中课程安排与教材结构是一致的,教材结构是逐步递进的,依次是“宇宙中地球、太阳对地球影响、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高中教材版式新领, 图文并茂,加上彩印印刷,清晰度高,直观性强, 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且安排了较多有机环节,如阅读材料、自学园地、活动等,使教材更具趣味性;而大学教材结构是建立在已有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对两者知识体系均有囊括,是由初中到高中的知识顺序进行深入的。依次为“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地球和月球、地球结构和物理性质”。大学以理论性为主,兼有黑白图,知识性较强,内容较多,而在美观与直观方面逊色于高中教材,偏执理性的学习。

2.2教材内容和教材难度差异

大学地理教学,由于与多个学科如气象、天文等交叉性的特点和囊括了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全面性的特点,导致了地理教材内容的细化与分化,一般是中学地理大方向的知识点分为若干个小点,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课题,更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在教材难度方面,由于高中和大学地理课本的结构体系不同以及辅助资料各异,两阶段教学要求、学习者社会阅历不同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教材的难度是大学高于高中。
例如,“天球坐标”这节中,大学即要求学习天球和天穹;天球的视运动;天球上的圆、点、方向和距离;球面和地平坐标系;第一和第二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各种天球坐标系的区别,要求学生具有立体思维和绘图能力;而高中仅需了解各种知识,识记简单的天北极、天南极等即可,不需要复杂演算。

2.3学习方式差异

大学地理学生理科出生的背景,故他们会采用理科思维和学习方法来对待地理学习。但地理特殊的文理夹杂性质,纯计算与演练的学习在需要识记的地理学习方法背景下行不通。故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与适应,他们存在一个适应与摸索的过程。而高中生在初中三年的地理学习情况下,早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地理学习方法,加上一定知识基础,他们能够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进入地理学习。但高中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而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立体思维,更能建立空间概念。

2.4教师教学差异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指导的背景下,高中教学呈现多样性。教师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讲授模式,而是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程序教学法等方式,加上地图、多媒体等教具的结合,课堂上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导课环节、问答环节,讨

源于:如何写论文www.udooo.com

论环节等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高中地理授课课时的有限性,一般的实践环节均有教师尽量在课堂上完成,再加上课下作业的布置,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是课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高效综合的教学。但高中考察地理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是考试,老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主要是根据平时的考试成绩。大学由于课时充分性和校内活动丰富性,专业课程分为专业知识学习和实习两部分。在课堂上老师是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缺乏一定互动性、创新性、趣味性,讲授的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学习时间大于课外实践的时间,学生很难从短短实习中获得相应的地理技能。但大学评价方式出现多元化,除了考试成绩外,还有平时表现、作业、实践调查等综合评判。
3大中地理教育衔接建议
地理学科由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导致中学地理教学未能有效开展,再加上地理专业大学生理科身份,需要在四年的时间学好地理并为自己以后走上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挑战。在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他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提出一些建议作为参考,来解决地理教育有效衔接问题。

3.1学校方面衔接问题

3.

1.1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并适当性加以引导

学校与辅导员应该帮助地理新生,关注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及时的给与回应与帮助。在学校增设专门的专业对口的心理辅导,了解他们真实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及时的倾述自己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排除他们的各种烦恼,心情得到释放,尽快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任课老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的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加以引导与解说,使学生心理上不再有负担的堆积。同时加强他们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理的学习。学校提前开设相应的地理导论课,使得学生对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学习的方向,解决他们盲从心理。
3.

1.2增加与高中学校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教学观摩机会

师范院校的学生出来是要走上教师岗位的,如果一味的大学知识灌输,缺乏与高中的地理课堂的联系,而仅靠大四的实习是难以保证毕业生质量的,学校应当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高中地理课堂观摩学习的机会,并且邀请高中名师做报告、演讲或者教学等活动。地理学生缺乏地理课堂真实的感受,不了解地理课堂的讲授模式,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不仅能够让他们深刻认识地理学习的意义性,而且能够让他们与学生、高中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这样对于他们知识的巩固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培养是种无形的促进作用。

3.2学生方面衔接

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主动的采取措施加深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转变对于地理文科的看法,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自身专业课学习。例如参加三下乡、家教等教学活动,锻炼自己讲课能力;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学习的方法,寻求属于自己的独特地理方法与思维;同时密切的关注当前时事,为地理教学搜集素材;做高考题及地理配套练习,巩固自己的知识;拜访高中地理老师,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指导自己未来的教学等。

3.3教师方面衔接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对于学生学习和知识内容的衔接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授课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学生的自身学习状况、已有的知识水平等等多方面有效的组织教学。
大学教师应当增强与高中地理老师的联系,了解高中的教学动态、教学要求;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借鉴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传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使用幻灯片播放大图,以图示文,帮助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使用视频,视听双重吸引学生注意,激发思考;使用地球仪等地理模型,不仅教师可以实地演示,学生也可以自己操作等。同时上课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传输目前的就业形势和高中地理教学形式,使学生不至于与高中教

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udooo.com

学脱节;应学会换位思考,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调整教学的节奏和方式。及时、公正、合理的对学生的学习效绩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汪丹.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6).
[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侯登泽.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特点·问题·对策[J].黑河教育,2001(4).
[5] 石庆真.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建议[J].魅力中国,2010(1):18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