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题目 >关于是一个自信是一个政党强大重要标志

关于是一个自信是一个政党强大重要标志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14358 浏览:5976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同志在中国第十八次全体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写进自己的纲领性文献中,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彰显了中国的信心、勇气和智慧,是一个政党真正强大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自信;政党;重要标志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相信自己并非易事,它需要勇气和智慧。对中国人来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受到严重挫折的大背景下,能够坚持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不动摇,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有理由、有信心、更有勇气向世人展现这种自信。那么,中国人的自信来自哪里?主要来自中国90多年来领导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伟大的实践。
首先,道路自信。自从社会主义真正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以来,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寻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在探寻中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但真正找到自己发展道路并能够坚持下来的不多,苏东剧变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自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难、有益的探索,但这条道路并没有真正找到,虽然搞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并不清楚,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离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远。改革开放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科学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入手开始了新的探索。1982年9月,中国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同志在大会的开幕词中代表党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在中国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尤其体现在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上。十三大报告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报告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说明中国人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一个不断丰富、深化、发展的过程;说明我们走了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认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走向、文明和富强唯一正确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彰显了中国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
其次,理论自信。中国人对自己的理论自信也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建党初期和建党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党处在幼年,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识的并不十分清楚。我们党的一些领导人虽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真理,但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却不能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他们不是从变化着的中国革命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不是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去发展本本而是用本本去框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述当作教条到处套用。在党的历史上,一次右倾错误和三次“左”倾错误曾给党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其根源都是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结果。错误和挫折教育了中国人,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现成的结论、僵死的教条。曾在《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说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P.533)正是中国人能够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困境,取得了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同样面临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由于不能科学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以及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发生了“大跃进”的失误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使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回到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在《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一文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P.260)中国90多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能够顺利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反之,革命和建设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创立于160年前,它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吸收了凝结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不能苛求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都作出科学的预见和解释,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其实,早在1872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就明确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P.18-19)。如果我们不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条件,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实践,依据变化的历史条件,以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立、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与时具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