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布设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合理布设中专生

布设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合理布设中专生

收藏本文 2024-02-02 点赞:5967 浏览:18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根据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的定义,提出了改扩建施工作业区的具体划分及施工区各控制路段的合理设置和长度标准,为今后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施工区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 施工作业区 合理布设 合理长度
1、前言
我国初期建设的高速公路多为双向四车道,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量快速增长的要求。为了保持正常运营,高速公路的改扩建工作刻不容缓。

2、改扩建施工作业区的具体划分

根据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相关定义并结合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施工的具体情况,典型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在改扩建施工时,为保证过往车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可将施工路段具体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见图1)。
各个部分路段的作用如下:
1) 施工预告段
预告段包括前方警告区和路肩锥形区。在施工预告段内,每隔一定间距设置相应的标志,用以提示前方道路交通变化情况,给予驾驶员足够的时间采取安全的驾驶行为。
2)上游过渡段
主要起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的作用,使车辆变换车道由行车道汇合于超车道,也可以称之为合流渐变段。
3)上游缓冲段
上游过渡段与施工作业段之间的路段,为行车者和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护,此路段内禁止停放车辆、材料等,同时严禁施工人员停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施工作业段
施工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段,在作业路段与车道之间必须设置防撞隔离装置。施工作业段全程用带有诱导标志的路拦或锥形交通路标与车道进行隔离;
5)下游缓冲段
为行车者和施工人员提供缓冲保护;
6)下游过渡段
解除断面压缩,使车辆恢复正常行驶的过渡路段,同时引导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变换车道,进入正常的行驶车道;
7)施工终止段
施工路段的结束和施工限速的解除,位于施工路段的末端,车流将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3、各控制区段的合理布设

3.1 施工预告段

根据路政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经验,并参考GB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高速公路施工路段预告路段一般可以设置三个警告标志,依次分别是前方施工标志、道路封闭标志和限制速度标志。施工预告段的最小长度应能保证驶入该区的车辆减速到工作区规定的限速所需要的最短长度,推荐长度为300m。

3.2过渡段

此处的过渡段包括上游过渡段和下游过渡段,根据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过渡段的长度L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
其中,L为渐变段的长度,m;W为渐变段缩减之路宽,m;V为设计速度km/h。
一般施工中所采用的上游过渡段的长度要略大于用以上公式计算所得的长度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结果如表1。
下游过渡段至少为30m,一般取50m 。

3.3 缓冲段

缓冲段内禁止停放车辆、材料等,同时严禁施工人员停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依相关文献的研究,上游缓冲段长度与限速之间的关系见表2。
下游缓冲段的长度至少为30m,一般可取50m。

3.4 施工作业段

1) 施工作业区限速。
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当车速大于60km/h时,车速每增大5km/h,事故率约为原来的两倍,事故的严重程度也将呈指数形式增长,所以对进入作业区的车辆必须进行合理的车速限制。
根据相关规范和文献的研究,对设计速度为120 km /h的高速公路来说,作业区限速值一般可取为50km/h~60km/h。
2)施工作业段最大长度。
从人体心理学的角度看,驾驶员的忍耐程度有一个极限,当达到或超过这个极限时,驾驶员就会变得烦躁不安,容易产生错误的驾驶行为。通过仿真统计不同施工区长度的交通流延误和小客车延误,建议施工区最大长度为5km。

3.5 下游终止段

终止区的长度不应小于30m,并应设置解除限制标志。当多个作业区相邻时,应处理好终止段与下一个作业区预告段的连接。
4、结语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标准和规范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实际情况,提出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作业区的划分、各具体控制区段的合理布设和长度标准。对今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的改扩建施工作业区的合理布设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JTG H30-200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S].
JTG H10-2009,公路养护技术规范[S].
[3]孙铭儿,徐耀刚.浅谈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组织设计[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0): 12.
[4]高速公路施工区交通组织及行车仿真研究[Z]. 2001.
[5]彭兆峰,葛婷.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的合理布设[J].公路工程, 2012(20): 8.
[6]吴岚.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控制区区的合理设置[J].山西建筑, 2010(20): 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