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试谈误区让中学思品课走出误区

试谈误区让中学思品课走出误区

收藏本文 2024-02-17 点赞:28530 浏览:13168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误区和面临的问题

1.1 思想品德学科面临尴尬的局面,成为被学生忽视的学科。目前,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应试教育所带来升学方面的竞争与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重,这给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带来了极大挑战。学生平时应付多门科目的作业、复习与考试,真正用于阅读书籍,拓宽知识面的时间相当少,这造成了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影响了其全面发展,更对思想品德教学设置了诸多障碍。不仅如此,升学的巨大压力,迫使学生采取抓大头、舍小头的方法,将某些升学中分值较小,不占重要地位的学科如同鸡肋般抛在一边,置之不问,思想品德学科通常会成为被忽视的对象,学生自身的轻视态度加剧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难度。
1.2 社会的轻视与偏见,加剧了思想品德教学的难度。由于应试教育与升学压力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具有主科、副科的思维定势,思想品德无疑就被列入了副科行列中,视为末流。同时,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资源稀缺,有些学校缺乏足够专业的思想品德从教人员,不得不由其他学科教师来兼任,造成思想品德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社会的普遍轻视,势必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学科当然就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位置,也就得不到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充分的重视。
1.3 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愿意上思想品德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教学质量。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只是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利用“题海战术”布置大量的练习,学生忙于应付,很难领悟教学内容和提高能力。

2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创设教学情境,善用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尚的品格修养、通俗的说理能力、恰当的材料升华能力潜移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品德课有别于其他课的最显著特点是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和情感性。因此,我们在课的导入阶段应该注重“情境导入”,通过教师组织材料,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环境,进行情的感染、知的渲染、意的锻炼、行的训练。
导入可以采用电视剧片段、学生的收集材料、以往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或有影响的生活实例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组织学生表演小品或欣赏音乐歌曲,使导入变得更有情趣,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目的的引导,积极投入到自觉的学习之中。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在以前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更要注重营造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创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相互激励、分享不仅是教学相长的需要,更是有效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二是建立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通常看班级的学生人数和教室面积大小而定。三是利用好讲学稿或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创设学习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认真组织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课前对讲学稿的预习,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选择材料,精心编制好1~2个中心问题供小组探究讨论。问题数量不在于多,要精,问题的难度要适中,不能太易也不要太难,所以教师课前在设计问题上要费一定的心思。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及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小组讨论时,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有些课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外继续探讨。讨论要注重效果,首先,问题设计要巧妙,具有思辨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感兴趣;其次,教师指导有方,目的明确,不至于离题万里,浪费时间;第三,组织有序,气氛活跃,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第四,鼓励欣赏,求同存异,让学生放下包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有利于思维发散,拓宽视野;第五,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将主题拓宽,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丰富已有生活经验,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