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简析喀斯特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开发方式

简析喀斯特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SWOT分析与开发方式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35536 浏览:16051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udooo.com

1007-0745(2013)08-0161-01
摘要:以山区为主的贵州具备开发喀斯特森林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茂兰作为贵州首个且唯一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保存喀斯特森林最完整的地带,本文在调查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旅游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优势、弱势、机遇、挑战的SWOT分析,提出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的新模式,使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茂兰 森林旅游资源 喀斯特 开发

1.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1地理位置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接壤,毗邻广西木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经107°52′10″,北纬25°09′20″,东西宽22.8km,南北长21.8km,总面积为21285 km2。茂兰自然保护区西北距贵阳350km,南到广西桂林450km,西达贵新高速公路、黔桂铁路36公里。

1.2自然条件

茂兰自然保护区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春秋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生长期237天。茂兰保护区成土母岩为碳酸盐岩,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瑶兰河、瑶所河、板寨河及洞山河均分属区内与之相应的四条地下河系,是地下河明流的局部段落。

1.3动植物资源概况

茂兰水文地质条件特殊,气候温暖湿润,森林保存较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栖息环境。现统计有脊椎动物近400种,昆虫13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为豹、蟒、白颈长尾雉;二级保护动物32种,如猕猴、穿山甲、小灵猫、蓝翅八色鸫、细痣疣螈等。茂兰已发现的动物新种138种,如荔波壁虎、茂兰阿纳蛛等。

1.4社会经济现状

据2011年统计的数据,茂兰自然保护区涉及洞塘乡、永康乡、翁昂乡、捞村乡、立化镇、甲良镇6个乡镇的部分地区,共28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寨。区内居住着布依族、水族、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群众3814户,15032(含保护区周边村民)人,以布依族、水族、瑶族为主体,在长期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

2.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2.1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的优势(Strengths)

茂兰喀斯特森林延绵数百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其喀斯特森林旅游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也是独有的。保护区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服饰、编制的凉席、盛产的酸梅、手织土花布、酿制的米酒以及其它传统手工艺品和民族食品,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对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群众,受到了喀斯特森林巨大科学价值和景观价值的鼓舞,迫切要求尽快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带动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旅游脱贫致富。

2.2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的弱势(Weaknesses)

茂兰保护区的喀斯特地貌极为发育,地表缺水少土,植被生境严酷,易造成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链条缺损,生态环境系统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承纳游客容量较小,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毁林开荒、砍伐林木、烧木炭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不时发生,与森林旅游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的管理经费和专业、全面的导游人员,在旅游策划等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2.3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的机遇(Opportunities)

森林旅游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和需求,使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美的享受、启迪知识和陶冶情操,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朵奇葩异军突起。在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给荔波旅游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3],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为持续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奠定基础和良好的机遇。

2.4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Threats)

从外部挑战来看,2007年,荔波成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核心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周边相同景区的挑战,如广西的桂林、云南的石林都是应用喀斯特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从内部挑战来看,荔波县有着丰富的稀有金属和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地下资源曾经成为荔波主要经济来源,发展“黑色”经济还是“绿色”经济形成博弈,存在一定的争论,这势必会在发展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3.茂兰喀斯特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

3.1科学考察开发模式

针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文化内涵丰富、科研价值高的喀斯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发展学术会议旅游、考古旅游等。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作为独特的森林喀斯特类型在喀斯特学、喀斯特环境学和喀斯特生物学方面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理论、喀斯特生态环境及重建喀斯特区生态平衡难得的科研基地,是一个典型的小面积多物种基因库,可以吸引大量中外研究者的研究[4]。

3.2生态科普开发模式

茂兰自然保护区含有大量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生态等科学信息和知识体系,是大专院校地理、地质、生物、生态、水文等相关专业进行野外实习的良好基地。因此,茂兰可以大力发展生态科普游,在保护区的经营区建立茂兰保护区博物馆或展览馆,通过幻灯、录像、图片、文字等介绍茂兰保护区的自然、历史、鸟兽鱼虫、植物、风土人情等,引导他们辨认动植物和采集制作标本,使游客在游乐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

3.3综合型开发模式

茂兰保护区内资源丰富多样,大小洞穴上百个,较著名的如金狮洞、天钟洞、白岩洞、飞云洞等,地下伏流发育,相当部分的洞穴与地下河床相通,洞内沉积丰富,形态多样,是开展洞穴探险旅游的理想场所;保护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喀斯特峡谷发育典型,是贵州高原喀斯特峡谷地貌的突出代表,发展水上漂流条件优越。同时,布依、水、瑶、苗等民族为主的形成的民风民俗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熊康宁.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M].贵州科学,1997
刘迎菲.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6
[3]刘益.大型风景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方法的再探讨[J].旅游学刊,2004
[4]陈东田,吴人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规划——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中国园林,200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