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 民族音乐学 >情愫论张艾嘉电影中人文关怀下女同情愫

情愫论张艾嘉电影中人文关怀下女同情愫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21644 浏览:955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台湾著名导演张艾嘉在其多部影片中对女同性恋的情感进行提及,她没有戴有色眼镜来看待这样的感情,而是把它看做青春女性在特有条件下产生的正常的心态来表现,展现了一道女性生存真实的独特景观。在其不多的笔墨中却能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对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行深切的关注和理解。张艾嘉通过女同性恋情结的抒写对男权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她面对女同性恋生命的真实存在,对女同性恋者命运的忧虑和关照,表达着她对女同性恋命运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 张艾嘉;电影;女同性恋;人文关怀
张艾嘉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始终活跃在电影圈中,她—路从演员到导演,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其影片中深切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及真实的生活状况,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着不同的女性形象,构成了张艾嘉独特的人文电影风格,开启了一个“张艾嘉时代”。在电影的拍摄中,如果导演能够以女性的眼光审视生活的时候,那么这部影片往往就会站在女性立场具有女性意识。张艾嘉的电影不仅表现出独特的女性意识,而且对女同性恋的生活和感情进行了关照。
在情感上及其具体行为中喜欢和爱慕同性,内心渴望和同性在一起生活,对象为同性倾向的女性即为女性同性恋,也就是一个人无论在、心理、情感及社交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女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同性之爱是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由于具有与异性恋不同的思想行为模式和交往方式,该群体的这种独特文化存在现象也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一些社会学家和性学专家的调查和研究,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致一位美国母亲》的信中写道:“同性恋当然没有什么优点,但它也没有什么可耻之处;它不是罪恶,不是堕落,不能把它当做病态。我们认为它是由于某种性发展受阻所导致的一种功能形式。”张艾嘉在其影片中试图创造一个体现女性之间强烈感情和分享共同思想环境的艺术空间,从而形成对传统秩序的根本批判,展示女同性恋的生存世界,是女性在同类中寻找中心的尝试。她用独有的文学语言表达了对女同性恋生存的独特理解和审美阐释,帮助大众摆脱了日常生活经验的遮蔽与误导,用一种艺术化的新鲜眼光去理解和思考女同性恋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独特女同性恋视角彰显人文关怀

早在1976年,张艾嘉在她首次尝试的剧本创作中即以同性恋为题材,她的人文关怀由此知著。张艾嘉以细腻敏感的触觉捕捉到“女同性恋”意味的存在,在其影片中大量抒写了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关注了一个被很多电影工作者所忽略的女性存在,大胆地开拓了文学表现生活的丰富领域。
张艾嘉在一种平静如常的叙事中拍摄了《美丽在唱歌》,这是一个关于压抑的爱、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以及两个女人忠于自我、追求快乐的感人故事。影片表现了两个同名都叫美丽的女孩子从擦肩而过到一同工作再到互生爱意的情感故事。同性之爱的女子,尤其是坚守者,通常都是坚强独立,有自主意识,探索人生价值的女子。片中美丽的父母在婚姻上是不幸福的,这样令人不如意的婚姻致使美丽的母亲每日不断地述说着丈夫的无所事事和慵懒的状态,话语间充斥着对丈夫的失望;而美丽的父亲也在不停地抱怨着,烦恼着妻子的不停的唠叨和埋怨,甚至在绝望中想离开这个家庭甚至告别这个世界。直到有一天,缘分让她们在一个“非请莫入”的售票厅里相遇相知,她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找到了爱情,两个女孩彼此分享着各自的生命乐趣。两个被生活抛弃的女孩在小小小的售票房中相互分享生活带来的烦闷与落寞,两个女人保持了一种暧昧的关系。两个女人在彼此身上找寻慰藉,延续成一种支持彼此生存的情感连结。两个人在快乐和忧伤中合唱大家喜欢的歌曲。这样的场面在温润的影片中成功地展现了女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从各个方面来强调同性恋的非异常,表达了对女同性恋者渴望社会认同的需要,也希望人们对同性恋有正面的认识,进而求得对女同性恋的接纳与宽容。
张艾嘉导演在《心动》中设置了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三角关系。但这部影片并不是像传统的影片中所出现的两个女人都喜欢一个男人而出现的友情方面的矛盾,而是影片中女主人公之一的小柔和男朋友吵架后异常气愤,便找到自己的好友陈莉述说自己的苦闷,可是得到的是陈莉对自己的深情表白,小柔一时无法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同意,竟然一巴掌扇到陈莉的脸上,那一天小柔同时失去两个她心爱的人。为了能够接近小柔,陈莉对小柔的男朋友浩君表达了好感,最终两个人结合在了一起,浩君深爱着小柔,陈莉也始终对小柔难以忘怀。因为两个人同时爱着一个人,所以这样的婚姻得以维持,虽然在影片中没有发展成真正的同性恋,但是张艾嘉却能够敏感地阐释出对女同性恋者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张艾嘉在其影片中观照着女性同性恋者的真实的生存状况,表达着女性与女性之间所独有的,这样的表述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更是对人类生命的映照。

二、重建本我世界实现性别突围

拉底卡斯宾思说:“女同性恋是什么?……是这样一位妇女,常常在童年就开始就按照自己的内在愿望行事,想成为比自己社会所允许的一个更完整和更自由的人。这些需要和行为使她与该社会的人、环境、传统的思维方式、感情和行为产生痛苦的冲突,最终导致她与自己周围的一切,常包括自己,处于永恒的冲突。”①张艾嘉通过女性之间的结盟和关怀,以“女同性恋”的身份来抚慰女性受创的心灵,实现性别突围,营构自足的女性世界,通过女女相恋实现对男权世界的彻底叛逃。张艾嘉期冀着在对男权传统、男权话语拒斥、反抗、颠覆的过程中,争得女性在社会历史中言说的权利,建立起平等的男女文化关系,进而建构女性的富于人之主体性的诗学规范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www.udooo.com


在《20 30 40》中 20 岁的小洁来到台湾寻找自己的梦想,在偶然的过程中她碰到了另一位同样怀揣梦想的女孩阿童,两个女孩子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虽然梦想很浪漫可是现实太残酷,她们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也就愈发地依赖对方,渐渐地在平淡的生活中滋生出超于友情的情愫,两个人机场的深情吻别表达着两个人的感情也是对自己青春梦想的告别。影片唯美真实,扣人心弦,精彩的剧情和表演使《20 30 40》更成为柏林国际电影节惟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美丽在唱歌》中同志之间的爱情是自然而然的表达,平静而富有生活气息,她们彼此喜欢着、依靠着甚至是依赖着,在平淡的生活中她们惊喜地发现,原来爱可以在同性身上得到释放和响应,她们之间的爱情是相互需要,也是相互支持,她们对“她者”的渴望,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自我的认同。在影片中,张艾嘉能够站在接受和理解的角度上看待女同性恋者之间的感情表达着她独有的人文关怀,在作品中能够以朴实而平静的手法演绎着女人与女人之间同性所独有的情愫,她们用女性的目光来探究自身,竭力从男性的阴影与秩序中剥离出来,通过女性之间的温柔之爱得到力量和自信,走进历史的乌托邦,进而还原女性的自我本质,为女性进步提供前景和目标。
尽管同性恋是人类性文化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但在中国,由于传统思想和社会压力,同性恋者的生存陷入种种困境。女同性恋者站在世界的边缘,以一种绝对而纯粹的女性人生的冲突,一种女性生命意识的流动和一种女性生存悲剧的宿命来进行个体生存的反思。这对于女性发现自我,重建本我世界,寻找命运方向有着独特的意义。

三、女同性恋话语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

女同性恋话语承载着深广的文化命题,它为人们开启了观察人性的窗户,它能促使人们思考建立在种族、信仰、生活方式和性别歧视与压迫基础上的社会制度的全部合理性的问题,达到对生存自由的追问。张艾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着对女性自由和解放之出路的探索,体现了女性寻找自我保护﹑自我出路的迫切性。
张艾嘉导演的影片《新同居时代》《20 30 40》及《心动》中借用同性视角,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凭借两个女性之间的相互关怀与照顾进而重新建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并且建造了独特的感情世界,并试图寻找属于女性的能够让心灵回归的家园,获得心灵的安宁,让我们接触到了女性的历史和心理。女同性恋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亲密关系和空间是女性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性,张艾嘉电影用同性恋话语关注并表达更广阔的主题,通过对当代人性的传达表述着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选择爱人的权利,她们只是选择了同性,没有侵犯到他人权利的生活方式,就是正常的,可以为大家所接受。张艾嘉在电影中,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对同性恋没有做道德上的评价,反而对主人公充满着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恋爱的自由,影片更倾向于尊重人的情感需要,为弱者争取权利。
“女同性恋电影并不是简单的‘女性电影’与‘同性恋电影’女同性恋所承载的文化命题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文本主题到外延扩展都传达了同性恋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言说方式,即同性恋视角是人们观察人性的一扇窗户。”②成为一个同性恋其实都不是偶然的,在其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某一方面的原因引致,深究下去,其实就是种种社会问题。真要社会理解并接受女性同性恋,应该有人站出来,有一部分人站出来,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清楚表明自己的身份特征,女同们想要争取的权益才可能受到世人重视,社会才更容易承认这个群体。张艾嘉的女同性恋影片虽然不可能成为女性电影的主流,但毋庸置疑的是,她们全部都出于对女性本身的尊重与热爱,同性恋是一种文化现象,也理应成为女性影片里不能被我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部分。
注释:
① 钱丹丹:《浅谈电影中的女同性恋身份》,《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② 李晶:《华语电影中女同性恋话语的文化内涵》,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页。
[参考文献]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戴锦华.不可见的女性——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与女性电影[J].当代电影,1994(06).
[3] 李天铎.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M].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7.
[4] 倪俊.当代中国女性电影及其电影研究[J].戏剧,2000(03).
[5] 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
[6] 李银河.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M].北京:时事出版社(译文集),2000.
[7] 矛锋.同性恋美学[M].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作者简介] 吕佳(1975— ),女,黑

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udooo.com

龙江密山人,文艺学硕士,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