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七年级语文教学 >德育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德育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收藏本文 2024-01-06 点赞:5845 浏览:2070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的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科性质决定其更多地承担着德育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功能直接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成效。
语文的工具性要求语文必须承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任务,但语文的人文性又要求语文能够塑造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语文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体。过去的语文教育更多地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对人文性关注得不够。新课程改革中,语文的人文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但是,摆脱语文的工具性特征而大谈德育,又违背了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如何使语文教育成为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体,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德育功能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不能离开语文训练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要讲求艺术性和技巧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潜移默化地渗透。
一、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历史人物的实际事例或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民族英雄或人民英雄,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不被荣华富贵所引诱,不被艰难境遇所折服,始终不渝地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不懈奋斗。语文教师进行这方面作品的教学时,就可以抓住作品中所描写的英雄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学习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教版〈史记〉选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句话,先重点讲清“先”、“后”这两个词的特殊用法,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意。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然后提出思考题:廉、蔺二人终成“刎颈之交”,这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只有蔺相如的宽广胸怀和高尚情操够不够?学生经过讨论可以理解到:廉颇负荆请罪,固然是因为被蔺相如的精神所感动,但同时也是由于他有着对国家的一片忠心和勇于改过的精神。由此,学生对廉、蔺二人忠贞爱国的精神和“先国家之急”的思想会有更深刻的领会,对自身成长及处事的启迪自然也就更大。这样的分析引导,能够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很容易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在文本分析的同时,德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英雄人物或文学形象的描写的作品是很多的,但它们都是零散的、非系统性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然后再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样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家生平事迹等资料的介绍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有所悟从而有所“德”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语文教育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每一篇文章的作者、创作背景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作家及创作背景简单的几句介绍可能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例如,在讲到《雷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文时,就可以对作者曹禺先生进行一些简要介绍。曹禺先生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曲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

怎么写论文www.udooo.com

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看似平常的人生经历对学生的影响却会很大,曹禺先生在读中学时就开始认真研读戏剧作品了,《雷雨》这样轰动剧坛的经典名作竟然是他大学时代的处女作,这无疑对作为中学生的他们是一个不小的触动,他们会从曹禺先生身上得到启发,发愤图强。在教学中励志,这也是德育的渗透。

三、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文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在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不是独立于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的特殊的教学过程,而是和语文训练融为一体的。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文课程学习,在语文训练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的熏陶。例如,教师在教授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时,可通过朗诵、鉴赏主旨、品味语言、抒写感想等具体的语文训练来感受作者为追求种族的自由、、平等而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而后延伸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国古训,联系到中国历史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英雄豪杰,让学生在诵读、品鉴等语文训练中升华思想认识,接受德育教育。当然,语文训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而语文训练也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不论听话、说话、阅读或写作都包含着较强的思想性。所以说,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一个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讲求技巧,使德育自然地渗透到语文训练当中,才能达到智育与德育的完美整合,语文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结合课文经典,披文入情,熏陶学生,实现德育的渗透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首先自己就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对艺术形象声情并茂、爱憎分明的分析,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以饱满的朗诵奔放豪迈的诗歌,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这就是语文教师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自觉的正常道德行为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德育影响。通过教师的情感体验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教师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日常教学及交往活动中

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给学生树立一个值得尊敬钦佩的形象,并在教学中真正进入教学情境,披文入情,才能达到渗透德育的目的。

五、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及周记、作文批改实施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外必然还要给学生以课外阅读的推荐或指导。内容健康向上,教育意义深刻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够给学生以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并多多推荐优秀作品对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学生周记、作文中常常能够反映学生一定的思想倾向,对于积极进步的思想,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无论是书面的评语还是课堂上的当众表扬,都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进取;对于思想上有不良倾向的,语文教师更要特别注意,或者在评语中态度鲜明地指出不足,或者找学生谈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消除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害,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六、利用名言警句的理解和积累实现德育的渗透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名言警句,其中不少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元素,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会使学生在理解和积累这些名言警句的过程中思想道德也进一步提升。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激励学生艰苦奋斗,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提醒学生百善孝为先……古诗文中还有关于道德行为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自强精神教育等的诗篇,只要精心利用名言警句,就能达到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不能一味地追求思想道德教育,处处牵强附会,把语文课上成道德课,丢失语文教育的工具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勤思考,多总结,讲求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地、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真正科学合理地实现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卫慧萍.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高永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技巧[J].考试周刊,2008,(31).
[3]段昌盛.中学语文中的德育教育[J].语文学刊,2009,(10).
[4]刘道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管理观察,2009,(18).
(卫燕红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12)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