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群众文化 >试议兰亭诗文中展现东晋士人文化精神

试议兰亭诗文中展现东晋士人文化精神

收藏本文 2024-04-04 点赞:4449 浏览:114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笔者通过对兰亭诗的文本分析,概括出诗歌中体现出的独特的东晋士人的文化精神,将其归纳为三条:

一、对自然山水的欣赏;二、对生命的深情;三、儒道双修,混同自然与名教。

【关键词】兰亭诗;士人;文化精神;生命;自然;名教
永和九年,在会稽国山阴县的兰亭,东晋贵族举行了一次聚会。此次集会的时地、人员、理由,见王羲之的《兰亭序》、《世说新语·企羡》第三条刘孝标注。当时要求与会者作诗两首,一五言一四言,与会41人中,26人诗成,这些诗集中保留在明代冯惟讷所集《古诗纪》中。诗歌表现了东晋士族独特的文化精神,以下详述之。

一、对自然山水的欣赏

北人南渡,一部分聚居在尚未被开发的浙东一带,那里秀美的风光自然足够引起他们的诗情,更何况此次聚会的大都是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修养的士族。兰亭诗中写山水之美的有:
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兰亭诗文中展现的东晋士人的文化精神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鲜荣。碧林辉翠萼,红葩擢新茎。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谢万
“碧林辉翠萼,红葩擢新茎”两句不仅具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辉”、“ 擢”两字简直将静态的植物写活了,春天的生命力跃然纸上。谢万的名士气很重,《晋书》称其“才器隽秀,善自炫曜,故早有时誉。工言论,善属文。”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孙绰
流风、停云、黄莺、游鱼皆有情。“孙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或非谬称。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王徽之
借这首诗,并联系他雪夜访戴、何可一日无此君、人琴俱亡等言行,一个特立独行、超出尘外的名士赫然在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这些山水诗颇能表现出诗人的真性情。可见东晋诗歌不建全是“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

二、对生命的深情

对于山水自然独有会心的人,必定比一般人有更敏锐的感受,对人生有更热切的爱。此处谈论他们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这时光逝去的沉重的悲伤。如《兰亭序》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暮春时节,众多身份相仿、志趣相投的朋友聚集在山水胜地,诗酒唱和,真乃人生一大乐事,二文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珍惜溢于言表。然而岁月不居、时光如流,生命转瞬即逝。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
在这个诗人群中,尤其是主人王羲之,作为较年长者(时年51岁),既有较坎坷的人生经历(双亲早夭,族人零落),又有对现世的社会与人生有较深切的关怀,故其感慨较时人更深切广大也。更进一层,这种生命的深情本质上源于对生命的无力把握,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茫茫宇宙中自身渺小的深切体认。这是作为个体的人永远不可能摆脱的终极困惑。如果我们非要追问何以这种情感在这个时代的士人群体中表达得如此强烈,那也可以尝试着找理由。比如玄学的兴起,引起了士人关于自然与名教理由的热烈的讨论,以及九品中正制度下的儒学的衰退,使得士人不再一味关注个人的社会身份、成就的事功和身后的名声,开始看重自我的需求、生命、身体和情感。再是道教的兴起,神仙学说极大地刺激了士人延长生命的,东晋的士族中,尤其以琅琊王氏为代表,是极其虔诚的天师道信徒,正如陈寅恪所说:“多数之世家其安身立命之秘,遗家训子之传,实为惑世污民之鬼道。”

三、儒道双修

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儒学丧失了自汉武帝以来作为仕进工具的地位。然而,这一时期的士人仍然将孔子看作最高的圣人,家族内部仍然延续的极其严苛的礼学教育。另一方面,老庄的自然思想也深刻地影响着士人,使得这一时期的士人在思想、言语、行为都不同于汉末士人,开口则谈本末有无、名教与自然、才性同异,或醉酒、、不避男女之防,俨然是一次生命的宣泄与集体狂欢。在激烈的自然与名教的争论中,随着政治社会环境的变迁,为了迎合国家统治之需要,有人渐渐将者对立的思想调和为一。
何劭《王弼传》引其言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世说新语·文学》有一则:“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他们一面将孔子玄学化,以为圣人体无,又解释说儒家之礼,本于人的自然本性;再者放诞的行径渐次收敛,只是清谈的习气还保留着。所以,东晋的士人一面掌握着国家机构中核心的权力,部分还怀着实现修齐治平的理想;而他们的精神世界似乎又与纷纷扰扰的尘世离得很远,始终希望能融入自然,物我两忘而与天地造化齐一。而这种思想,在兰亭诗中也体现得比较明显。
其中一部分诗歌直接表达了对庄子的崇敬与向往之情。如:
庄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王凝之(王羲之二子,笃信天师道。)
愿与达人游,解结遨濠梁。狂吟任所适,浪流无何乡。——曹华平
庄子宁为生龟曳尾于涂,为鹓鶵不食腐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如大鹏展翅而飞之上九万里云霄那样开阔宏大的精神世界;自然对自诩为名士的东晋士人有着十足的吸引力。
再看兰亭诗中的另一面,其中一部分流露对先圣孔子的仰慕之情。如: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王羲之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谢安
以上两首诗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集释》引前人的解释:“春服既成,衣单恰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于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归乎孔子之门也。”我们似乎可以据此说,引用这个典故,不仅表现的是春游的乐趣,而是对儒家理想的认同。王羲之与谢安,都有很强烈的用世心,王羲之曾劝谢安废清谈,任会稽内史时劝当时的执政殷浩与权臣桓温合作,积极反对殷浩北伐;谢安更是东山再起,在一时期内成为晋孝武帝朝的执政大臣,主导对北方的淝水战役,延长了晋王朝的寿命。
兰亭诗中也有一部分表达了对于彼此才华的欣赏;对人伦之乐,特别是朋友之乐的珍惜,这与儒家重人伦的思想是一致的。如: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孙绰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孙绰
清响拟丝竹,班荆对绮疏。零觞飞曲津,欢然朱颜舒。——徐丰之(时任行参军)
第一首“伐木”一词,典出于《诗经·小雅·伐木》。该诗用鸟鸣而求其友来强调人世间朋友的重要性。孙绰引用此典,正是因为在这次集会上,遇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良友。第二首“忘味在闻韶”此句,将会上诸人的诗歌比作韶乐,尽善尽美,既可以看出孙绰对儒家美善一致的美学观念的认同,也表达了孙绰对会上嘉宾的才华的欣赏。第三首用《左传》故事,知心朋友相遇而言谈甚欢,洋溢着浓浓的人伦之乐。孔子云: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上述诗歌中的文化内涵,与夫子此话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3]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2099,1547.
[2]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M].中华书局,1984:346.
[4]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M].中华书局,2012:547.
[5]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M].三联书店,2001:44.
[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中华书局,1958:155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