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企业管理 >> 生产管理 >做好高校生离校前准备工作

做好高校生离校前准备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13243 浏览:575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毕业生离校过程中面临就业、升学、感情等多方面的问题,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应转变工作模式、深化工作理念,从情感归属、人生激励和责任感教育等方面着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帮助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毕业生离校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留下属于毕业生的完美句号。
关键词:转变工作模式情感归属人生激励责任感教育
毕业生离校过程中,高校通过大量的工作和制度确保毕业生离校的稳定、安全和文明。但是一般毕业生离校的过程中,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处于无秩序化状态,不仅对低年级期末教学考试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每年一度的“混乱七月”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校园的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1.毕业生离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1重视手续、忽视教育

高校对于毕业生离校都有着严格的毕业生派遣管理制度和离校手续,在毕业生完成各自教育阶段的答辩,进入领取双证、等待离校手续的过程中,院系和辅导员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离校手续的准备工作中,以保证繁杂的离校手续中每个学生不出问题,这时候已经无暇顾及毕业生离校阶段的教育引导,这一阶段的毕业生离校教育也往往是由座谈和学生自发的和专业教师的聚餐以及其他娱乐活动构成,造成了大概两周时间的教育缺失。学生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无所不为”能从一个角度反映毕业生离校期间的教育缺失问题。

1.2强调过程的稳定、轻视对学生的情感尊重

毕业生离校前,高校一般都会召开学校层面的毕业生离校学校办公会,由学生处、教务处、图书馆和后勤等毕业生离校手续的相关单位构成,这种办公会一个核心的思想就是通过毕业生离校过程中各项相关工作严格的运行程序保证毕业生离校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稳定,稳定成为贯穿整个毕业生离校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工作基调。但是,这一工作过程中,离校工作的安排、离校手续的设置围绕的都是稳定和效率,忽视了学生这一阶段特有的焦虑、逆反、依恋、情绪化等心理特征,轻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尊重,所以往往一个工作的不良触点产生,毕业生惯用的“扔”“烧”“砸”现象会迅速蔓延,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影响高校的正常期末考试教学工作。

1.3追求就业工作的数据成绩,轻视离校工作的人生信念教育

毕业生离校工作的核心是毕业生派遣,毕业生派遣工作往往和一个学校的就业率相关联。所以,这一阶段,一些高校会非常重视毕业生离校的派遣工作,通过虚拟单位的人事写作技巧、协议合作单位的学生派出或者伪造自主择业信息表,甚至于采用胁迫、威逼学生不签署就业协议就拿不到,实现毕业生的毕业派遣,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就业率。这一些列围绕就业率的方法和手段,严重挫伤学生对于母校的群体情感归属,对于本应在离校过程中更要加强的人生信念教育不但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是雪上加霜。造成了毕业生在离校和还未进入工作岗位的中间期人生价值观的迅速变质,沾染不良社会习气。

2.毕业生离校工作模式的转变

2.1从手续的命令方式转变为教育怎么写作的咨询方式

高校在毕业生离校手续的设计和过程中,要能够将对毕业生离校手续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划分院系、规定时间、审批命令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学生自愿,学校提供相关咨询,通过开放式的毕业生就业离校管理系统将全校毕业生信息加以整合,实现网络,离校业务注销,信息咨询,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资源内容优化的教育怎么写作体系,提高了离校手续的效率,更能体现离校工作的人性化。

2.2从整体的典礼式政治教育转变到个体化的人生激励教育

目前国内高校的毕业典礼模式基本沿用集会模式,领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udooo.com

导讲话、专家讲话、毕业生代表讲话,最后再由领导对毕业生殷切寄语结束,通过典礼的政治教育要求广大毕业生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怎么写作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在整个的典礼模式是缺乏最基本的互动,个别发言的学生也基本由学校指定,学生发言也大多由学校指定。这种情况下,本来就为复杂的离校手续和相对不确定的未来择业而焦虑的毕业生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要将这种集体化的典礼式政治教育转变到个体化的人生激励教育,通过小范围例如院系专业范围的互动模式在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时间加强毕业生与专业教师,与学院专业之间的交流,通过不同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在毕业时感受到来自母校,来自本专业和老师关心和祝愿,让学校的人生激励教育能够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例如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在座谈中谈谈每个学生的在校情况,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人生理想引导,那么这种点对点的人生激励在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时候所产生的学生对母校的共鸣会陪伴终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对于学校是真实存在并被切实关注、是被寄予希望的。

2.3从离校教育的放纵化管理转变到学生个体的责任感引导

在大多的毕业生离校过程中,学校对于毕业生的管理已经放松,放纵化色彩较强,一些学校和辅导员甚至认为只要不出事,毕业生随便。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这种学校背景的实际放纵管理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绪发泄愿望,从而在最后的校园生活中为所欲为,对于学校整体教学环境和毕业生自身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其实,在学生离校的最后阶段恰恰是学生个体责任感教育的最佳时间,学生即将离校,在各位问题上对于未来社会生活充满更多的期望。无论表面的情况 是困惑、抑郁、迷茫或者焦虑,其实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充满了对未知生活的关心,这一阶段,学校不应只是强调离校工作程序的顺利性,更应注重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学生的人生责任感教育作为毕业生离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多种方式,例如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等多种方式,多种内容贯穿于毕业生离校期间的各类文化活动,要将简单的毕业生离校“吃喝”庆祝行为转变为丰富的毕业生离校校园文化活动,让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对于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和学校毕业生管理水平产生强烈的校园认可度和文化归属感,强调给学生人生责任感教育,让学生留下对母校的难忘回忆。

3.毕业生离校工作的理念目标

3.1尊重每一个毕业生

高校毕业生离校工作任务繁重,程序繁琐,但是要在离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出学校对于每一个毕业生的教育关怀、人生激励和美好祝愿,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对已自己培养多年走向社会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殷切期望,另一个方面也要让毕业生在即将离校,面对未来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感受到母校的舔犊情深。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毕业生的离校工作能够首先将毕业生的利益、情感和感受放在我们工作的落脚点,尊重每一个毕业生成为社会人最后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毕业生在感受到母校尊重的情况下体面地、有尊严的离开学校。

3.2将感情注入每一个离校工作细节

虽然毕业生离校工作繁杂,但是必须直截了当的强调,毕业生离校工作绝对不能抱着赶紧将毕业生推出学校,推入社会的想法。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将就业数据的工作成绩和毕业生离校时间搞一刀切,走人了事的粗暴、绝情的工作方法会彻底否定高校多年的学生培养工作,将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最后时刻彻底推向感情的对立面。部分存在特殊问题,无法正常离校的学生我们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要做好问题解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我们要将对每一位毕业生的人格尊重与情感尊重体现在离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体现在离校手续和最后走出校门,离开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刻。

3.3重视离校前毕业生的人格教育

毕业生离校工作对于毕业生的尊重和情感不能建立在无原则的情况之上。尊重毕业生,对毕业生饱含感情,不能放弃对毕业生进行正常的离校教育工作。我认为,健全、科学、积极的人格教育应成为离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毕业生离校期间针对性的人格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帮助毕业生在离校的特殊时刻进行短暂但有效的自我人格塑造,以积极状态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我相信,做好离校前毕业生的人格教育是做好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后的一个句号,做好所围绕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每一个大学生对于大学校园文化最后一道难忘的校园记忆和永远的人生教育。
参考文献:
李小红.浅析高校应届毕业生离校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04)
李慧、袁振堂.高校毕业生离校问题反思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