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赏识教育 >体制改革再议“省管县”体制革新可行性理由选题

体制改革再议“省管县”体制革新可行性理由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19708 浏览:841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所谓“省管县”体制是相对与“市管县”体制而说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由目前比较通行的“省---市---县”体制变革为“省---县(地、市)”两级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市县两级政府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打破原来的上下层级关系,进而成为平等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共同接受省级政府的直接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的自主性。

关键词:省管县;行政体制;体制改革

自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府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式,先后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但结果却像一场运动,轰轰烈烈,成效却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推诿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就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因此,精简层级,提高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构想正源于此。

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政策背景

2006年1号文件和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明确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2009年2月1日《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的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政策出台,在这种政策背景下省管县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明确走向。

据统计,到2010年元月之前,全国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以不同方式进行了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形成了省管县的两种比较典型的改革模式即“浙江模式”和“海南模式”。

二、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意义

所谓“省管县”体制是相对与“市管县”体制而说的一种行政管理体制,由目前比较通行的“省---市---县”体制变革为“省---县(地、市)”两级行政体制,这种体制的优点在于,市县两级政府在各自管辖范围内,打破原来的上下层级关系,进而成为平等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共同接受省级政府的直接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政权的自主性。

(一)现代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普及,缩短了传统意义的地理空间。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政府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管理方面要有新的变化,呼唤新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出现。省管县体制改革正适应了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性要求。当前的科技水平为省管县体制改革提供了现实可能。

(二)相比市、县级财政,省级财政具有实力雄厚、调控能力强等特点,它可以根据全省实际情况,直接调节各领域、各地区的发展平衡,有利于确保全省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特别是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和资源的争取和利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购写公共产品或怎么写作的方式,改善县域发展环境,通过加大支付转移力度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过多的行政管理层级不仅使政府间信息传达的失真度提高,下放的权力很容易被中间环节截留,而且造成行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省管县体制由于不用再经过市(地)这个中间层次,提高了政府信息传递的速度,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政府办事效率。不仅如此,“省直管县”改革减少了政府层级,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适应了当今的发展潮流,也符合我国《宪法》的相关要求,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地方行政管理层次主要是3级,即省、县、乡镇,推行省直管县体制,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

(四)市管县财政体制下,市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干涉过多,县级政府与财政体系缺乏独立的运作职能。县级政府很难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独立作出经济发展决策,城乡资源多以行政指令而不是依据市场原则进行配置,致使县级财政体系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无法呈现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省直管县”改革避免或简化了多层次的行政干预,减少或斩断了地级市对县财政收入的上缴分成,增强了县域财政收入与支配能力,使县政府更有实力根据自身县的实际情况繁荣地方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同时有利于地级市集中精力做强做大中心城市。

三、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从目前的改革实践证明,推进“省直管县”体制,对于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因整个过程触及到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问题,特别是其中利益关系、权力关系的调整,必然会有来自原有体制、人员和观念的种种障碍。因此,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制定改革方案也应有所区别。自然资源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等可能是关键性制约因素;因此,应全面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域面积、省内市县行政单位数量、人口规模等因素,并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进行分类指导和因地制宜,有区别的制定相应的改革政策,特别是关于领导干部的任免制度也将从现在的领导推荐和上级部门考察、任命制度调整为由当地居民选举,本级人大考察任命并上报上级组织备案的用人机制,否则,虽然官员想干一番大事,但面对着竞争对手有可能直接决定自己前途的时候,一般都会巴结、奉承,最终可能造成浪费资源和丧失发展县域经济的机会等情况。因此,加强对省直管县体制的必要性、可行性、思路、原则、步骤、配套措施等整体改革研究,并制定整体改革方案。同时出台制定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彻底执行扩权政策,保证扩权强县的顺利推进。

(二)原来的体制中,由于市县关系为上下级,作为核心主体的市(地)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本着市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在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行中,市县政府同时面临着从省政府争取资源的利益关系,县市政府间以及县与县政府间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各市县为了招商引资,在政策优惠和税收减免上不顾自身实际都向以前的省辖市看齐,不仅导致行政成本的提高,还会影响县财政收入这就需要加强立法和行政双监督的体制,并结合怎么写作型政府的理念,形成公共部门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理竞争机制,从而实现提高公共部门行政效率的总体目标。

(三)对现行行政区划进行科学调整与布局。精简县市数量,设立一批省直管的大县;现有地级市的行政区划相应调整。缩小省级政府的管理规模和幅度,可以考虑增设直辖市、分拆和重组等方式适当增加省级政府的数量,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可控制在5O~60个左右,比较稳妥和可行的是应重点考虑增加新的直辖市;给地方政府以较大的行政区划改革权限,简化行政区划改革的审批程序。国务院在规定行政区划统一标准、统一名称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松省级政府对自身辖区内市县区划体制的选择权和决定权,简化审批程序。

(四)加快政府官员思想观念转变。如何处理省、市、县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了这次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改革的难点。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快转变权力观和价值观,顾全大局,服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大局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省一级拿出敢于改革的精神与勇气,通过竞争上岗不拘一格选拨人才。从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地级市官员还有不少疑问和困惑需要解决,心里还有抵触和某种失落感,改革的承受度较低,只能采取渐进式而非激进式改革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把地级市及市辖区做强做大,经济上真正发挥地级市的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此次“省管县”行政体制改革,虽然目前还只是出于试点阶段,但其改革力度与思路都大有跟国际接轨的势头,其改革效果还不能过早下结论,但关注新生事物,发现改革过程中的新动向对于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完善,更好更快地实现法治型政府,全面实现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