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社会语言 >王力《古代汉语》综述选题

王力《古代汉语》综述选题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28283 浏览:13170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古汉语的通用教材,在学术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半个世纪以来,针对其展开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包括专门性研究著作和大量专题研究论文,本文试对收集到的专著及五十余篇论文进行整理分析,以更好地完善古代汉语课程教学。
关键词:古代汉语王力研究综述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简称王本),是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并参考各校古代汉语教材而制定的古代汉语专业教材,于1962年11月付梓出版。王本被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以其科学的体例、精选的文章获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认可,时至今日,时间过去近半个世纪,它仍通行于全国高等院校,在学术界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奠定了在古代汉语教学领域的先导地位。针对王本展开的学术研究角度之多,范围之广,成果之丰,是同类教材望尘莫及的,这些研究成果中既有学术专著,也有大量学术论文,下面我们进行分类描述。

一、研究专著

(一)《<古代汉语>注释商榷》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萧泰芳、张儒、马麦贞、白平著,是一部具有开创性和时代性的学术著作,书中对王本(1980年修订版)文选部分700余条注解提出了修正意见以供商榷,并在原书注释的基础上,补充注释了60余条,对于自己存疑但暂无他解的解释,只是提出个人的看法,决不妄下定论,这成就了《商榷》一书严谨科学的学术风格。
孙良明、张茂华两位先生对《商榷》一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书中注释过程中运用到的训诂考据方法作了归纳总结,从考证版本用字、解说文字、辨析句读、解析词义及语法分析等多个角度对书中内容进行了爬梳整理。文中,孙、张二位先生对《商榷》一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训诂学运用于实践的新成果;它堪作为今天高校学生学习训诂的活生生的读物,学习古代汉语的良好、有效的辅导教材。”并高度认可四位学者严谨朴实的治学精神,认为四位学者充分运用古今考据、释义方法及语言学理论,对王本注释进行商榷性解释,立论有据,结论可信。
《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的教学都有着重大意义,对王本的编写修订也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但是,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学者对书中的部分释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使之尽善尽美。
孙良明、张茂华两位先生对《商榷》中训诂释义标准过于严格的问题,从语义关系分析与语译二者相区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允许有两可现象存在。同时指出书中某些分析欠深透、明白,某些提法过于绝对化,但二位先生认为这些瑕疵不会损害本书的价值,此书仍然是当代训诂学实用方面的范例。
另外,武晓玲《<古代汉语注释商榷>献疑》一文,从四个角度指出了《商榷》中的不足之处:一是王本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二是王本未注而《商榷》误注;三是王本注释欠妥而《商榷》注释待商;四是《商榷》排版或引书有误。在摆出问题的同时,作者又借助于相关考古学及文献学知识,提出了具体修正建议。

(二)《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下简称《汇考》),富金壁、牟维珍著。本书按原书分为十四单元,并附录《诸说杂考》10则,《论文选录》3篇等。书中既有作者对王本注释的独到见解,又有引用其他学者观点之处。对于王本与其他学者观点不一致的问题,

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udooo.com

作者通过辨别分析来摆明自己的观点:王本中不误而其他学者撰文以为讹误的地方,以维持原注为原则;王本注解不足或有解释有误的地方,参以其他学者的观点,广为细说、引而申之。《汇考》一书选文具有代表性,注释精粹扼要,深入浅出,可以作为学习古汉语的参考读物使用。

二、研究论文

王本是一部学习古汉语的经典之作,其影响之大,从收集到的研究论文数量之多也可窥见一斑。笔者共收集到学界研究论文5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个中优劣,有待考量,下面分类进行归纳。

(一)整体评介性文章

建国之初,国内高校相关专业相继开设了古代汉语课,但由于课程初建,教育部尚未颁发统一的教学大纲,导致学界对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认识不清,各校教学内容杂乱不一,由各自任课教师自定,古代汉语课程建设非常不规范。1956年,国家高等教育部颁发了《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明确了古代汉语作为基础课的学科性质,确定了古代汉语的研究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等,这为古汉语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王本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之后,古汉语教材编著取得了丰硕成果,不断有高质量的教材涌现,至今已有40多个版本面世,并且多个版本通行全国。目前,国内多位学者专门著有文章将王本与其他通行本进行比较评析。
赵伯义选了不同年代的三种古代汉语教材:王本,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下简称郭本),郭锡良、李玲璞编写《古代汉语》,并从编写体例、教学内容、学术观点三个方面比较其异同,指出三种教材各有所长,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学术水平,反映出我国古代汉语教材的发展历程。
朱峻之选择的三种教材分别是: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的《古代汉语读本》,王本,郭本。作者首先从三部教材的总体安排着手进行比较,肯定了王力先生首创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体系的古代汉语编写方法,并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三种教材的优劣得失;接着提出自己对古汉语教材编纂的见解,提倡“四结合”体系,即“文选、常用词、通论、习题”四位一体的全面结合,为古代汉语教材编写提供了新的思路。
戴幼玲、邱晓辉、魏娟从王本与许嘉璐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比较入手谈及古代汉语的编写问题。文中对王本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第一次确定了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质,创立了“文选、常用词、通论”三结合的体例,并于其中突出了文选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王本编纂体例对其后近三十年古汉语教材的编写产生的巨大影响,文中认为“很少有超出此体例者”。作者在论及古汉语教材通论的建构时,认为把古汉语性质局限在工具性无助于古汉语课程的发展。指出不同时代不同版本对古汉语的定位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社会思潮,认为“王本受五四文化运动的余音和左倾思想影响较重,对通论的重视不够,正是体现了当时对古汉语课程建设仅仅作工具要求的认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王本、许编《古代汉语》在内容、结构和体例上,各有优势,相得益彰,是古汉语编写的范本。朱晓琳以王本为比照对象,分别就文选、常识、练习、附录等四部分与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下简称荆本)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荆本大体上继承了王本的编写体例和知识体系,每单元由文选、常识、练习三部分组成,两书结尾部分都附有附录。
吕志在《古代汉语教学研究综述》一文中,从王本写作背景出发,兼与王本之前的教材相比较,共总结出王本的六大特点,并结合王力先生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归纳出对“三结合”教材教法提出的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二)局部评介性文章

王本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起到了良好作用,但随着学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商榷、补正性文章,它们从不同角度对书中部分注解提出了修正意见。

1.文选部分

王本三结合的教学体系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文选在书中所占比例最大,共收录264篇文章。在古汉语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视的也是这一方面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篇目,以最直观的方式接触到古汉语的字词使用情况及语法现象,并将通论和常用词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运用其中,加深理解。于是,对文选的注解也就自然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在收集到的50余篇论文中,有42篇是对文选内容部分提供商榷的,其中有不少篇目是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年积累的成果,这些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质疑:
(1)句读
敏春芳在《<孟子>标注献疑——<古代汉语>教学札记》一文中,指出王本《孟子·公孙丑上·夫子当路于齐》:“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句读有误,并根据上下文意推断此句当从“易”字后断开,“然”字归入下一分句,并以此理通了赵注,认为王本断句当改,否则文章窒碍难通。虽然作者的这一观点还有待商讨,但这种治学思路为我们学习古汉语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方向。
(2)训释
对王本文选内容的训释主要是对字词的注解,关注度最高的是对通检测字的训释,有数篇论文集中对这一点进行了专门论述。学者们一般认为王本在注释通检测字时,往往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本借字与通检测字混杂在一起,从而导致出现误注现象。于智荣、杨萍从以同源字为通检测字而误注、以同义词为通检测字而误注以及以异体字为通检测字而误注等三方面,对王本通检测字注释进行了辨析和匡正。李小平则以王本注释时使用的术语“某通某”为切入点,统计出王本《古代汉语》出现“某,通某”217例(不含重复的),其中解释古今字的47例,异体字的17例,本有或可引申其义的52例,真正属于通检测字的仅101例,占总数的46.5%,从而得出“某通某”这一术语并不全用于解释通检测字,这一结论对学习古汉语的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读到书中“某通某”的解释时,要注意区分是否是通检测现象,切忌把通检测现象扩大化。
对于文选中不少词语的解释,学者们也存在异议,也不断有商榷性文章出现,其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udooo.com

中不少观点是有理有据的,这在王本的几次修订过程中有所体现,不少修正意见被采纳吸收,这为古汉语教材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仍有部分正确观点未被接纳,这是以后教材修订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常用词部分

常用词部分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王本四册共有一千多个常用词,这些词是古籍中常用到的,出现频率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些常用词在书中基本是以类为序的,但有时照顾到与文选相配合,同类的词也会在不同单元出现。有些词的意义古今差异非常大,书中一般只收常用义,但也会酌情收入一些文选中讲不到的意义,这就要求教材的编纂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学术修养。王本在这一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对于常用词的解释在学界是具有权威性的。目前在笔者收集到的材料中,对于王本常用词部分指误的文章是较为少见的。
陶振民先生在《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商榷》一文中指出王本《常用词(八)》“止”的第二条解释采用的引文是有误的。王本引用《杜甫·无家别》:“内顾无所携,近行~一身。”但原文诗句是“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书中援引失当,不应将上联末句与下联首句组成一联引用。我们认为陶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王本确误。文章又分别从文字形讹、训释异误等角度对常用词及其他部分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辨析,提出的观点基本都是比较可信的。

3.通论部分

王本没有把通论定位于系统性的理论,只是尽可能做到只讲最基本的东西。通论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大致包含六个方面的知识,并依照循序渐进和配合文选两个原则排序:字典及古书注解;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文句读及古文结构;文体特点。笔者收集到的对王本通论部分提出质疑的文章有三篇,分别从通论中模糊概念的辨析、诗经用韵分析和理论失误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将内容陈述于下,供学人参考。
郑文澜在《古代汉字形体歧异现象的处理——兼对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某些注释商兑》中对王本运用各种不同术语将古今字、通检测字、异体字等概念区别开来给予了肯定,认为在大体上还是稳妥的,但在具体操作方面应注意统一贯彻相关原则,避免出现前后不

一、自相矛盾的现象。

黄阳在《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解》一文中,肯定了王力先生对《诗经》韵例所做的全面研究,并依据王力先生的研究结论推出其韵例分析表,作者又依据系联法、分类法等相关知识对这一韵例表做了深入思考,并进行了补充。
曾昭聪在《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一文中指出王本教材中存在的两个理论失误:其一是关于形声字声符作用的论述。王本认为:“形声字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作者从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驳斥:一是声符不仅可以表示读音还可以示源;二是形声字的读音不仅由声符体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形符与声符的组合共同表现,因此,作者认定不能轻易地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其二是关于记录连绵词的两个字是否可以分别溯源的论述。对于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是否可以拆开讲这个问题,王本是持否定态度的,学界对这一观点存在争议。作者认为“记录连绵词的两个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拆开来讲的,即绝大多数连绵词中的一个或两个字可以分别推源。”在列举了大量例子的同时,作者还引用了陈淑梅对连绵词的分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定了王本的观点。三、结语
在众多古代汉语教材中,王本无疑是最受关注者之一,在古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由于全书卷帙浩繁,内容繁多,一时间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有学者撰文对古汉语编写问题与之进行商榷,80年代后,学者们针对该书展开了更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学术专著及论文不断涌现,推动了古汉语教材的修订编写。此书自1962年问世以来,先后曾两次修订其稿,1981年出版第2版,1999年出版第3版,时至今日,印刷次数已达40余次,学界少有著作可与之媲美。希望在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教材质量能够不断提升,以更好地怎么写作于古代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
萧泰芳,张儒,马麦贞,白平.《古代汉语》注释商榷[M].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3]富金壁,牟维珍.王力《古代汉语》注释汇考[M].哈尔滨:黑龙
江人民出版社,2004.
[4]孙良明,张茂华.训诂学实用的新成果 古汉语学习的好教材——
评述《<古代汉语>注释商榷》[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
[5]武晓玲.《古代汉语注释商榷》献疑[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8).
[6]赵伯义.全国通行的古代汉语教材评析[J].高校社科信息,1997,
(3).
[7]朱峻之.评几部古代汉语教材——兼论古代汉语教材编写[J].广
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8]戴幼玲,邱晓辉,魏娟.王本、许编《古代汉语》比较谈——兼
谈古代汉语的编写问题[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9]吕志.古代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12).
[10]敏春芳.《孟子》标注献疑——《古代汉语》教学札记[J].教
育研究,2004,(2).
[11]于智荣,杨萍.《古代汉语》通检测字注释匡误[J].淮海工学院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12]李小平.王力《古代汉语》文选注释“某通某”献疑[J].邵阳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3]陶振民.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商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4]黄阳.对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诗经韵例的一些见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udooo.com

解[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2005,(11).
[15]曾昭聪.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指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3).
[16]朱晓琳.荆贵生《古代汉语》与王力《古代汉语》比较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17]郑文澜.古代汉字形体歧异现象的处理——兼对王力主编《古
代汉语》某些注释商兑[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李莉莉山东临沂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276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