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世界文学史 >阐述句法论《柳林风声》语言特点查抄袭率理工

阐述句法论《柳林风声》语言特点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2-10 点赞:5245 浏览:1335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肯尼思格雷厄姆是一位苏格兰作家。他主要以童话小说《柳林风声》而闻名。这本书是格雷厄姆为其儿子所做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自负的蟾蜍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经历。通过自身的冒险经历以及朋友们的帮助,蟾蜍逐渐转变了自身的性格,最后成功夺回失去的蟾蜍宫殿,并和这些好朋友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整个故事展示了这些小动物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友谊。以这个故事中,读者可以看到这些动物,尤其是蟾蜍学会以生活中渐渐成长起来,同时读者也可以感受到这部童话的审美情趣。作为童话的经典作品之一,《柳林风声》能够不断被读者所喜爱,不仅由于其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也在于其语言所体现出来的魅力及给读者带来的愉悦感。由此,这部童话的所包含的语言特点是不可忽略的。本论文依据文体学的浅析策略,以语音,词汇,句子,到修辞等方面对这部童话作品中的语言加以浅析。通过对文本全面的,多方位的浅析,总结出《柳林风声》所体现出的语言魅力。最终得出结论作者所利用的语言一方面迎合了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也具有其独有的语言风格。而这些语言风格为作品增添了文学魅力,使这部童话作品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这篇论文包含三个部分:引言;正文;结论。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格林厄姆的生平以及《柳林风声》的主要内容。同时介绍了所依据的探讨策略文体学所涵盖的主要内容及浅析策略。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正文包括三章。依据文体学的浅析策略,分别以语音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浅析。第一章是以语音和词汇层面对这部童话进行浅析。主要浅析了文本中出现的韵律,节奏以及拟声词。并且浅析了文中频繁出现的色彩词,非正式词以及实体词。第二章是以句法层面浅析。在这一层面,又细化为分别以句子长度,句子成分,句子形式以及句子语气方面进行介绍。第三章是以修辞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了文本中主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以及对照。第三部分为结论部分,即《柳林风声》之所如此受欢迎,不仅仅在于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在于其所包含的语言风格。关键词:文体学论文语言论文词汇论文句法论文修辞论文

    Abstract4-5

    摘要5-6

    Content6-7

    Introduction7-14

    1. Kenneth Grahame and The Wind in the Willows7-9

    2. Literature Review9-12

    3. Related Theory: Stypstics12-14

    Chapter 1 Sound Effect and Diction Features14-27

    1.1 Sound Effect14-19

    1.1.1 Rhyme and Rhythm14-18

    1.1.2 Onomatopoeia18-19

    1.2 Diction Features19-27

    1.2.1 The Use of Informal Words20-21

    1.2.2 The Choice of Nouns, Adjectives and Verbs21-27

    Chapter 2 Sentence Features27-37

    2.1 Long Sentences VS Short Sentences27-31

    2.1.1 Long Sentences in the Narrative Language28-30

    2.1.2 Short Sentences in the Dialogue and Descriptive Language30-31

    2.2 The Components of Sentences31-32

    2.3 The Form of Sentences32-34

    2.4 The Function of Sentences34-37

    2.4.1 Interrogative sentences34-35

    2.4.2 Exclamatory sentences35-36

    2.4.3 Imperative Sentences36-37

    Chapter 3 Rhetorical Features37-42

    3.1 Simile37-38

    3.2 Personification38-39

    3.3 Parallep39-40

    3.4 Contrast40-42

    Conclusions42-44

    Bibpography44-47

    Acknowledgements47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