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人才培养建筑工程类技能型革新人才培养策略和途径实践大纲

人才培养建筑工程类技能型革新人才培养策略和途径实践大纲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20926 浏览:872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 要】 基于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在建筑工程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即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预期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是对这个教学改革成果的系统描述,主要阐述了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以工作需求为目标的教学内容、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形式、以虚拟情境和实际工作为场景的教学实施、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为手段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建筑工程,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技能型创新人才旨在以技能为中心、以创新为特色,将两者溶于一体、相得益彰的人才,这种人才正是企业急需的理想的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是企业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骨干,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巨大力量。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就是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其中包括企业一线优秀技术工人和技能型创新人才。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要以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改革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们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研究和实践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筑工程类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指导思想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教育部[2011]12号文件及教育部[2012]4号文件精神,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技能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联系,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构建一个以技能教育为中心,以创新教育为特色,以工学交替为重要途径的开放式建筑工程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基本思路与方法

    我们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程随工程走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1)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明确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从事建筑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检查、监督、验收等工作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2)通过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明确建筑工程类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3)通过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选择项目载体,并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
    4)通过教学分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整体优化设计。

    二、建筑工程类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

    以七台河职业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与实践,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好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高”的人才,成为具有时代所需的技能型创新人才。这对其他各专业的教学改革起到指导作用。

    1.教学内容设计与组织安排

    建筑工程专业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按照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的原则,压缩工程技术类课程门数,整合为综合课或概论课,以便在有限的教学周期内,使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工程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拓展其知识面,通过教学学习情景设计(如表1所示),使学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更加紧密。在综合课的设置上,借鉴了建筑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思路,结合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和工程素质要求,按工程类型分为两类,即房建工程和其他工程,以房建工程为主又分为土建和安装两个方面,考虑到建筑施工的重要性单独列为一门课,并适当拓展其他工程类知识。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建筑工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自2009年至今,我院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活动参与建设七台河市体育会展中心、欧洲新城小区、滨尚雅居多层和高层、以及部分市政建设工程等。教学手段设计根据建筑工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评价反馈上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3.建筑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我院为提高办学水平,建设了一定数量、具有良好实施条件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保障;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培训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外聘了企业的技术骨干,配备了专用资金和物资设备,从财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课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和创新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播放、施工图片、模型、实物、工程案例等创设工作情境,通过确定任务模块,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总结等五个阶段完成。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岗位参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在重点训练岗位技能项目的同时,熟悉生产环境,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应对生产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4.评价方式改革

    学生成绩评价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即学生学习期间的成绩由教师评价成绩、学生互评成绩、企业评价成绩、职业资格鉴定四方面组成,学生必须四次考核成绩全部及格方能通过;教学效果由校内外专家、用人单位、同行、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监督与评价。
    三、建筑工程类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准确、课程体系设置合理、教学内容组织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科学,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新生报到率逐年提高,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逐年提高,其中,“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8%以上,专升本成功率达83%以上,毕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并涌现出一批业务精练、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优秀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我院建筑专业毕业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从专业的社会需求出发,分析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岗位现状和未来社会职业岗位的拓展及转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一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主动怎么写作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宗旨,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素质教学全面贯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强化系统管理,保障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实现。
    2.教学管理规范化,在教学运行和管理中,我们努力做到: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从课堂的灌输、书本知识的讲授,发展为更加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教学中制定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好,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

    3.加强产学合作实施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涉及建筑工程专业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调整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并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依托行业办学,近年来,我院与黑龙江国际合作公司、七台河热能设备制造厂、七台河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通过规范的合作行为,做到责权利明晰,实现双方互惠、共同发展。在理论与实践教学、校企人员互相兼聘、教师实践锻炼、学生参观实习等方面展开合

    摘自:学术论文网www.udooo.com

    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遵照“面向行业设专业,根据岗位群定课程,主体多元建基地,专兼并举强师资,工学校企紧结合,厚德强技育人才”的思路,重点开展三项建设:一是以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怎么写作为纽带,构建校企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以下企业挂职、进修培训、人才引进、聘用为途径,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三是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教、学、做"一体的高职教育体系。通过“三个构建”,建筑工程专业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怎么写作能力和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争做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为我市我省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2006年11月
    孙霄兵《中国教育报》(孙霄兵解读教育规划纲要)2010年9月
    [3] 马树超《教育与职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之辨)2007年第16期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2007年1月
    [5]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2009年5月
    基金项目
    (该成果为课题—建筑工程类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GG0028,由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立项。)
    作者简介
    李景霞:1965年10月出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教育硕士学位,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地理,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刘顺利:1982年11月出生,黑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专业教育教学。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