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阐述识别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

阐述识别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4115 浏览:114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模式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良好的城市环境还应具有体现人文价值、符合美学观念等被人们所感知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使城市具有可识别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公众才能够用过城市空间场所去更好的判别物理方位、感知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属性,从而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本文意图通过思考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意义以及分析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的各个层面的因素,希望为城市的人文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 公共空间 可识别性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规模较大的人类的行为场所。为达到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的目的,我们在对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要考虑的远不止是调节整合城市中生活、生产等各种关系使城市安全、有序、便捷运转的理性原则,同时更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对城市的心理需求。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模式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良好的城市环境还应具有体现人文价值、符合美学观念等被人们所感知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可识别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公众才能够用过城市空间场所去更好的判别物理方位、感知城市的文化特征与地域属性,从而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
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

1.1对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的认识

可识别性,是指具体在某一地区内,由于方向、距离、位置和组织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认知,具有可识别性的事物可以使其自身从周围环境中被区分出来的,并能表明自身特征和价值的性质。
城市的可识别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物理结构的角度来讲,一个可识别的城市就是它的区域、道路、标志易于识别并又组成整体图形的一种城市。对于一个场所而言,“可识别性”意味着它具备某种性格特征。无论这个特征来自形象、气氛、功能或是其他因素,都可以称之为“可识别性要素”。另一方面,从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的出发,可识别的城市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能够使人感受到鲜明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些独特的元素,通常表现在它的地形、树林、水流、气候、果实的自然特征和它的建城史、文明痕迹、历史建筑、人文空间的文化品质。这些独特的元素在时间不停演变中日积月累形成一个城市有别的与其他城市的物质和精神形态,这种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人们对城市认知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场所中包含地域特征的因子不但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特色的极具活力的视觉要素,也是属于国家、民族和地域之独创,成为大众心理的文化符号和人生认知的一部分,是公众的识别场所,从而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1.2当今社会中城市公共可识别性的现实状况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高效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城市的可识别性在物理结构方面得以充分的满足,但在精神内涵的方面强烈的冲击了城市的识别性。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逐步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迅速的跨大规模、完善公共系统设施、设置城市地标、城市空间布局往往完整有序、结构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但是,城市的可识别性的文化价值方面有所忽视和迷失,这一点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上可见一斑。
城市公共空间指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建筑物之间的、公众可以任意达到的、外部空间环境形式的总和。从早期的街道、集市和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街,到如今城市开放空间系统都属于此范畴。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建立在人类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差异之中,是城市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就其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是该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以当时当地的文明手段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综合表现。但如今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在经历着众多方面的危机,其中就包括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正在被克隆,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日渐失去地域的、多样性特色。
影响城市公共空间可识别性的因素

2.1实体因素

城市公共空间实体要素如公共建筑、道路铺装、街道设施使人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外部环境信息,形成了人对空间环境的第一印象。实体要素是空间环境形成的基础,而空间意象是对街道空间特征的抽象表达,实体要素比意象要素给人的视觉感受更加直接。
1)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物是围合城市空间最主要的物质要素,它直接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因此,城市公共空间常会利用超常体量或是高度作为空间的控制性要素、主导性要素,来引起使用者情感上的激活,从而给人们留下印象,人们也借此而完善了各国的城市认知地图。如韦斯滕大街1号的DG银行总部大厦高度的优势使大厦和它所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它成为人们在城市当中的定位基点。同时,沿街公共建筑通过立面造型、尺度、色彩、机理等形成的风格特征和建筑群体组合构成的整体风貌形成了自身特色。例如黄山屯溪老街的建筑群继承了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空间格局,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徽派特色。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建筑群体美。
2)城市路面铺装
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眼前的路面,路面上铺地的材质、色彩、大小、高低、图案给人们传递了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对人的行为方式、空间导向和空间界定都有重要影响。当需要对空间的方向进行引导时,往往通过铺装方式变化来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引导人的行为方向,同时不同的铺装方式也可以用来标示不同的空间领域。铺装对于空间上的引导和限定作用,强化了街道的方向感和领域感,可以帮助人在空间中定向定位,增强空间的可识别性。
3)城市街道设施
完善的街道设施可以更好的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怎么写作,它们常常作为一种独立的街道空间构成要素,由于尺度较小,更加贴近人的行为活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景观性设施、指示性标识设施、照明设施对于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的影响最大。

2.2空间秩序

空间秩序是作为某城市序列和“城市生话”的组成部分而被人们所认识通过关联性使得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变得易于识别。这种识别需要观察者对整体环境有较好的把握,因为只有通过长期的熟悉了解,整体的各个要素在心理形象上才会趋于一致,从而在整体上为人们所把握,并在大脑中留有记忆。空间秩序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审美体验,属于意象层面。意即反映、构思;象即外观、外形,它是把作为整体的事物当作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要素是相互联结着的,整体的结构决定着各个要素在整体位置上的变化。因此,它强调要素对于整体的依存性,亦即整体大于各个要素之和。
1)空间形式的秩序
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规划成方格网加放射性道路的城市格局。在放射性道路的交汇处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它们成为控制城市整体格局的制约点,也是人们认识城市整体格局的切入点和心智地图的承载点。华盛顿由一条约3.5km长的东西轴线和较短的南北轴线及其周边街区所构成,国会大厦作为整个城市序列的控制点,放在了制高点上,城市街道从这里向四周呈辐射状展开。其中宾西法尼亚大街向西北延伸与白宫相连,以国会大厦和自宫为基点分别向西和向南规划了两条宽广的绿带作为轴线。这两条轴线都延伸到波托马克河,其中西向轴线的尽端处为林肯纪念堂,南向轴线的尽端处则为杰弗逊纪念堂,在这两条绿轴的交叉点设置了华盛顿纪念碑。它的高度被特许超过国会。这个以大尺度开放空间为骨架的结构形成了华盛顿宏伟、舒展的景观气势。同时,城市空间通过各个主要建筑的特殊性质得以突出,形成不同的心理定位点,城市主要建筑、城市道路、交叉空间三者紧密结合,形成清晰可辨的城市整体形象。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