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室内装潢设计 >有关于纪录片《大秦岭》艺术性

有关于纪录片《大秦岭》艺术性

收藏本文 2024-03-17 点赞:5782 浏览:1975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大秦岭》的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镜头语言,论述了其艺术性。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趋势,要在艺术性上不断创新,在构图、色彩、光效、音乐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
【关键词】 纪录片;“大秦岭”;艺术性
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特点,因此对于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遭到人们质疑的。苏珊·桑塔格曾说过:“当代摄影纪录片《大秦岭》的艺术性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家们竭尽全力驱除艺术的妖魔鬼怪,但还是有些东西滞留了下来。”这就说明,纪录片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两者是可以共存的。因为人们并不是一种一元观念的动物,而是可以接受二元观念的。所以,纪录片可以是纪实的,同时也可以是艺术的。
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类影视类作品,既反映了人类现在生活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追溯历史,是影视类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影视类作品的创作,包括造诣艺术,也就是语言,构图,镜头,颜色等等的运用;另外就是影视类作品中音乐的运用,可以称之为音乐艺术。因此,艺术性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体现在通过线条、色彩和光线效果等表现艺术家所要达到的程度。艺术性的运用,可以更好的烘托电视纪录片的主题,达到制作目的,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人文性和艺术性都是美学的具体表现,因此电视纪录片中人文性和艺术性的运用,提高了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和艺术享受,更好的表达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的目的和作用,同时也能够吸引大众的眼光,达到更好的宣传与教育目的。
纪录片的综合语言有三大类: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声画结合,构成了纪录片庞大的语言系统,另外还包括了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等特殊的语言形态。这些不同的语言元素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表意职能,从而,纪录片便可以细致入微地、惟妙惟肖地反映和表现人类社会、自然万物,我们也通过其庞大的语言系统真正感受到纪录片的强大艺术魅力。

一、画面语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于外界的感知80%来源于视觉。千奇百态、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大都是以视觉形式被人类感知、认识的。从而,诉诸视觉的画面语言应该是纪录片的复合型语言系统中最基础的构成因素。纪录片是通过电影或者电视传播,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也就决定其所使用的语言之不同:报纸,主要依靠文字语言;广播,主要依靠有声语言;而承载纪录片的电影电视,则主要依靠画面语言。
《大秦岭》作为一部自然类纪录片,其中画面多是秦岭的地理环境:绵延不绝的大山,翠绿且雄伟;潺潺的流水,清澈明亮;高大挺拔的山峰,美丽的黄昏落日,漂亮的朱鹮,可爱的大熊猫等等,一系列的自然之景,将秦岭的高大、雄伟、秀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大秦岭》厚实的人文性,也使我们在纪录片中看到了许多的名人(历史)古迹,如陕西韩城县的司马迁祠堂、秦岭南麓洋县龙亭镇的蔡侯墓、陕西汉中市城固的张骞墓、陕西临潼的鸿门宴古迹、河南洛阳的白马寺、陕西西安的大雁塔等,还有一些画面是古籍的展示,如《山海经》等。这一系列的画面,不仅向观众展示了秦岭的秀丽景色,通过历史古籍和历史古迹的画面,更赋予了秦岭浓厚的文化特性和人文情怀,从而也深化了电视纪录片《大秦岭》的主题。让观众不仅看到了秦岭迷人的风景,同时也可以重温历史,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加对秦岭的了解,感叹于秦岭的伟大与雄厚。
色彩,也是一种语言。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色彩语言可以烘托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气氛,充实作品的具体内容。在《大秦岭》中,对于景色的拍摄,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季节,而是用一年四季的景色来展示秦岭的魅力,所以也就使纪录片的颜色丰富多彩。从整体上来看,《大秦岭》中,绿色的画面比较多。因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绿色的运用,不仅赋予了秦岭更加高大的形象,更加衬托了秦岭的生机勃勃。在《大秦岭》中,还有王朝更替的历史,在其中,主要是运用太阳和。如在第二集《山佑汉脉》中,刘邦最终建立汉王朝时,画面是一轮落日在城门的后面一直定格,象征了刘邦的雄心,也表明了一个新朝代——汉王朝的建立。

二、声音语言

根据各种声音的不同来源,将它们分为现场声音(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和附加声音(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互相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声音效果,在纪录片中,不仅可以作为画面语言的有效补充,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独立因素,传达一定的信息,表达自身的特定作用。
现场声音。在《大秦岭》中,主要是自然音响,作为自然类纪录片,潺潺的流水声、唧唧喳喳的鸟叫声、呼呼的风、树叶落下的声音等等都赋予了人们强烈的现场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附加声音。首先从解说词来看,解说词是纪录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解说员音质的好坏,解说能力的高低,解说词文采的有无,解说词说明、叙述、阐释作用是否清楚等都会影响一部纪录片品质的高低。由于该片是自然科学类和社会人文类并重的纪录片,所以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文化性,片中解说词配合生动的画面,打破了解说词冗长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帮助观众了解文学历史知识,吸引观众注意力,带领观众思维前进,达到了很好的说明解释和抒情作用。
从音乐上来看,《大秦岭》每集片头曲的歌词全部采用唐代诗人的诗作为词。终南阴岭秀(唐·祖咏),碧嶂插遥天(唐·李世民),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唐·李白)。秦岭愁回马(唐·杜甫),心事两悠然(唐·白居易),行到水穷处(唐·王维),月出孤舟寒(唐·岑参),云横秦岭家何在(唐·韩愈),试登秦岭望秦川(唐·孟浩然)。首先这种诗词的串联是非常和谐统一的,前两句介绍了秦岭的巍峨、壮丽;紧接两句展现了诗人的宏图大愿;下来四句展现了秦岭之行的艰难和诗人的苦闷;最后两句的一问一答总结出秦川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用古代诗句作为歌词,能够让观众对《大秦岭》的内容进行遐想,不但使观众对片子丰富的内容有种心理期待,而且显得古朴凝练,又不失稳重大气。前两句运用女生独唱,高昂激越;中间四句男声合唱,低沉婉转、情深意满;后面男女声合唱气势恢弘、和谐自然。运用合唱形式,展现秦岭的秀美风光、人文传统,不但曲调婉转和谐,而且还能够将片子的风格、内容、特点、主题用更加有力的诗人内心感受和创作者的意愿自然融合加以呈现,紧扣主题,简约明了,令人印象深刻。于此同时,片中其它古朴优美的音乐音响也起到了转换情绪,增进情感的作用,缺一不可。

三、镜头语言

在《大秦岭》中,多采用平移镜头和长镜头,而对于外景如植物、花草、动物等的拍摄,又采用特写与远景相结合,这样的组合方式,称为蒙太奇的剪辑手法。
艺术性是影视类作品中的一个特性,所以艺术性对于纪录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对于未来纪录片的发展情况,艺术性应该不断创新,在构图、色彩、光效、音乐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敢于创新,才能不断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性。
当然,纪录片的艺术性,也并不局限于此,还有语言的优美,讲解员的魅力,镜头的合理运用等。还有在剪辑方面,可以用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多个画面的拼凑连接,给人一种和谐、跳跃、活泼的感觉。
【作者简介】
王 蒙,西安外事学院教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