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中华学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进展工作

中华学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进展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3-23 点赞:9441 浏览:2744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重点,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党取得成果的梳理,标志着中国的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北京舞蹈学院也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总结以往,展望未来,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学院工作紧密结合,认真思考学院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应担负怎样的责任。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舞蹈教育事业发展,深入思考文化建设新举措,凝聚各方力量,建设情感家园,办好人民满意的舞蹈高等教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探索舞蹈教育办学思路,把握艺术发展正确方向

(一)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治校理教方略

从十八大总结的丰硕成果来看,无论是改革实践还是理论创新都有一个摸着石头过河、逐渐探索的过程。北京舞蹈学院作为我国专业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承载着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在围绕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事业发展中,在历届学院领导班子和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取得科学发展新成果。2006年以来,学院党委和领导班子在办学实践中,结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展开宏观战略思考,形成了独具舞院特色的治校理教方略。
2006年,学院党委在响应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之下,确定了“团结协作求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构建和谐舞院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和谐舞院建设的内涵,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努力构建和谐舞院。2007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委确立“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强调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优秀文化来指导舞蹈艺术发展,提升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水准,号召师生将舞蹈艺术教育、学习和创作自觉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坚持依法治校,强调教育公正公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操作工作体制;构建和谐舞院,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党委提出了“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学院教学部门在制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既要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也要强调舞蹈艺术特色。围绕这一思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首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创建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提出“三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即:“坚持高层次的文化追求、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党委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经过反复研讨,研究制定了《北京舞蹈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工作、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的13条共52项具体措施,为学院发展描绘了美好前景和发展目标。2011年,党委提出在“三个环境”上全面推进学院建设,即建设“美丽精致充满文化感的校园环境,有特色的符合舞蹈教育规律的教育环境,充满善意有爱心和慈悲情怀的情感环境”,并将建设目标落实到建设舞院人的精神家园。
从“高举旗帜,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方针,到“三个坚持”的工作原则和“以特色建一流,以质量求生存,以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再到“三个环境”的建设目标,在这一办学思路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探索和建设的过程,经历了遭质疑和出成果的过程,党委始终坚强地带领着师生员工团结协作求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推进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建设,我们也变得更加自信。实践证明,我们的办学思路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相一致的,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关照下、符合舞蹈艺术教育规律的系统方略。

(二)在艺术教育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与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大学相比,既有尊重一般教育规律的相同点,又有政治人文等方面的区别。笔者认为,人文导向还可以讨论,但政治立场必须坚定。政治和艺术从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历史上来看,政治对艺术的推动作用是强大的;反过来,艺术对政治的摧毁作用也是巨大的。学院无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中都应关注政治立场、人文导向和审美取向的问题。舞蹈艺术必须考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舞蹈艺术创作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这个政治大方向是不能偏离的。
一是教师要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要体出一种精神追求。教师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专业水平和培养人才上,更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立场、文化品格、道德修养上。党委于2010年提出“执着于艺术,奉献于课堂,用心于学生”的师德标准,得到全院师生的积极响应。他们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专业精神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学生要提升综合素养。教育的目标要重视学生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成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成绩,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接受,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而不仅仅是当前。党委提出“攀登专业高峰,全面提升素养;追求高尚境界,创造诗画人生”的舞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具体要求,不仅是鼓励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而且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和人格修养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舞院的学生要将高尚的境界作为自己的追求,要跳出自我,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体验它的意味和情趣,用情感受人类的精神家园。舞蹈艺术教育应当超越技术层面和功利层面,进入到艺术和审美境界,引导学生不断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培养自己高尚的境界,有意识地去追求诗画的人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艺术研究和创作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人文导向。艺术不仅仅是一些形式,更是审美和情感的集中体现。因而在艺术研究和创作中,政治立场、人文导向、审美取向等对于人的情感表达与提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舞蹈创作内容上要坚持政治导向、人文导向、社会导向、艺术导向,严肃认真,绝不八卦。传承与创新中国舞蹈艺术形式、内容乃至标准的同时,注意吸收世界舞蹈艺术精华,引领中国舞蹈艺术界“面对世界舞蹈艺术的中国,要敢于创造中国的舞蹈艺术世界。”《黄河》《东方红》等红色经典舞蹈作品,已经成为学院的保留剧目,历经时代的检验,依旧彰显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学院为纪念建党90周年排演的舞剧《红船启航》,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到舞蹈语言,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舞剧在创作上坚持朴素、节俭、经典的基本原则,舞台上没有声、光、电的大排场,有的是师生的倾情奉献和朴素情感。舞剧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艺术命题,也是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更是学院价值追求、艺术水准与文化品格的体现。以中国哲学方法考量舞蹈艺术发展,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引领学院各项建设

1.用中国哲学方法思考舞蹈艺术发展

知识不等于文化,学文化不仅仅等于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方法,注重认识论。笔者认为,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它充满了智慧,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思路,在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先于内容而存在,方法是对内容的诠释,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中国哲学方法与某些西方哲学方法的源起不同,中国哲学方法是从宏观的、立体的、动态的、综合的、精神的和情感的多个层面出发来把握事物。中国哲学方法有很多独特的原则,如形象化的抽象方法、取相类比方法以及尚中和原则等。具有鲜明中国哲学特色的方法造就了我们古代先民许多优秀的、促进世界发展的发明和创造,如古天象学、历法、农耕、冶炼、汉文字、中医、养生、武术、马镫、、舞蹈、戏曲以及诸子百家思想等。炼丹术成为世界化学的源起,马镫造就了欧洲骑士时代,而和炮的发明又使欧洲结束了冷兵器时代,造纸和印刷术极大推进了欧洲基督教文明的传播,造船、指南针的发明又使航海事业蓬勃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已经成为许多民族文明的思想库。在我看来,西方的哲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是线性深入,以逻辑和实证作为支撑,当然也在向系统和宏观发展。这种方法对科学的发展同样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和中国哲学方法都很精彩,而且很可能是互补的,同样构成了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共同财富,那种向西方学习从而完全成为西方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哲学方法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学会用中国哲学方法去理解中国的艺术教育。只有会用中国自己的方法理解自己的内容,同时也会用西方的方法理解我们和世界各民族的文明的内容,才能更好地与世界对话,完成一个民族文化自省、自觉、自信的过程,也能更好的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学院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办学过程中,运用中国哲学方法,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发展角度来研究问题,能够跳出舞蹈学院自身来反观自己,也就是说跳出庐山看庐山才能把握它的宏观和边界,这里面可能包含着三个层次:一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是杜甫《望月》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是同志讲的“背负青天朝下看,尽是人间城郭”。也就是说,要站在一定文化层面的高度之上去审视舞蹈艺术,而不是在舞蹈的圈子里面打转。
笔者认为,在专业建设上,要搞清学科属性、来龙去脉,要坚持该坚守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发展和创新要在文化的引领和关照下,特别是要让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滋养这种发展。在我院的学科体系建设中,要坚持舞蹈艺术特色,同时也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评价体系建立上,不但要参考西方的评价体系,更应努力建立起中国自己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要在世界最高水平舞蹈艺术平台上形成以我为主的话语权,体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以历史的眼光探寻舞院文化根脉

学院在近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创新与开拓作出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建校初期向苏联借鉴学习,保证了舞蹈专业人才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为国家舞蹈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家和教育家。1978年改制大学以后,经过几代舞院人的不断努力,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不断引领着全国舞蹈教育事业前行。那么,成绩背后的支撑是什么?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学院的长远发展就是要把自身的发展历程放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放置于整个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之中,认真思索和探寻我们的文化根脉,论证我们的存在基础。
2010年,在坚持文化引领的方针下,经过全院反复讨论,党委从文化内涵上将校训丰富为“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遵道崇德,天地人和”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出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文舞相融,德艺双馨”集中凝练了艺精德劭、品德与艺术并重的要求。94岁高龄的彭松教授激动地说:学院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遵道崇德”的“道”,我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根本性的概念,从狭义上讲,“道”就是道路,有了道路就可以通畅顺达;广义的“道”是宏观把握事物的方法,是天下最大的道理。从“道”和“德”的关系来看,“道”是从宏观上把握事物;而“德”的原初则是对事物核心规律的把握。“崇德”指的是一种科学精神,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有道德品行、道德的含义。“遵道崇德”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性的尊重。我们要拥护党的指导方针、遵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把党和国家的办学思想与学院的建设有机整合,并放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真正地从战略上去指导和把握学院今后的发展。
在学院校园门口刻有“舞蹈家摇篮”的巨石背面,亦有象征文化支撑的“天地人和”四个大字,并附有这样一段文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有度,君子以知时守节;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前两个字的解释是《易经》中的乾坤两卦,后两个字是我们从传统文化精髓中,结合舞蹈艺术教育实际,选择提炼出来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党委所倡导的北京舞蹈学院的文化追求,它是我们一直所找寻的文化根基所在,已成为每一位舞院人追求和尊崇的方向。
“天地人和”集中代表着东方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一贯讲究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天”即《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元亨利贞”,其卦象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舞蹈学院的教师要不懈努力,为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舞院人要在舞蹈教育事业发展中能够承载和敢于担当。
“天”“地”最终落在“人”,即“人有度,君子以知时守节”。“度”是适度、恰当之义,过度了就会受到伤害,而达不到度也不行。笔者以为,舞蹈艺术和杂技、体育是不同的,杂技是某种特殊能力的极致,体育是挑战人类自身的极限,舞蹈是追求最恰当、最适度的美和情感。同时,“度”也是舞蹈艺术美的多样性的体现,所谓“各美其美”。“君子以知时守节”之“知时”,指的是掌握时机,凡事要契理契机,在适当的时间和地方,做适当的事情,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北京舞蹈学院在这个时间段讲文化,也是因为我们逐渐开始认识要基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看舞蹈;基于站在一定高度之上观察学院的整个发展历程,才能获得发展。中国舞蹈艺术要想发展,舞蹈学院要想向前推进,很重要的是要跳出舞蹈看舞蹈,跳出艺术看艺术,用文化引领来把握艺术发展的方向。“守节”是坚守,这是一个文明的复制、传承、继承、发展、创新的问题。先复制下来,再传承、继承,倘若我们的文明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就直接创新,就是浮躁,一些核心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是需要坚守的。学院要懂得坚守、坚持,学院“大美不言”的系列专场演出,上演的都是经典传统剧目,这些正是中国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原汁原味的宝贵财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不言”,我们用“大美不言”这样一个带有强烈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来整合中国舞蹈的精品荟萃,无论是古典舞还是民族民间舞,使学院初步形成了具有文化追求的特色品牌。与“同”不同,“和”是多样性,是不同,而“同”则是一样、一致。“和生万物,同则不济”就是说万物因“和”而得到了各自的发展,反之,追求同一则无法获得发展。《中庸》的“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不相悖”“和生万物,同则不继”、以及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和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都是说允许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学院办学思路中的“以和谐求发展”中“和谐”二字,就是要努力营造和而不同,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的学术氛围。多样性、包容性、开放性也是中国文化根性的特点,只有有了多样性和包容性,才能敢于打开自己,实现充满自信的开放性,从而为各学科搭建发展的广阔平台,让每名教师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各方面精英在这个充满高品质文化的大平台上能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人之美,成人之美”。“和为贵,君子以成人之美”也是学院所提倡的。在学术上,允许对立的观点存在,并各自有发展空间;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只是观点的交锋;没有相互之间人身的伤害,只是学术的不同。无论是古典的、汉唐的、敦煌的,还是民族民间舞,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中国文化的审美取向为依据,都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和种,而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相通的,最终表达的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之美,从而成为世界舞蹈艺术之美的一部分。
“君子以成人之美”从具象说是一个道德概念,也可以从三种境界来解释它。第一种境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普世的道德,自己不希望有的也不要给其他人。第二种境界是“己所欲施于人”,就是说自己希望得到的也给予其他人。而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人之美”,这里已经不再涉及你自己的愿望和观点,但你以豁达的心胸去成全他人。“成人之美”落实在“美”字,与艺术院校的追求相一致。我们的学院追求人美、艺术美、环境美,更追求文化美。如果我们都懂得相互包容、相互补台、相互欣赏、相互成全,宁可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要成全公道,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所有的教师,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所有的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事业的关系,那么这些美的东西就会随之而来。
“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正是集中代表了学院的文化追求与价值取向。我们要以这种文化价值为基础,将其运用到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从专业学科建设到师资队伍建设,从校园环境建设到学生学习与生活规范上,都要把这种精神贯彻下去。这将向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昭示着北京舞蹈学院是代表着高雅文化,带有高层次文化追求的艺术群体。

3.做高雅艺术怎么写作社会发展

大学要有高层次的文化追求,要有自己的坚守,宁可让人说成“保守”。学院所追求的“大学精神”就是在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理念基础上,对于低俗文化的扬弃,对于高雅审美文化、创新意识的追求,这与党和国家要求“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是一致的。高层次的文化、高雅文化建设是我们民族的伟大事业,更是大学的永恒追求。对于北京舞蹈学院来讲,我们是完全由国家公办的艺术大学,要坚持高品位的艺术追求,要对自己有要求、有约束,不简单迎合市场,不媚俗、媚钱、媚,坚持不伴舞。学院有责任传承和传播高雅文化艺术,国家对我们投资办学,不需要我们还钱,我们要回报的是高品质的舞蹈艺术事业和高质量的舞蹈教育事业,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作品创作等方面始终坚守这份大学的责任。
这种文化追求与坚守不仅体现在专业舞蹈教育上,还落实在怎么写作社会发展、推进首都文化建设、普及高水平的舞蹈教育等工作中。在近几年里学院党委带领全院师生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等国家重大活动的演出和志愿怎么写作任务;积极开展高雅文化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活动;以继续教育和舞蹈考级教育为载体,让舞蹈普及教育由少数精英走向人民大众;以国际舞蹈交流为契机,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推进舞蹈普及进入中小学课堂,提升国民舞蹈素质教育水平。这是舞蹈学院必须做的,也是高校怎么写作社会的应有之义。
发挥情感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

1.情感家园是学院的建设目标之一

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描绘着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中国发展即将开启新的篇章。加强“三个环境”建设,建设舞院人情感家园的目标,预示着学院的建设发展也将迈入新的阶段。
“三个环境”最终落实在情感上,我们在学院建设中加入了情感目标——建设舞院人的情感家园。精神家园和情感家园还不完全相同,精神家园倾向于理论观念,情感家园是建立在情感和理念上的发自内心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升华和相互认同,使每一个舞院人和从这里走出去的师生都对学院有一种归属感。
艺术不仅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表达,也是对人类情感的滋养。孙家正同志曾谈到:“艺术,说到底不过是人情感的载体。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或者说在文化的结构里,情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虽然属于感性的范畴,却是一切理性的源头、内涵和基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道始于情’”。因此,将情感注入到学习和教育全过程中,是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的内容。任何艺术形式都包含着它特定的情感和思想,我们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外,还要在学习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艺术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作、表达和交流能力。舞蹈在情感方面更有优势,舞院人的情感表达不仅有语言,而且还有肢体,还可以通过舞蹈作品的意蕴来表达,这也是艺术院校的重要特色之一。

2.情感是核心竞争力

北京舞蹈学院是新中国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专业舞蹈院校,学院早期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学校最早的青年舞团后来发展成为芭蕾舞团,学校的东方音乐舞蹈班发展成为东方歌舞团。特别是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观看学校的演出,对学院的建设给予了最直接的关怀和指导。他亲自批示学校的舞蹈教室和师生公寓可以铺上当时昂贵而又稀缺的木地板,以保护师生的腿脚;他具体指示学校建立东方音乐舞蹈班,并多次带领由该班学生组成的舞蹈团出访东南亚及亚非拉国家。党和国家对学院的关心如清泉流淌,清润着舞院人的心,并转化和激发了舞院人“爱国、爱校、爱舞蹈”的传统精神,构筑起了舞院人的精神家园。几代舞院人为学院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前辈教育家的贡献。记得一位历经磨难的老专家在党建评估晚会上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所学校,更热爱自己从事的舞蹈教育事业,我愿意为所从事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段感人肺腑的发言至今仍在脑海中萦绕。目前,学院还有一些老专家仍然坚持在教学的一线,许多中青年教师也克服了许多困难,顶着各种压力坚持在教学工作岗位上;还有许多在管理和怎么写作岗位上为学院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教职工。这些精神是舞院的一笔巨大财富,情感成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3.北京舞蹈学院就是一个丰富的情感库

学院近60年的发展历程孕育出这浓郁情感环境的源泉,这股源泉发自师生在舞蹈艺术的不懈追求中,所逐渐达成的一种默契与共勉。在建设情感家园的进程中,大大改善了学院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了在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舞院人总能够团结拼搏、取得佳绩的传统。学院班子成员之间交流沟通,配合默契,形成了团结务实的领导集体。我们不仅把情感张力的作用发挥到专业建设中,而且还运用于党建工作中。学院认真落实领导联系党支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和党政领导与专家教授交朋友制度,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单位走访调研,与专家教授亲切谈心,交流思想;走进青年教师课堂,从专业发展入手关心教师成长。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在学院领导的人文关怀和情感驱动下,有9名学科带头人加入到党组织中来,高端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6月举行的第四届国际芭蕾舞邀请赛,全院师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赛事和组织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8月举行的全国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参赛师生牺牲暑期休检测,克服各种困难,获得了硕果累累的佳绩;12月举行的“学院2012演出季”,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20余场的演出任务,确保了北京舞蹈学院新剧场的顺利运行。在建设“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中,学院顺利完成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新任委员的提名达成高度共识。
实践证明,与其他院校相比,北京舞蹈学院的规模比较小,硬件条件还不够好,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办学实践中要坚持高层次的文化引领,坚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坚持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特别是要把舞院人的情感力量凝聚在一起,把发自内心的爱的情感力量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即使条件再苦我们也能战胜一切困难。有了情感,我们就可以弥补不足,甚至可以把弱势变成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从而创建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
中华文化精髓在于“天下为公”,在于公道、奉献,在于以大家的利益为先。如今,这些好的品质正在舞院扎下根来,每一位师生都在为学院的发展、为学院的荣誉、为我们的后人而努力工作着,努力实现着我们共同的梦想:让北京舞蹈学院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每个舞院人都有希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的贡献!
(作者王传亮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