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素质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

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3-07 点赞:3192 浏览:934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幼儿园数学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并意识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读写算上,更注重幼儿对数学的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尤其开始重视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同样注重幼儿的数学思维,教育形式、内容及过程也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分析蒙氏数学教育,取其数学教育的精华,将有利于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蒙台梭利 数学教育 数学思维 启迪
:C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4.03.177

学前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的学习不仅能够推动幼儿思维的发展,也能为幼儿入小学以及日后的生活做准备。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数学认知的目标,首先是对数学的感知体验和态度,第二是有关数、量和数量关系,第三是形状和空间。更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而非一味地追求幼儿读写算的技能技巧。前言部分也指出“幼儿在对自然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理由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学前数学教育要在幼儿的感知经验基础上进行,同时不能忽略推动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视,学者们意识到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独特性,并将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本土化,希望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独特性体现在:数学教育的情境性;数学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教具的可操作性和自我监控性等方面。

1 创设不同形式的教育情境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情境性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蒙台梭利认为,环境对于儿童的学习的作用大于“用奖励和惩罚所激起的努力”,认为后者“决不会给孩子带来自然发展。”所谓情境学习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而进行的学习。教师提供真实的物品让幼儿感受长度、数量,通过提供精美教具吸引幼儿探索的兴趣与。幼儿通过与教具间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直接经验,推动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幼儿用手感知串珠,体验10、100、1000的多少,感受数与量的关系,感受和理解数的概念;并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且强调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为幼儿设计生动的游戏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邮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邮局和兑换钱的银行等情境,让幼儿贴近生活学习数学,并感受游戏的乐趣,让幼儿感到不陌生,同时也为幼儿在日后生活使用邮票做准备。

2 直接感知为基础,层层递进的教育形式

目前,部分幼儿园集体数学教育活动仍停留在教师演绎教具,幼儿看、听的状态,这种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的教育形式,不利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更关注幼儿数学感知经验的积累,强调教育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单一认识到综合操作的原则,强调对事物的整体感知,提高其思维能力。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官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为幼儿更好的学习数学打好基础。在感官教育中,幼儿学习了基本的“配对”“排序”“分类”。这一过程让幼儿更好的获得了辨别、比较、找规律等能力,特别是在对空间感知的过程中,通过长方形盒、三角形盒、小六边形盒、大六边形盒教具的操作,感受平面图形,然后是对立体投影的学习,层层递进让幼儿对空间有新的认识和感受,为更好的迁移到数学教育做准备。在数学教育中同样体现了层次性,体现了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数与量的对应上,先是1-9的彩色串珠的学习,然后是10金色串珠的构成,在数的感知基础上加入数字,引入塞根板,通过点数的方式将数字与彩色串珠配对。让幼儿不仅对数量有直观的感受,也对数的含义有一定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蒙台梭利强调幼儿的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而非机械训练,通过对教具的直观体验、感受、理解和积累,形成数的概念。

3 提供自主性和操作性强的教具

目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主要是教师讲解并演示教具,幼儿主要在教材上进行圈画或点数,这种平面的教材不利于幼儿对数字、图形的理解。正如蒙台梭利说过:“让我听……我随后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能记住,让我做……我就能理解。”显然,蒙台梭利重视幼儿对教具的操作,通过与教具的相互作用,获得一定的经验,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蒙台梭利教具的最大亮点是有系统性和自我监控性,并在操作过程中有检验和整体感知的步骤,幼儿在检验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并进行自我订正,从而获得正确结果的策略。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其细心、秩序感、认真、独立深思等良好品质。同时,在操作教具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操作行为,更好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应用能力,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蒙台梭利教具的可操作性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增强幼儿对数、量、形以及空间的认识,并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自我认可和成就感。
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的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体现在数学教育的情境性、以感知为基础,层层递进的教育内容以及可操作性和自我监控性强的教具,同时也体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与传统作用上的知识的传授和组织管理者不同,教师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提供者、支持者,更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不断获取直接经验,并“把感知到的材料,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更多的数学逻辑思维,为以后抽象数学概念的学习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任代文.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3.
[3]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境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迪[J].中国电化教育,1999,(4).
[4]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馨桐(1990-),女,辽宁本溪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吉林长春 13002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