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试析地方高校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提高

试析地方高校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提高

收藏本文 2024-03-14 点赞:6655 浏览:2107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医学人才的水平和医患关系的发展。现实中,地方高校医学存活在一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理由,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渗透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设计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常规活动,以提升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医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 提高
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直接关系医学人才的水平和医患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医疗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医疗怎么写作质量的提高。

1.适应、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一种生物在某一环境中,它的存活状况良好,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活动以繁衍后代,而不被环境因素限制,只要有一个因素表现不正常,就是不适应。皮亚杰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不管指向与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1]。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体现了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学的社会适应:个人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2]。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主要指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通过自身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达到的与社会相协调的和谐状态。
社会适应能力,指人类适应外界环境,赖以存活的能力[2],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做出反应和适应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取得与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平衡、协调发展的一种能力,包括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能力、选择并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获得。

2.地方高校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缺陷

2.1 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全

有资料表明,有自卑体验的医学生占28%左右,有的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受人歧视,有的认为自己出身贫寒,担心被人看不起等;一些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过高,虚检测地想象自我占优势,处处表现得争强好胜,常觉自尊心受损,甚至要求调换寝室;有的则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尊重和理解,而往往忽略对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医学生中独生子女逐渐增加,他们在生活中受到太多的保护,易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得较为自私和任性,常被情绪左右行为。这些自我意识发展上的不完全,使医学生易对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社会责任表现淡漠,弱化班级、集体意识,协作精神下降,缺乏应有的历史使命感。

2.2人际协调沟通适应不良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无论对同龄朋友还是师长,往往以理想主义的态度看待交往,并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不好的行为或其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判断就深感失望,引发人际关系信任危机,从而影响其协作精神、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人格的发展” [3]。对于大学校园中的人际协调与沟通,医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机灵活跃、人脉旺盛,有的却处理不好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内心渴求友谊又不知道如何与人正常交往,有的害怕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干脆高度封闭内心世界,有的因为无法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而烦恼不堪,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为此走上极端。

2.3挫折承受力不强

医学生课程多,学习任务重,易“放得下拿不起”。大学校园里,原有的中学优势不复存在,易使一直在顺境中遥遥领先的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挫败感;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各种各样的特长和特点让许多学业不是特别优秀的医学生崭露头角甚至成为风云人物,这也易使一些医学生心理不平衡,看不清自己的发展方向,产生巨大的无用感。这些都会使医学生在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如某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抱着侥幸心理考试舞弊受处分、别人无意间的一个笑话时,感到无法承受而做出过激行为。

2.4创新能力不够

医学生常常忙于应付功课和考试,无暇顾及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充实。有的会参加一些科地方高校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学实验,但基本上是帮老师做一些准备和观察工作,在科研上有所突破的少之又少。医学生大多招收的是理科生,有一些人的人文素养较为欠缺,思维模式较为固化,思维的发散性和视野的开阔程度都受一定限制。

3.培养和提高地方高校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深思

3.1更新教育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关于现代化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存活(学会维持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争取有保障的存活权利、改善存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应向医学生灌输一种全新的、更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观念,即未来社会的竞争,不仅是某一领域内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个人的人格健康与否、社会适应能力高低是关键内容。作为未来的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病人,一个病人所提供的信息常常是零散的、复杂的,甚至是矛盾的,除了疾病本身所涉及的理由外,还有病人的家庭条件、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状态等,这些都与诊断和处置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想对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分析、判断,做出正确的处理决定,医学生必须学会与人沟通,在专业治疗的同时体现人文关怀,得到病人的配合,处理好自我价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3.2在教学中渗透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内容

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锻炼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等等。如在体育课教学中增强他们的身体耐受力,提高身体协调性,保持良好的体态和状态,增强自信心,增进心理健康;通过“两课”教学中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环节,用事例感染医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增进与别人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医学生人际交流的策略,让学生在人际交流的小游戏中增强信心与技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模拟招聘现场,帮助医学生获得求职策略与应对技巧,提高医学生求职的成功率;毕业实习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用身边的人和事生动、形象地帮助地方高校医学生解决现实中的社会适应理由等。

3.3在日常学生工作中设置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常规活动

利用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医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到台前,展现自己的多才多艺;组织各种形式、多样内容的班级活动或比赛,为具备各方面才能的医学生提供机会;在班级管理中,目标明确地让内向的学生完成一些小事情,提高他的集体融入度,让外向的学生发挥见人熟的特长做好班级的外联工作等。
密切与心理咨询部门的联系,有计划地就学习能力、健康心理、人际交往、友谊与爱情等医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理由进行团体辅导和训练;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普查,为存在心理理由的学生量身一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活动,令其快乐地过大学生活。
还可利用实验室值日工作,培养医学生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其按时起床、按时早操、按时上课、按时就餐、按照就寝等生活环节,养成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在各种可以自由活动的场景中进行交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王康.社会学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3] 罗昭逊,李璧,杨国珍,等.837名学龄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调查[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2,4:34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