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素质培养和社会奉献关系

素质培养和社会奉献关系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20597 浏览:9427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生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学生苦学机制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浅表型动机、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大学生社会奉献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感、物质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大学生的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关键词]探讨 苦学机制 社会奉献 素质培养 社会奉献
引言
我国的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如培养他们素质与社会奉献感,在社会心理学与现代教育学领域,这个理由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经过大量的实践与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有关素质培养、社会奉献的探讨已有多年,但这些探讨不是只涉及苦学机制,就是只涉及社会奉献,而针对两者关系的探讨极为少见。本探讨将大学生素质培养和社会奉献作为探讨变量,重点分析大学生苦学机制和社会奉献之间的相关性。

一、探讨对象与策略

本探讨采用随机抽样法在天津理工大学抽取201在校本科大学生作为探讨对象,总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56份。其中,有效问卷123份,有效回收率87.2%。样本组成情况为:男性89名,女性67名;物流班学生224名,安工班学生41名,工商班学生59名。本探讨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法。探讨对象包括两个:苦学机制问卷和社会奉献问卷。探讨的自变量分别是性别(男与女)、班级、偏爱学科等,因变量是被试在两个问卷上的得分值。通过分析数据,以此来探讨大学生的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的关系。苦学机制问卷共有24小题,包括浅表型苦学机制、深层型苦学机制和成就型苦学机制三个维度,采用五点记分。其项目的同质性信度系数为0.57~0.8。社会奉献问卷包括物质、文化和群体三个维度,共36题,各分问卷和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均在0.7以上(群体分卷除外);效度测验中,各分问卷及因素与分问卷总分的相关在0.255~0.87之间,绝大多数的相关均在0.6以上。统计工具为SPSS17.0ForWindows7。

二、探讨结果显示数据

被试在苦学机制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情况为:浅表型苦学机制2.78,深层型苦学机制2.47,成就型苦学机制2.01,总体平均值2.41。其中,浅表型苦学机制的得分最高,成就型苦学机制的得分最低。经F检验发现,被试在苦学机制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浅表型苦学机制的得分显著高于深层型苦学机制的得分与成就型苦学机制的得分,深层型苦学机制的得分显著高于成就型苦学机制的得分,即三种苦学机制得分之间的相互差异均极其显著。被试在社会奉献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情况为:物质责任感3.56,文化责任感3.15,群体责任感3.67,总体平均3.49。其中,群体责任感的得分最高,文化责任感的得分最低。经F检验可知,被试在社会奉献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为了考察大学生的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的关系,我们对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情况上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呈明显正相关。经过进一步对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各维度的分析,我们发现:浅表型苦学机制与物质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文化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两个维度相关不明显;深层型苦学机制与物质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两个维度相关不显著;成就型苦学机制与文化责任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物质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两个维度相关不显著。
结果表明,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在某些维度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逻辑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求发现两者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苦学机制对社会奉献的预测指数为0.01,社会奉献对苦学机制的预测指数也为0.01,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这说明,通过大学生的苦学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社会奉献,同样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奉献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苦学机制;通过苦学机制的教育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奉献,通过社会奉献的教育培养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苦学机制。

三、根据探讨结果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苦学机制目前状况的分析。

探讨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苦学机制水平较低,在5级计分制中,总体平均值只有2.41,即48.2%,且以浅表型苦学机制为主(2.78),接着是深层型苦学机制,成就型苦学机制最低(2.01)。这说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勤奋努力程度不够;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因,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考试及格;对所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感兴趣,为了掌握知识、探究真理而学习是辅助动机。成就动机最低,说明当代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抱负不够远大,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大学生社会奉献的目前状况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奉献总均得分为3.49,即69.8%;各维度得分在3.15至3.67之间,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奉献总体上较好,虽不是十分理想,但也不像有的探讨结果那样悲观。大学生社会奉献发展水平不够均衡,其中,群体责任感最强,物质责任感其次,文化责任感相对较差,三者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大学生在群体责任感维度上的得分最高,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对自己所要履行的角色职责和义务方面具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于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作用。大学生的文化责任感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因为由于开放扩大,互联网及各种信息渠道发达,大学生们能随时接触到更多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多元文化,而这些风格各异的文化带给大学生们的新鲜感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注意,尤其是带着表面光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受到不少学生的追捧。因此,大学生们逐渐淡化了对自己本土文化的热情。

(二)社会奉献对苦学机制的影响

有探讨者指出,在影响学生苦学机制的因素方面,其中就包括大学生素质培养与社会奉献的关系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udoo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社会奉献对苦学机制的作用。有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尚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学习。在他们的苦学机制中,“社会奉献”仍是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动机。当代大学生的苦学机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作用,大学生能自觉地把自己当前的学习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联系起来,能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越高的学生,苦学机制中的这种特点越突出。社会奉献与培养学生的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正确、有效、完整的社会理念,会使学生缺乏社会需要的长期性动机。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苦学机制可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即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大事业联系起来,增进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同时也鼓励将自己的学习与崇高的社会目标结合起来,与祖国民族的事业、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从而激发苦学机制。
结论
大学生苦学机制大体上在下降,且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浅表型动机、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这表明当代学生学习动力整体不足,努力程度不高;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应付检查考试,对知识与真理的追求是辅助动力,学习的目标抱负不够远大。大学生社会奉献总体较强,各维度的强弱差异显著,由强到弱依次是:群体责任感、物质责任感、文化责任感。大学生的苦学机制与社会奉献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且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我们既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苦学机制来了解他们的社会奉献,也可以通过社会奉献来了解他们的苦学机制。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上,既可以通过激发大学生的苦学机制来提升他们的社会奉献,也可以通过培养社会奉献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注:本文系天津市社科项目(省部级)“海事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研究”编号:TJWY11-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Susan M Gass: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数据收集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2]冉汇真、刘宗发: 《区域性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社会奉献调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 年第 5期。
[3]Paul Dies: 《英语教学成功之道》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年11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一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