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现代汉语 >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别在翻译中处理

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别在翻译中处理

收藏本文 2024-03-25 点赞:4815 浏览:1408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各自积累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表达方式,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如何理解两种文化在文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处理,是翻译工作者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美国小说Gone with the wind(《飘》)为例,从生物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

摘自:毕业论文文献格式www.udooo.com

中进行处理。
关键词: Gone with the wind 中西文化 翻译
:A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鲜明的文化特征和表达色彩。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各自的文化作品中都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表现。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两种文化差异,是翻译工作者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将以Gone with the wind为例,从生物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分析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处理。

一、生物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生物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某些生物产生的特殊情感文化。生物文化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的综合表现。每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都有着无法复制的独特特征,这就造成了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生物文化。生物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种生物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这就对介于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的翻译造成了影响。比如,在中国的生态文化中,松树往往象征着高尚的气节和健康长寿;但在西方文化中,由于松树是圣诞树的象征,所以松树被赋予了神圣、永恒的文化色彩。在翻译时,如果单纯地将英语中的松树翻译过来,可能就无法表达出原文中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对中西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对于生物文化差异的内容需要根据原作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适当的处理。在Gone with the wind(《飘》)这部小说中,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充分展示了美国南方的地域环境及其生物文化。为了更好地对这部名著进行翻译,在对小说中的生物文化进行翻译时可以运用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首先是直译。直译通常用于虽然存在文化差异,但直译后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句来理解原文所要表达含义的情况。比如小说中有“Suellen has been like a hornet”这样一句话,直译便是“苏艾伦一直像一只大黄蜂”。在中国文化中,大黄蜂是不会被用作比喻人的,而在西方文化中通常用大黄蜂比喻那些难缠的人。虽然译者在这里作了直译处理,而且读者一开始也会对语义感到迷惑,但是通过小说上下文中对苏艾伦这个人的描写以及对大黄蜂这个动物特性的分析还是能够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苏艾伦一直是一个难缠的人”的意思;其次是意译,在进行意译的时候往往是原文中的语句具有更加深刻的生物文化内涵,以至于如果直译读者就无法领会原文的比喻意义。比如小说中的这句“And I suppose she'll tell all the boys,the old cat”,如果将最后的“the old cat”直译为“老猫”,读者是无法完全理解原句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含义。这是由于在西方文化中,猫常常用来形容或者代替内心歹毒的女人,这和中国文化中的猫的形象大相径庭。所以,这句话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为:“我猜她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告诉所有的人,这个老妖婆。”

二、物质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物质文化是人类以物质形式来表现的文化,是人类生活和工作所用到的所有具有文化内涵的物质实体的统称。物质文化既包括人们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和工作中所创造的小的器具,也包括建筑物等需要众多人集体建造的大型物质实体。物质文化同样能够表现出人类所居住的地域环境和历史发展。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有着具有各自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和物质实体,这些物质实体多少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方式承载着当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也有着不同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这些都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和载体。在一部长篇小说中,无法避免地会对于小说所讲述的环境的物质文化进行表达。在Gone with the wind这部小说中,我们便可以看到一些具有浓郁西方文化特征的物质文化的表达,比如服饰。服饰是一种常见的带有明显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的物质文化。中西文化由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审美思想上的差异,两种文化对于服饰有着不同的表达。在对Gone with the wind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这些极具代表性的西方物质文化词汇进行翻译时,同样需要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处理,处理时可以从直译和直译加注释两个方面进行。对于一些虽然是中国物质文化中没有但却经常能够在外国文化作品中看到的专属词汇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比如小说中的“Dueling pistol”便可以直译为“决斗”。这个词汇带有明显的西方物质文化特征,但由于广泛出现在西方小说、电影的文化作品中,所以直译并没有影响到中国读者对于这个词汇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类似的词语在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庄园、紧身衣”等,这些词汇虽然不是中国物质文化词汇,但却并不难理解。直译一方面保持了原文的语言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中的物质文化特征。对于一些直译无法说明的典型西方物质文化词汇则需要加上注释加以说明。比如“Mustache cups”若是直译为“胡须杯”显然无法让中国读者明白其中的含义,而通过直译加注释的方式译为“胡须杯”(注:胡须杯杯沿有挡护圈,胡须过长的人用此杯喝茶或咖啡时可防止胡须浸入杯内”),则无疑有助于读者更加了解词汇背后所含有的文化内涵。

三、社会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社会文化是指不同地域的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和形成的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等等,这些不同构成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社会文化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表现在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仪规范、不同的表达习惯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社会文化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会造成一些误会,也使得在翻译时需要对于两种文化的社会文化差异进行细致的研究,做出准确、完整的表达,否则就有可能造成翻译的失误,成为翻译的败笔。在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社会文化差异的处理,翻译者可以采取直译加注释和意译两种方式进行处理。直译加注释是用于处理具有社会文化差异的词汇,而意译则用于翻译原著中具有社会文化差异的表达语句。比如,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the broad wife”就需要采取直译加注释的方式,翻译为“老婆”(注:此处指她是和丈夫分属不同主人的黑奴)。“the broad wife”是美国南部奴隶制度下特有的称呼,采用直译加注释的方式可以使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汇背后所蕴含的当时美国南部奴隶制度下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意译的方式则主要用于翻译小说中一些带有社会文化特色的语句。比如“she's no more a bluestocking”,这里的“bluestocking”字面意思是蓝袜子,用于修饰人时则可以引申为卖弄学问的女子,这也是源于在英国一个穿蓝袜子的爱好学问的女子团体对自己的称呼。因此为了表达原文的含义,可以将此句子翻译为“她不过是一个书呆子罢了”。

四、宗教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宗教文化是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对于某个群体的民族文化的提炼,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文化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因而文化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和表现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宗

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udooo.com

教信仰的差异,翻译时自然不能忽视文化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因素。翻译具有跨文化特征,对于其中的宗教文化有着准确翻译、完整介绍的责任。通过对于原著中宗教文化的翻译,将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宗教习惯,从而帮助读者从更深的文化层次去理解原著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对翻译过程中的宗教文化差异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替换的处理方式。替换是指对于原著中的宗教文化内容选择中国文化中相应的内容进行替换,这样处理将有助于对于一些对西方宗教文化了解较少的读者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比如, Gone with the wind中的“Mother of God,no!In here,in the parlor on that settee”,可以翻译为:“天哪,不行!就在这里,在客厅的沙发上。”文中的“Mother of God”是指西方的尊神上帝的母亲,在这里用作感叹词,和中文的“天哪”表达的是相同的情感和内容,因此进行替换,恰到好处。类似的还有“You're worse than the plagues of Egypt”。文中的“plagues of Egypt”是《圣经》里提到的发生在埃及的十个灾难,若直接翻译则晦涩难懂,可以用替换的方式翻译为“你比瘟神还要可怕”。中国文化中的“瘟神”在情感色彩和内容上都可以替换原著中的“plagues of Egypt”,这样的处理无疑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

五、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处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也是人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对于文化作品的翻译便是从一种语言文化到另一种语言文化转述的过程,如何将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语言文化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文化既是翻译工作的基础,也是翻译工作的重点。Gone with the wind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这是由于小说的文化背景是美国南部奴隶制度下的一座庄园,因此小说中的语言具有那个特定时期和制度下的特征。小说中需要重点考量的语言文化差异一方面在于小说中的一些人名,另一方面则在于小说中的黑人对白。人名是重要的文化表达,如何恰当地翻译出人名是对一个翻译者和一个翻译版本的重要考量因素。Gone with the wind中的人名同样承载了特殊的语言文化情感,翻译时如果直接音译,无疑将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人名造成一些信息缺失,不利于读者对于原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翻译时应该尽可能地融合音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找到语言读音和语言含义都相同的翻译词汇。比如,原著中的Honey,在英语中的意思是蜜,这里是指她为人热情,嘴甜,故有此外号。如果直接音译为“霍尼”自然无法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因此在傅东华的译本中将其做了这样的翻译处理:“她之所以叫做蜜儿,就是因她对于上自父亲,下至田里做活的,都叫得那么蜜蜜甜甜的缘故。”这样的翻译无疑更加自然、贴切、生动。文中的黑人对话则是那个特定年代和制度下语言文化的代表。由于黑人在那时地位低下,且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原著中的黑人对白保留了那个时期黑人交谈时词汇的不完整性和语法的不规范性。但如何将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翻译出来,则是翻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翻译者甚至无奈地舍弃了这种语言文化现象。对于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文化表述,译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尝试,寻求更好、更加准确的表述方式。
六 结语
翻译是对一种文化进行解读、再创作和表述的过程。由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如何将西方文化作品进行准确、完整、生动的翻译表述是中国翻译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本文以Gone with the wind为例,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处理。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文化内涵翻译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贾德江:《论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外语教学》,2000年第2期。
魏红、卜毅:《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3期。
[3] 刘丽华、黄小锐:《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 孙伟:《试论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商业经济》,2007年第8期。
[5] 魏万德、余淑红:《浅谈文化因素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中国水运》(学术版),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钮贵芳,女,1977—,江苏兴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商务英语,工作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