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稀土工程 >简谈生物褐煤中微生物筛选与胶红酵母对细粒煤表面改性作用网

简谈生物褐煤中微生物筛选与胶红酵母对细粒煤表面改性作用网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7054 浏览:1836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探讨开发作用力强、选择性好和无毒的浮选药剂是当前细粒煤洗选探讨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探讨以褐煤为分离源,采取传统微生物分离法,筛选分离到一株能有效转变细粒煤表面特性的菌株KDY21,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点和分子序列片段浅析等结果表明菌株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经培养条件优化后菌体量增加了32%.生长动力学设计浅析以CSTR进行培养时菌体细胞产率为1.5g/(L·h).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细粒煤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对菌株KDY21作用前后煤样的Zeta电位、接触角及菌体吸附量测定浅析,菌株KDY21处理后可显著提升实验煤样的浮选效果。影响煤样对菌体吸附量的因素依次为pH值>煤样粒度>接触时间>菌液浓度,其中pH值决定了细胞与煤表面带电性的差别。另外,利用扩展DLVO论述探讨了胶红酵母KDY21对细粒煤分散系统稳定性作用的机理,揭示了在不同条件下菌株KDY21分别通过静电吸附和疏水相互作用等转变了细粒煤表而特性的同时,实现了对其选择性浮选或絮凝。关键词:煤论文生物浮选论文生物絮凝论文表面改性论文胶红酵母论文

    摘要5

    Abstract5-6

    详细摘要6-9

    Detailed Abstract9-17

    1 引言17-39

    1.1 能源消费及我国能源近况17-19

    1.2 煤炭洗选在煤炭工业的地位及近况19-21

    1.3 煤泥浮选原理与近况21-23

    1.4 浮选药剂的运用与近况23-25

    1.5 微生物浮选药剂的运用及探讨近况25-35

    1.5.1 微生物在矿物加工领域的运用25-26

    1.5.2 微生物在洁净煤领域中的运用26-28

    1.5.3 微生物的表面结构与表面性能28-29

    1.5.4 微生物的作用及选矿的可行性29-30

    1.5.5 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作为捕收剂和调整剂30-32

    1.5.6 微生物絮凝剂探讨近况32-35

    1.6 本论文探讨目的与内容35-39

    1.6.1 探讨作用与目的35-36

    1.6.2 探讨目标36

    1.6.3 论文探讨内容36-37

    1.6.4 论文探讨技术路线37-39

    2 微生物表面改性剂的分离筛选与鉴定39-59

    2.1 概述40

    2.2 实验材料40-42

    2.2.1 煤40

    2.2.2 菌种40-41

    2.2.3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41-42

    2.2.4 实验仪器与设备42

    2.3 测定指标及策略42-48

    2.3.1 微生物分离源的选择42

    2.3.2 微生物的富集培养与分离纯化42-43

    2.3.3 微生物菌株对煤改性作用的初步测定43-44

    2.3.4 微生物的形态特点鉴定44

    2.3.5 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鉴定44-45

    2.3.6 微生物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45-48

    2.4 结果与浅析48-57

    2.4.1 菌株的分离纯化结果48-49

    2.4.2 菌株对煤的絮凝和浮选效果49-50

    2.4.3 菌株KDY21的形态特点50-53

    2.4.4 菌株KDY21的生理生化特点53-54

    2.4.5 菌株KDY21分子鉴定结果及进化树构建54-57

    2.5 本章小结57-59

    3 菌株KDY21培养条件优化与生物学特性59-79

    3.1 实验材料60

    3.1.1 菌种60

    3.1.2 培养基与主要试剂60

    3.2 指标及测定策略60-62

    3.2.1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60

    3.2.2 菌株培养及菌体干重测定60-61

    3.2.3 不同碳源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61

    3.2.4 不同氮源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61

    3.2.5 接种量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61

    3.2.6 振荡培养器转速对菌体生成量的影响61

    3.2.7 还原糖浓度侧定61-62

    3.3 菌株KDY21的生长特性62-64

    3.3.1 菌株KDY21的生长曲线63-64

    3.3.2 菌株的耐性培养特点64

    3.4 培养条件对菌株KDY21生长的影响64-69

    3.4.1 培养方式的影响64-65

    3.4.2 碳源的影响65-66

    3.4.3 氮源的影响66-67

    3.4.4 接种量的影响67-68

    3.4.5 盐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68-69

    3.4.6 优化后菌株KDY21培养条件69

    3.5 菌株KDY21的生长动力学特点69-76

    3.5.1 以葡萄糖为限制性底物的动力学特点70-71

    3.5.2 以麦芽糖为限制性底物的动力学特点71-73

    3.5.3 菌株KDY21连续培养的优化预算73-76

    3.6 本章小结76-79

    4 菌株KDY21对细粒煤的表面改性作用79-101

    4.1 煤表面性质的表征方式80-83

    4.1.1 煤的表面润湿性80-82

    4.1.2 煤表面接触角测定策略82

    4.1.3 双电层结构与Zeta电位82-83

    4.2 材料与策略83-85

    4.2.1 菌种83

    4.2.2 煤83

    4.2.3 实验仪器83

    4.2.4 Zeta电位测定83-84

    4.2.5 接触角的测定84

    4.2.6 菌株对煤样品的附着试验84

    4.2.7 微量浮选试验84

    4.2.8 絮凝沉降试验84-85

    4.3 煤质浅析85-86

    4.4 菌株KDY21对煤表面电位的影响86-90

    4.4.1 各种煤的表面Zeta电位浅析86-87

    4.4.2 菌株KDY21细胞表面Zeta电位浅析87

    4.4.3 菌株KDY21对肥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87-88

    4.4.4 菌株KDY21对尾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88-89

    4.4.5 菌株KDY21对焦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89

    4.4.6 菌株KDY21对无烟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89-90

    4.4.7 结论90

    4.5 菌株KDY21对煤表面润湿特性的影响90-93

    4.5.1 菌株KDY21对肥煤接触角的影响91

    4.5.2 菌株KDY21对无烟煤接触角的影响91-92

    4.5.3 菌株KDY21对尾煤接触角的影响92-93

    4.5.4 结论93

    4.6 菌株KDY21对煤表面的附着试验93-95

    4.7 菌株KDY21对细粒煤的浮选预处理初步探讨95-96

    4.8 菌株KDY21对细粒煤的絮凝预处理初步探讨96-98

    4.9 本章小结98-101

    5 新型表面改性剂成分与改性作用机理浅析101-111

    5.1 表面改性剂KDY21成分浅析101-105

    5.2 菌株KDY21对细粒煤作用的机理浅析105-110

    5.2.1 范德华相互作用与范德华作用能105-106

    5.2.2 静电相互作用势能与双电层相互作用106-107

    5.2.3 疏水相互作用吸引能与扩展DLVO论述107-108

    5.2.4 细粒煤与菌株KDY21相互作用能对浮选的影响108-110

    5.3 本章小结110-111

    6 结论与展望111-11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