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教育科研 >课堂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课堂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12926 浏览:565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怎么写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他们创设情境。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和新鲜感,他们的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在讲台上摆出了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让学生观察钟表的面时,不一会儿,生1说:“我看到钟面上有三根粗细不一的针,最粗的叫时针,几乎看不到它在走。而那根较细的叫分针,它走得很慢;那根最细的叫秒针,它走得很快。”生2说:“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生3说:“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生4说:“我爸爸告诉我1小时是60分钟。”……由于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二、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厘米的认识”知识点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知道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根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语文》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等。还可让学生在教室里找实物测量,有的量课本封面的长与宽,有的量手指的长,有的量文具盒……量着量着,学生发现了问题:想量黑板的长度,却感到尺子太短;想量圆形物体的长度,又遇到尺子不好用。怎么办?教师让学生一起想办法。一时间,学生争先恐后想出了许多办法。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合作,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三、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靠课堂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在教学中善于把学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学习材料,有效开发了课程资源。在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指南针辨认实际的方向后,教师问学生还知道哪些辨认方向的办法,学生说出了利用北斗星、树叶、树的年轮和沟边的积雪等多种从课外书上了解到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丰富了课程资源。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如:在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时,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法计算,单一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在教学中创设了小朋友玩跷跷板的生活情境。由于学生对玩跷跷板十分熟悉,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教师适时提问:“12个小朋友玩跷跷板,我们应该怎么去分组呢?”问题刚提出,马上就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玩跷跷板应该两个人一组。”“那谁能列出算式?”学生根据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快就列出“12÷2=”。“对于这个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比较和交流,学生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最简便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口诀求商”就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总之,生活是数学课堂的源头活水,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使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作者单位:江西省湖口县东庄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