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 >谈谈定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思维定式与其突破

谈谈定式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思维定式与其突破

收藏本文 2024-03-02 点赞:32572 浏览:14765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诸如权威定式、经验定式、和谐定式等思维定式,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的思想屏障。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定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要求,是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应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日益增多的需要。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听课制度、定期举行教学竞赛和教案评比以及开展教学研讨、交流和读书活动等途径转变这些思维定式,并帮助教师确立开放性思维、平等思维和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的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定式;突破
: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125-03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属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思维定式,并已成为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的思想屏障。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的思维定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思维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定式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固化表现,是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思维方式发展成为思维定式是由思维的惯性和惰性造成的。思维的惯性是指思维定式性,因循守旧、不思改变。思维的惰性是指思维的懒惰,懒于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定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权威定式

权威定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崇尚、听信权威,以权威的是非为判断对错的标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思维定式。长期以来,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意识形态传播、价值理念灌输、政治路线宣传的传统认识,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过于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其价值性,陷入了自身就是真理的代言人、权威的发布者的思维定式。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往往居高临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和唯我独尊的气势占据着课堂的主导权,以一家之言代替学生的百家争鸣;学生缺乏发表意见和质疑的机会,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丰富价值和强大吸引力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2.经验定式

经验定式是指习惯于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思维定式。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验定式能够使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结论和技能迅速地解决新问题。但若条件发生了变化,经验定式往往就成为了问题解决的障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多数专业课不同,出于意识形态教育稳固性的考虑,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较为单纯的时代,教师靠一本教案、几个课件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站稳讲台并非难事。因为在教师的头脑中,原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根深蒂固,传统的观点和惯常的经验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制胜的法宝。

3.和谐定式

和谐定式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整体思维、注重大局的思维方式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长期以来,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浓重的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色彩,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确保政治上的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不犯或少犯错误,或者为了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弘扬主旋律,对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敏感话题有意回避,力图使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之下,确保整个大局的稳定。这就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真正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造成课堂统一性有余而开放性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思维定式作为一种定型化、稳定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和程序,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历史传统、文化熏陶和固有的知识经验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的思维定式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有的属性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制于社会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的认知能力等因素。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刻有深深的农耕文明的印迹,其注重和谐的整体思维、以经验为主的思维偏向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里,在思维的惯性和惰性的影响下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一种稳定方式。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色彩,以及长期高度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也逐步使教师喜于求稳、不善求变,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udooo.com

师外出培训、进修及参观考察的机会不多,造成其故步自封、思维僵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定式的迫切性

1.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为关注的话题。如今,人们在如何优化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受学生重视,其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状也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关于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工具层面,并没有关注教学活动主体已有的思维模式和态度体验。教学既无法调动教育者的教学,也不能契合学习者的心理需求,施教者和受教者在各自的思维模式里演绎着自己的角色,没有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默契。因此,只有打破教师的思维定式,使其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是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的考验。国际上,西方的文化渗透在加剧,“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和“意识形态终结论”的错误倾向在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在加大。在国内,新自由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分裂主义思潮、功利主义思潮等错误思潮从各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3]。加之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等结构性问题不断凸显,贫富差距、官员腐败、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极端事件时常发生。这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他们迫切需要找到准确理解这些社会问题的心理支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跳出权威和经验的束缚,对社会问题不回避、不渲染、不夸大,并力争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正确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增强对中国执政的坚定信心,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念。

3.是应对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日益增多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今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已经从单纯关注自身成长转到深刻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上来。他们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和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的成果的同时,也更加深切地关注着改革如何向纵深发展的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使得大学生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关注就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贪污腐败现象、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教育公平、关注贫富差距。这些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解答都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以大学生能够理解的思维方式,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理性的分析和指导,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既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旺盛生命力,使其感受到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奋发有为,自觉地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转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定式的目标和途径

1.思维定式转变的目标

(1)转变经验定式,确立开放性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格外强调经验获得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经验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特有的行为方式,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消解了人们对自然科学认识的可能。开放性思维则要求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积极转变经验思维定式,确立开放性思维,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与各门学科的结合点,运用多学科的视角和多维度的深刻地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那些具有鲜活时代特色和极富生命力的科学理论,不断地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转变权威定式,确立平等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平等思维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质疑、反思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思维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外,还要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转变自身的权威角色,交还学生平等的对话权,避免用一家之言武断地否定学生的质疑和反驳,要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教育及科学性不动摇的前提下,深入地挖掘其价值性。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见,并进行理性升华,以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比如在回答“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占强势地位的世界格局里,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究竟如何体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让人民大众共享”等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时,教师只有站在与学生同是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者和实践者的角度平等地与他们探讨、反思,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转变和谐定式,确立尊重学生个体独立性的思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维中的和谐定式在确保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加强课堂纪律的管控方面确有成效。为了确保和谐,很多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教学时间用在确保出勤率、管控课堂纪律上,因而忽视了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如何调动学生个体独立性思维的思考,这就出现了部分教师的课堂学生出勤率很高,但教学评价很低的现象。实际上,那些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教师是根本不用担心学生迟到、旷课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突破单纯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稳定、和谐的思维定式,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上多下工夫,努力使教育信息进入学生的注意范围和理解范围。要充分尊重学生,用发展、肯定、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学生,造就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人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理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强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转变思维定式的具体途径

(1)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

摘自:本科论文www.udooo.com


目前,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过大、学历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矛盾。与人才济济的专业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正逐步被边缘化。缺乏良性循环和发展机制、缺乏新鲜血液的输入,长期循规蹈矩、被动应付、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务已成为诸多教师的工作态度;缺乏创新、缺乏、缺乏活力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的课堂风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变以往只注重专业课方面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状况。要通过自我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方式大力提升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地输入新鲜血液,由此带动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思维方式、转变思维定式。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进修及社会实践考察。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国家和省里举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训班、研讨班、进修班,及时获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打破思想的束缚和局限,不断用最新的成果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僵化和保守。要通过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参观交流等活动,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开阔视野,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基础和保障。要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测期“三下乡”、志愿怎么写作等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深刻了解农村、厂矿、企业的现状,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地拓展视野、丰富情感、活跃思维。

中专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