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小学数学德育 >简论焕发让课堂焕发活力

简论焕发让课堂焕发活力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30452 浏览:1428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前精心预设;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允许争辩;重视学生错误,巧妙利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课堂活动 教学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灵活多变的课堂,能使学生表达出许多无法预料的独特的想法,这些独特想法是课堂教学的契机,是整节课堂的精彩亮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时进行思考、调整、修改,从而更好地抓住有效资源,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一、课前要精心预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可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正确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与生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相得益彰,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散发智慧之光。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普通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学生对这些很难理解。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回忆以前学过的图形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哪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再进行交流探讨,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一知识。
生1:轴对称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生2:不是轴对称的图形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生3:老师,三角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
他拿出三角形的纸张,示范对折后,果然两侧的图形是全部重合。
生2(对折):老师,我认真进行对折了好多次,却怎么也不能让三角形的纸张对折全部重合。所以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完全正确的。
生3:我说的是两个各不相同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而普通三角形却不是。
生2:那么梯形也应该是这样的,普通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的。
生3(对折):是的。
由于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灵活操纵课堂,使学生成功地生成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情感与态度,课堂精彩纷呈。

二、善于捕捉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

叶澜教授说:“课堂就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信息资源。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要善于捕捉,并加以利用;对于消

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极、负面的信息资源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只有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才能让课堂闪耀智慧的光芒。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课间活动时,同学们在跳绳,你看图,你发现什么呢?”
生:有35人跳绳,每6人为一组。
师:通过画面观察,大家可以设计出用除法解决的有关问题吗?
生1:有35人跳绳,每6人为一组,能分为多少组,还剩下多少人?
列式:35÷65=5(组)……5(人)。
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1的解法时,到此,本来就算完成了这一习题,可是学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生2:如果把35人,每7人为一组,该如何分组呢?
师(愣住):这个问题真好,那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按照这样,我们还可以分成什么样的组?
生2:还可以把这35人分为四组。
生3:也可以每5人为一组。
生4:可以把35人平均分为9组。
生(发言热烈):把35人平均分为3组,还剩下2人。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终于找到了解答的方法。教师灵活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及时捕捉学生学习中无意间涌现出的问题,并将学生自己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答,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三、允许争辩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见解,当学生出现分歧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让学生采用辨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有效地落实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如教学《分类》时,针对为自己班上的同学分类时这一问题:
生1:可以按年龄分为7岁和8岁的。
生2:可以按性别分为男生和女生。
生3:可按穿戴分为穿长袖与短袖的。
生4:可按外貌特征分为单眼皮和双眼皮的。
生5:可按体检情况分为近视眼睛与不近视眼的。
学生的回答不着边际但合乎情理,究竟哪种分法更科学、合理呢?这不正是让他们进一步探究分类特点的好机会吗?抓住了学生观点的分歧,我组织学生讨论:“在给人分类时,通常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让学生在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分类的特点:分类要有标准、分开后不能重叠;标准是多样的、结果是相对的;分类标准通常以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为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对人进行分类时,通常是以性别和年龄为主,这样从多向性回到统一性,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重视错误,巧妙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有的老师会故意回避,视而不见,有的则用简单的一句话加以否定。殊不知,若及时抓住这一“错误”,并善于化解,巧妙利用,把错误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则可使学生感觉“海阔天空”。如在一节练习课上,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用简便方法计算327-98。学生基本上都用刚学过的简便方法计算:327-98=237-100+2=229。但有个学生战战兢兢地回答:327-98=100+227-98=229。同学们都说他错了,这怎么能算简便方法。真的错了吗?我仔细观察了他的算式,发现了他的算法中有可贵的亮点。于是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把327分成100加227呢?”他回答:“100减98等于2,2再加227等229,就不用考虑是否加2还是减2了。”多好的回答啊!我为他的精彩而鼓掌,其他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同时有的同学也指出了他计算过程中写法的不妥之处,并重新进行板书:327-98=100-98+227=229,或是327-98=227+(100-98)=227。最后推广到只要是减去接近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个学生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增强了自主探究的信心。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当做宝贵资源,充分挖掘学生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有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生成。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地灵活、及时地应对处理,如此才能出现更多预料之外的精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