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音乐教学 >创设化学实验在创设理由情境中运用学术

创设化学实验在创设理由情境中运用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3-11 点赞:6359 浏览:2046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实验不仅仅培养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根据所教内容灵活运用实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巧用趣味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现象、原理、化学规律等,才能主动积极地去认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识和研究。巧妙运用趣味性实验,把学生从看有趣的实验现象,变成油然而生地去研究,由质疑问题本质,自然而然地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把学生情绪高涨地引入化学的自由天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案例1.在进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水果电池”的小实验,将同样长度、宽度的锌片和铜片插入西红柿中,与生日音乐卡连接,构成原电池。这样引出概念,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更为学生理解原电池两极的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二、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身边化学问题能力

日常生活经验实验,学生都比较熟悉,也很好奇,但一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了解问题的表面现象,不能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教师可以将那些与学生经验有关,能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思考的现象,借助适当的实验呈现于课堂之中,并由此而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化学。
案例2.在学习“盐类水解”时,我先请一名学生手持灭火器扑灭火焰。问题:CO2气体及白色浑浊物质说明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那么这两种盐溶液混合后是怎样反应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盐溶液中的Al3+和HCO3-分别于水中的OH-、H+的结合,破坏并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从而生成CO2气体和白色沉淀物Al(OH)3,使反应得以充分进行。这样不仅解释了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而且能够自然而然引出“盐类水解”,做到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使整节课结构完美流畅。

三、开展探究性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演示性实验,一般都是验证性实验,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我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边实验边探究。通过创设层次性问题情境,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打破砂锅问到底”,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有一个逐步理解过程,便于他们理解问题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SO42-的检验。问题1:请学生根据SO42-的溶解性,设计一种简便方法来检验待测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SO42-。学生甲:向待测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证明待测溶液中含有SO42-。学生乙:甲不够严密,若待测溶液中含有CO32-,也有白色沉淀,还应向沉淀物滴加稀盐酸溶液,若沉淀溶解则无SO42-,不溶解则含有SO42-。
实验方案一: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一.试管中取少量AgNO3溶液,然后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2:实验一表明实验方案一还不够严密。因为Ag+与Cl-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物,且不溶于稀盐酸。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Ag+干扰?学生丙:将BaCl2溶液改为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待测液中含SO42-。
实验方案二:待测溶液■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实验二.试管中取少量Na2SO3溶液,然后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HCl溶液,沉淀不溶解。问题3:实验二表明实验方案二也不够严谨。因为白色沉淀物BaSO3在酸性条件下被NO3-氧化成BaSO4沉淀,也不会溶解。如何排除待测溶液中SO32-干扰?学生丁:向待测溶液中,先加稀盐酸,然后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
实验方案

三、待测溶液■无明显现象■沉淀不溶解

实验三.试管中取少量待测溶液,然后滴加稀盐酸,震荡试管,无明显显现,再滴加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问题4:此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讨论得出结论:实验方案三可行。因为先加稀盐酸进行酸化,可以排除溶液中Ag+、CO32-、SO32-、PO43-等离子干扰,再加Ba2+若此时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BaSO4,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从而推测待测溶液中也一定含有SO42-。

四、开放自主性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自主性实验就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器材或者材料,亲自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过程。
案例4.提出问题:学生做Na2O2与H2O反应实验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了氧气的生成,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先变成红色后马上又褪色,是什么原因呢?分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具有Na2O2漂白性,使溶液褪色;有的学生认为是Na2O2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电离出Na+和O2-,O2-与H2O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H2O2所致。事实真是如此?提出实验方案:方案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Na2O2粉末,再加入少量水,直到Na2O2固体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二: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然后加入少量30% H2O2水溶液。实验现象:先变红色后马上有褪色。方案三:取少量Na2O2加入到试管中,加水到Na2O2反应完全,并且无气泡产生为止,再加热该试管,冷却,然后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实验现象:变红色且不褪色。分析讨论,得出结论:Na2O2与H2O反应后,加入酚酞变红色后褪色的根本原因是溶液中未分解的H2O2所致。
自主性实验探究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个体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启迪智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责编 高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