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物化学 >试议提高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和加强医患沟通普通

试议提高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和加强医患沟通普通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30126 浏览:1351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良好的临床综合素质及医患沟通能力对临床医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工作至关重要,有利于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针对目前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及医学生沟通技能的现状 ,探讨了如何在临床带教中注重加强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和医患沟通技巧。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 诊疗能力; 医患沟通; 临床实习生
我国医患之间的纠纷频发,双方的冲突频繁走向极端化,从正常的医患关系走到言语暴力、肢体冲突甚至发生恶性事件。因此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如何培养临床实习医生的业务水平及医患沟通技能, 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临床实习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试从提高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加强医患沟通能力两个方面探寻培养和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素质,为减少医患纠纷提供帮助。

1 提高临床实习生诊疗能力

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它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医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并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才能承担得起诊治疾病的社会责任,获得精湛的医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 学好基础医学 医学院校临床实习医生进入临床前已经学习了三十多门学科,进入临床实习后认为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重要,其他学科不重要,有些同学把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等书束之高阁,这是断然不对的。以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内科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为例,他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在病理生理教研组工作时,又系统地学习了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免疫学、药理学。在中医科任职时,努力学习中医中药。甚至在90年代以后,他还向自己的学生-国外学成回国的年轻科学家陈竺和陈赛娟博士学习,钻研新颖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并在较短的时间熟悉了分子生物学等新知识和新理论,正是他不断学习,不断累积,不断思考,才能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
1.2 知识面要广 一代名医张仲景提倡“勤求古训”,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同样以王振义院士为例,把一种从未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用于治疗24例危重症患者,其中哪怕只要有一个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引起医疗纠纷而至名誉扫地。渊博的知识使得他敢为天下先,首先他知道美国一家杂志上发布的消息:实验证明,新鲜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可在“13顺维甲酸”作用下,向正常细胞逆转;其次“全反式维甲酸”,原本是用来治皮肤病的,对服用后的药物反应有充分的了解;最后是王院士的研究团队已做了多年实验:在显微镜下清晰看到,大量急性早幼粒细胞在这种药物的作用下,奇迹般地“改邪归正”,变成了正常发育的细胞。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患者获得了痊愈,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千恩万谢,怎会有医疗纠纷的可能。
1.3 注重基础医学和临床结合 其实基础和临床没有什么界限。一个病的发生,它在某一个部位的基础变化是什么,可能是一个蛋白质,也可能是一个基因。针对这个靶点用药,这就是靶向疗法,没有基础研究就不知道什么是靶点。当前基础医学和临床结合完美结合的典范莫过于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60年,Nowell等首先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发现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1973年,Rowley等发现Ph染色体是9号染色体与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的t(9;22)(q34.1;q11.21)。其最终翻译产物BCR-ABL融合蛋白是其发病的分子学发病基础。BCR-ABL融合蛋白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它可以导致下游一系列信号持续磷酸化,导致造血干细胞增殖失控,抗凋亡和黏附功能缺陷等变化。这些都是基础医学。检测设有一种药物可以抑制Ph染色体的转录、翻译、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或者阻滞下游信号的磷酸化,那么它就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人们最初应用RNA信息来抑制BCR-ABL融合基因,但并不成功,后来研究的方向转向染色体的最终翻译产物,即BCR-ABL蛋白。BCR-ABL蛋白的SH1区是明显的分子靶,随后的努力集中于根据理论设计合成复合物,目前合成的最成功的ATP结合抑制剂是甲磺酸伊马替尼。它的治疗可以使得CML(慢性期)患者5年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达到87%,总生存率达到90%,从此CML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疾病到基础研究找到靶点,从靶点到药物研发,从药物研发到临床应用。具体事例的讲解使得同学知道了基础医学和临床的结合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

2 加强对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根据日常接待处理投诉的问题进行统计发现:怎么写作问题,占全院总投诉的80%以上;基础医疗质量、高难度医疗技术、医疗费用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因此引起投诉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怎么写作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可见实习医生不但要学习专业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该培养人文精神,学习与患者的情感沟通,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当亲人。以下就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2.1 言传身教,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 李红等[3]通过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调查表明,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师临床带教及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师的沟通能力将对学生产生很强的示范效果,高素质的临床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方式所难以达到的。医患沟通的技巧内容包括:(1)倾听:多听患者或家属述说。(2)解释:多向患者或家属说明病情的发展及其原因。(3)掌握:掌握病情、治疗及发展情况和检查结果; 掌握医疗费用的使用情况。(4)留意:留意患者的情绪状态、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时的感受;留意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5)避免: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表情、词语及语气;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同时采用讨论式教学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专题讲座等形式都是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2.2 认清医疗形势,提高法律素养 当前,法律已经成为协调医患关系的主要准则,医学实习生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应符合法律的准则,然而,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发现,实习生在这方面往往是最欠缺的,要通过学法、懂法,特别应注意尊重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患者的医疗权、自主权、知情同意权、保密权、隐私权和生命健康权,保障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临床带教过程中,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充分明确伴随医疗行为派生而来的法律义务:比如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知情权,对于疾病的诊断结果、 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需要做何种检查、检查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医疗处置,都应适时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正确估计病情的发展、诊疗的效果,不要隐瞒病情,治疗方案的调整等,也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3 以人为本 提高实习医生人文素质修养 无论医学发展到如何精深的程度,医学分工到如何精细的层次,医疗器械推进到如何精密的水平,医学的怎么写作对象是人,而不是“物”。特鲁多医生曾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反映了人文关爱贯穿于医疗怎么写作的全过程。现代的医疗怎么写作是一种以患者的个体需要、整体感觉、怎么写作效果为宗旨,以优质、便捷、温馨、全方位、多样化为特点的怎么写作模式。它要求医务人员应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较高的怎么写作素质、全新的怎么写作理念、良好的怎么写作态度、优质的怎么写作质量。其核心内容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把患者当亲人。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其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诊室环境,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家人传达着某种信息,传达着个人的感情和态度。患者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更为关注、更加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一个具备高尚医德的医生,必然会尊重和关心患者,理解他们的痛苦并通过亲切的言语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尤其是日常工作中带教教师要言传身教,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患者的医学人文精神。医患矛盾会在真诚的沟通、理解中而化为乌有。
医学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医学人才素质关系到全民健康,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高实习生技术能力、加强其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和进一步提高临床实习医生素质。实习生技术能力是优质怎么写作的基础,再通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可使患者、医生双双获益,即患者满意率提高,功能状况改进和恢复健康;医生成就感增加,工作效率提高并减少差错,从而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医疗怎么写作环境。
参考文献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
马艳丽.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51-52.
[3] 李红,陈红,周庆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8):125-125,141.
(收稿日期:2012-08-08) (本文编辑:李静)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