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物统计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抑郁和焦虑共存心理护理学术

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抑郁和焦虑共存心理护理学术

收藏本文 2023-12-31 点赞:25023 浏览:1105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抑郁及焦虑心理,总结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防治糖尿病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院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84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给予对照组(n=42)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n=42)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抑郁及焦虑改善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前(入院时),两组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所占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症状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心理护理方案有利于改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
【关键词】 糖尿病; 抑郁症; 焦虑; 心理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

2.23.039

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急剧上涨。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治疗后常常出现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伴焦虑、抑郁症状在2型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抑郁及焦虑共存的心理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84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

怎样写毕业论文www.udooo.com

39例,女45例,年龄(68.4±2.5)岁;入选患者符合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西药治疗,主要包括口服美比达、拜糖平、格华止,同时皮射胰岛素,总疗程3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预防并控制感染、及时去除坏死组织、控制血糖、营养神经、建立良好饮食习惯、进行糖尿病运动疗法、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观察组患者均接受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均建立一份治疗及护理档案,实施糖尿病临床护理路径,责任护士根据护理路径内容进行护理及健康指导,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并耐心给予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治疗方法、自我护理的方法及内容等)、认知疗法合并支持性的糖尿病教育、糖尿病运动疗法、放松疗法、社会支持,心理护理的内容及方式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意愿给予适当调整,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疏导、支持、鼓励、解疑等心理护理。
1.3 抑郁及焦虑评定 参考国内报道,抑郁及焦虑评定采用Zung氏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分为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20个项目,每一项目分为4级评分,分值为1~4分。SAS统计得分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SDS指数=SDS自评总分/满分(80分)×100%,指数<50%为正常范围,50%~59%为轻度抑郁,60%~69%为中度抑郁,70%及以上者为重度抑郁。护理前(入院时)、护理3个月后均评定焦虑及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理护理前(入院时),两组患者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症状正常范围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的复杂性及并发症的多样性致使患者需要持续多年乃至终身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3]。报道提出,存在焦虑、抑郁心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且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均比无抑郁及焦虑的患者更差,血糖控制达标的时间延长,低血糖发生次数增多,且并发症多而增加医疗费用[4]。糖尿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心身交互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老年患者由于机体生理功能逐步衰退、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等影响,导致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老年患者对健康讯息的吸收能力较中青年患者差,对疾病存在错误认知,大多数糖尿病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心理[5]。
目前普遍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心理因素,其次是社会因素,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等[6]。针对老年患者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心理护理的重点要侧重疾病的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不良情绪疏导及支持性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有利于取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通过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调整情绪,有利于控制及稳定糖尿病病情。
参考文献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50.
翟玮,孟萍.伴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抗抑郁焦虑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215-216.
[3] 孙丽娟.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4):267-268.
[4] 陈湘,谭子强.2型糖尿病焦虑、抑郁调查及对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8):1454-1455.
[5] 张雄,孙伟,李亚军.呼伦贝尔地区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与影响因素研究概述[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6-18.
[6] 郑萍,霍然.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0):2640-2642.
(收稿日期:2012-05-22) (本文编辑:郎威)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