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 >中西方“孝文化”差异原因与其影响

中西方“孝文化”差异原因与其影响

收藏本文 2023-12-26 点赞:6263 浏览:2138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之一,“孝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儒家理论思想中,而且具有一定的原发性和综合性,同时“孝文化”也存在于西方思想文化中。本文选取了《论语》与《圣经》两部具有“孝文化”代表性的名著进行研究,首先对中西方“孝文化”的内容进行比较,然后对中西方“孝文化”差异的理由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从各个角度分析了中西方“孝文化”各自的局限性以及二者差异的社会影响性。
关键词:孝文化 差等之爱 家庭本位
:A
中西方“孝文化”均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逐步出现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升和人生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对氏族社会这个集体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少,但是独立的个体依旧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家庭开始成为这个过渡中的最佳选择。“孝”也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个体家庭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血缘亲族关系的重要性,家庭是人们在客观因素的推进下选择的,同时也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佳选择。由于中西方家庭的产生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中西方孝文化内容也必定有所不同,但是其最初的形态“善待长辈”却是基本一致的。随着历史的不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原因及其影响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断推进,中国的孝文化开始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西方孝文化却只有较为狭义的概念,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中西方“孝文化”分别在《论语》和《圣经》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一、中西方“孝文化”的内容比较

1 中西方“孝文化”的共同点
中西方“孝文化”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伦之首。在中国的《论语》中,“孝”字以及作用下相近的词语共出现了29次;《圣经》中英文表达的孝道字母一般用“honor”、“obey”等词语,通过中英文权威统计可以知道《圣经》中的孝道思想词句出现了47次。这两本著作中关于孝文化的内容相通之处在于“人伦之首”。《论语》中指出孝道是人类最基本最原始的道德,每个人的修养要从孝敬父母做起;《圣经》全书开头便提出了“孝敬父母”的基本理念。
二是,养而有敬。《论语》中指出孝道要始终保持父母精神上的愉悦;《圣经》中指出需要时刻为父母的快乐努力,让他们得到欢喜。《旧约》的路得在她丈夫已故的情况下依旧从心里对自己的婆婆内奥米尽孝道,心甘情愿为服侍婆婆。同时从儒家和基督教的视角来看,物质上的奉养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执行孝道的最低层次,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从精神层次上去孝敬长辈。
三是,身灵归全。身体和心灵上的完整是家庭中孝道的关键体现,在孝道实践中,《论语》将守身归全作为最基本的孝道之一;《圣经》也非常重视身体上的归全之孝,同时更加重视人类灵魂的归全,人类的身体是圣灵的殿以及基督的肢体,人类的身体里有着神灵,只有充分重视灵魂才能获取生命的动力。
四是,劝谏以理。孔子对于父母的过错提出了“几谏”:敬不违、劳不怨;《圣经》指出要以智慧的方式对父母的过错进行劝谏。
五是,父母之慈。《论语》中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父亲的行为应该像一个父亲,子女行孝道应该以合适的方式来孝敬父母,父亲做好父亲的职责便是对小孩的慈爱;《圣经》中指出子女是上帝给予父母的恩赐,因此父母要执行好自己的职责尊重孩子,以对待上帝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六是,继承志业。《论语》中指出子女应该在父母在生的时候尽量遵循父母的意愿,在父母去世以后要继承父母的遗志,完成父母未了的心愿。《圣经》中耶稣也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他的降生就是将子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完成父亲乃至上帝的遗志。

2 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孝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天人合一与神人二维。中国文化一个基本思维模式即天人合一,儒家将天与人以一种理论道德融合在一起,并将天人关系描述为一人为中心的人间世界,儒家所描述的“天”与《圣经》中的“神”大有不同,儒家的天是非人格性的,天多是万物成长的发源地,天与人是相互融合、彼此依存的关系。而《圣经》中“神”(天)与人其实是一个二维模式。
二是,血缘亲情与基督契约。韩德民在《孝亲的情怀》指出中国人内心的人念使得自我从属于一定的亲缘关系,子女自出生便继承了父母的血液以及各种关怀,在人伦关系原则之下尽孝道,并使得孝道成为道德的核心标准,血缘关系则成为家族的延续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圣经》中的孝道则从家庭的概念扩展到了属灵的家庭,并且将神之契约作为维持家庭关系的核心基础。
三是,怎么写作统治与怎么写作神灵。孔子处在一个“天下无道”的时代,因此在这样的动荡时代格局中,中国的孝文化也必定包含了时代的印记,在这个不仁的时代,需要用道德的力量矫正混乱的社会和乱序的人伦关系,因此建立了以怎么写作统治为原则的孝道文化;从基督教神学《圣经》中可以知道上帝的伟大创造了永恒和无限,神创造了万物,而孝文化的出现也最终是为了怎么写作神灵。
四是,差等之爱与博爱众生。中国古代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个人的角色首先在家庭中得到表现,儒家的社会观念和经济政治价值也是在家庭观念的基础之上不断形成和扩展,家庭等级的不同必定导致社会等级观念,从而形成一种差等之爱;基督宗教极力倡导平等之爱,超越自然和亲朋好友之爱,为了天主和基督而友善平等对待他人。
五是,温和之仁与极端之爱。《论语》中的孝文化是温和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能够对别人的感情感同身受;《圣经》中的“孝”则是非常极端的,对不孝有着严重的惩罚措施,严格孝文化的执行。

二、中西方“孝文化”差异理由分析

中西方“孝文化”差异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几个因素:
1 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方面的差异。中国的孝文化中往往是以家庭本位为基础的,其主要理由在于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其外在特征是家国同构。《论语·正义》中提到具有孝道思想的人往往是忠君报国之人,在孝道和“顺”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孝文化便成为维持国家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国家统治者非常重视维护整个家族的安定和和谐,其主要理由不仅因为家族安定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国家形成理论不是在契约的精神上形成的,而是在“礼”的精神上形成的,国家的理由始终是一个大家庭的理由。所谓“齐家”才能“平天下”,因此这就注定了家庭的安定是最终的颇为重要的目标。而“孝”作为家庭中的基础,是维持家庭发展和稳定的关键。西方文化主要是源自于爱琴海,西方孝文化在《圣经》中尤其指出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倡导人可以拥有自由的意志和平等权利。与此同时,人人平等的理念也融入到西方家庭中,家庭组织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家庭成员一般都有自己独立的财产,父母的遗产也可以根据遗嘱自由处理。因此,西方家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个人独立性约束力不大,西方的孝文化主要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中西方“孝文化”的差异原因及其影响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udoo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