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职教班主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3929 浏览:5809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具有一定的欣赏美、表现美的基本能力。综观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优美生动的语言、令人遐想的画面意境、丰富感人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一次次心灵的撞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
美育,即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高深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语文课更是美育关系最密切的课程之一。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安排设计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具体鲜活的叙事中凝聚着深刻的人文性,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让美的形象深深融入学生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道德的一代新人。

一、让学生在诵读教学中体验美育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名篇、名段适宜诵读,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中的语言情节才能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学生和作者的感情才能交融在一起,美感就自然产生了。
我在教授鲁彦的《听潮》一文时,通过放录音、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海之美,无论是沉默时的静谧,还是咆哮的雄壮,让学生领略到大海的静美、壮美。平静时的大海是这样的幽静、和平、愉悦,是这样的柔婉清幽,使你美不胜收,“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洗得干干净净”;而咆哮时的大海,又是那样的雄壮、热烈、澎湃,叫你美不暇收,让你领略到大海奏出的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撼人心魄的“伟大乐章”。
在对《白杨礼赞》的诵读中,让学生充分体会白杨树的景美、形美、神美。“这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给人一种挺拔之美;“这是虽任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质倔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给人一种坚韧之美;“这是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争上进的一种树”,给人一种崇高之美;白杨树象征“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给人一种情操和品格之美。
在反复诵读中,能净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思想的波澜与感情的潮汐,增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带领学生入境,给予学生美的体验

“美感”的关键是情感,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能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

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udooo.com

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熏陶。
所谓“熏陶”,就是有意识地创设美育情境,让学生在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的过程中,使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润滑或激荡,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但是,要达到这种境界,前提是教师本人不但要有着丰富的语文素养,而且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倾注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用职业特有的审美情感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职业情感、审美情趣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入境,凸显美育的愉悦性。

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拓展美的情景

教学大纲提出了语文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要求,然而缺乏想象训练的阅读教学是难以真正完成这两个要求的。阅读中的想象就是在感知文章或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语句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综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再现文章或作品的内容、形象和意境等;能丰富文章或作品的内涵。想象是丰富阅读感知的重要手段。想象能创造性地破译文章或作品中模糊之言,探求含蓄蕴藉之语,深掘和拓展文意,触摸作者丰富的心灵和情思,捕获深层次的启迪,因而想象又是钻探文章或作品意蕴的推助机。想象又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超越认识层次上的感知和理解而独立地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境界,从而在创造性阅读想象中获得审美愉悦感。
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当读到“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段文字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词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冰雪覆盖下的连绵起伏的群山、茫茫高原上的丘陵,像银蛇在舞动,像白象在奔驰。它们雄心勃勃地要与老天比试高低。通过想象,使学生领略“北国风光”的壮美,体验这首词中的壮阔雄奇、生意盎然的意境。
高尔基说:“艺术靠想象而存在。”借助想象,无声的文字符号就会变成充满的语言,无形的画面就会变成栩栩如生的景观,隐匿于字里行间的美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去感受、领悟所要掌握的作品。诗歌的意象、散文的意境、小说情节和环境的蕴含、戏剧的潜台词等都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和想象,让画面活在眼前,使意蕴酿于心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作品,营造气氛启发学生联想,以增强学生审美想象力。

四、在类比教学中让学生领悟美育

在类比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联系,使学生不但能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是联系性较强的科目,所以我在类比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领悟美育的感人力量。
在教学中,我常把初中语文各课进行联系,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作家在春天迷人的画卷上描绘了如茵的春草、满树繁花的春树、温暖柔和的春风、轻盈细密的春雨,以及新、美、健的春天的人,让学生感受到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春之美。在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让学生领略到夏夜温馨、惬意、恬静、醉人浓酽、火热赤诚的夏之美;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让学生领略到济南冬天的清新淡雅、响亮温晴,如水墨画般的冬之美。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中“我们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些话语充溢着悲壮之美,可以让学生领略到这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英勇的革命烈士的慷慨激昂的雄壮之美。通过多向的联系、知识点的类比,可以让学生融会贯通,领悟审美教育。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粗浅作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渗透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文道统一的原则,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