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中学德育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应用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应用

收藏本文 2024-02-15 点赞:6566 浏览:1831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自2006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设以来,我校针对应用型大学学生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其中,“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实效性。
所谓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是指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选择与指向,必须针对大学生主体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的专题研究与教学活动。这种方法具体到实践中,就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问题导入式教学法的两个功能:一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大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历史问题;二是通过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真想、真知、真信、真用。
一采取措施,事先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重要前提
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应该清楚学生对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的了解程度,也要知道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些问题有关注。这是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前提。为此,开学之初,我们就向学生发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知道了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中国为什么选择共产主义?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近现代的中国发展与西方的差距在哪,我们今后的发展会如何?中国人民如何反侵略,以及中国人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也关注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转变。各阶段有哪些理论成就?中日文化的区别,中国为什么会被日本侵略?“左倾”和“右倾”到底是怎么回事?关注一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争议的、学术界对此问题说法又不统一的,如对曾国藩、李鸿章、慈禧太后、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等等。从上述问题中可以看出在今天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历史,对历史上的很多问题有关注,同时他们还有很多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仍然简单灌输教材观点,不仅不能达到价值认同的教育目的,反而会使学生反感该课程,甚至对老师产生轻视、不信任,自然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
二设计好问题吸引学生是应用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关键
教师了解了学生头脑中的思想疑点、理论难点和社会争论的史学焦点,设计好问题以吸引学生是应用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的关键。针对上述学生的疑问,我们对“纲要”课程教学内容的“问题导入式专题”设计如下。
专题一:“导言———读史明智”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本课程与中学历史有何不同?中国近现代史是怎样一段历史?前100年和后100年有何不同?你知道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些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选择吗?
专题二:“千年変局与民族抗争———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是福是祸?盛世中的清朝遇到了哪些三千年未遇之巨变?古老中国该如何应对?为什么近代中国总是挨打?
专题三:“从天国悲剧到悲壮变法———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占据半个中国,历时14载之久的太平天国为什么在鼎盛时期陡然走下坡路,最终失败?农民阶级能否担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同样是学习西方,中国戊戌变法为何失败?日本明治维新为何成功?
专题四:“辛亥风云———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理论与实践”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辛亥革命是必然发生的吗?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国父孙中山的梦想为什么破灭?在辛亥革命爆发100年后的今天,你如何看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专题五:“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的成立”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20世纪初的世界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何影响?中国为什么诞生于1921年,是历史的必然吗?
专题六:“合作与分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你怎样看待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孙中山为什么要与年幼的中国合作?史无前例的合作为什么会破裂?合作的成果是什么?你认为合作更有利于国民党还是?
专题七:“逼上梁山———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的南京国民党政府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权吗?为什么要提出“须知政权是从杆子中取得的”?他开过吗?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转折?
专题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一个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云南省的弹丸小国日本,为何敢对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日本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怎样的深重灾难?“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你如何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如何跨越历史走向未来?
专题九:“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决战———为新中国而奋斗”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国共两党的和谈为什么失败?国共两党能否和平共处、共同建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决战中中国凭什么赢得了胜利?国民党又败给了谁?
专题十:“中国的新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的是什么社会?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是合理的和必要的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新主义社会的复归吗?社会主义改造是否多此一举,根本没有必要?
专题十一:“艰辛探索、踏上历史新征程———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设置的相关问题是:从1956年到1976年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就吗?你怎么看待在这20年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所犯的严重错误?你怎么评价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你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

论文下载中心www.udooo.com

体系,进行以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又很好地解决了当前“纲要”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不足的矛盾。这种教学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在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可以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配合“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笔者以“回望百年中国”为题目,让学生们自己选择百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来探寻百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意义何在?等问题,要求学生就问题去查找资料,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大家就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都非常认真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很有说服力。可见,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旦被激活,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高涨,而这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重要证明。课后,有同学这样写道:“大学历史的学习不是初高中的死记硬背,更需要自主的探究,“回望百年中国”的课题,增强了我自主探究能力,在制作PPT和写报告的过程中,需要查大量资料,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让我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历史。”
经过一年来的实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让学生逐渐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兴趣,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学期总结时,学生说:“以这种方式学习后,使我对我国历史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会进一步地了解、学习历史,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做一名有内涵的大学生。”“我一直不太喜欢学历史,觉得历史事件很难记住,年份总是搞不清,从初中开始学历史,可脑子里却一直没多大印象。当我走进大学校园,上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历史从未走远?我突然意识到,历史并不抽象,并不遥远,她一直就在我们身边,站在身后望着我们前进的身影,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她刻在我们心灵深处,她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一个学期以来,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获得了能力锻炼,拥有了合作精神,重拾了对历史的兴趣,虽然这仅仅只是一门课,可却蕴含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以前学习历史都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但是这门课程不一样,它更要求我们自己去思考、去学习,自己去研究。”“在这门课上,师生之间采取了很好的学习方法,快乐学习,主动学习,鲜活生动的上课形式使我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由上可见,与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法把在“纲要”课上对学生的施教转变为对学生的导学和助学,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了“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学生兴趣的完美结合,真正地把思想政治理论打造成学生真喜欢,终身都受益的课程。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