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简论效应“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学位

简论效应“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学位

收藏本文 2024-02-05 点赞:12133 浏览:4764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的心理活动是受规律支配的,各种心理效应,就是这种规律性的体现。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有认识心理效应,解读心理效应,使之与班级管理工作有机整合,我们才能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用好“南风效应”——讲究工作方法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凛冽、强劲、寒冷刺骨,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是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人们觉得温暖,开始解扣,继而脱下大衣。这场比试的结果是,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和北风脱掉大衣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所以最终结果大相径庭。北风遵循惯性思维,只想一举吹掉行人身上的大衣,结果无功而返;南风则善于顺势而动,不是盲目吹下行人大衣,而是让行人感觉温暖,然后自觉脱掉大衣,结果如愿以偿。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温柔胜过刚强,对有些问题学生,教师可以试试使用“南风”。问题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往往都是都是多年积累形成的,有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对教育中的“北风”有很强的抵抗力。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行修正,极易使孩子滋生逆反情绪,形成僵局以致事与愿违。因此,要使问题学生出现变化 ,教师就要改变过去的直来直去的“教育主张”, 而应巧妙地“拐个弯”, 在处理问题时,尽量采取柔和的、暗示的方法。它看起来虽然平淡无奇,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它看似轻描淡写,缺乏刮起来的力度,却能够取得“火势猛烈”的“强攻”方法所无法达成的效果,“润物细无声”,从而有效地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

二、善用“罗森塔尔效应”——掌握激励手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后,根据实验结果写出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其实这些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请他们帮助进行跟踪观察,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一个学期之后,奇迹出现了。名单上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显然,“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这个谎言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暗示传染给了学生,使其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从而变得自信、自强,进而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要好意知觉对方,并有意识地寄其以厚望,对方往往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这启示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学会欣赏孩子,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柔和的表扬和鼓励,少一些生硬的训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能够竭尽所能地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那些经常犯错的孩子,班主任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多给他们一些关注,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并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学会用“放大镜”查找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优点及时加以表扬、引导,让孩子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活其勤奋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走出 “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进而引导其健康成长。

三、巧用“魔方效应” ——学会因材施教

某公司的老总在接待一个面试者时,拿出一个魔方说:“请你把它弄成六面六种颜色。我先示范一遍。”不一会儿,魔方就呈现出六面六种颜色。看到大学生面露难色,老总说:“你可以拿回去考虑,我可以等到周五。”一旁的朋友问:“这对你选拔人才有什么帮助呢?”这位老总显得十分自信。“很简单,如果他周三前拿回来,说明他请教了别人,他很有人缘,可以胜任客户怎么写作部的工作;如果他当天拿回来,说明他非常聪明,可以做我的助理;如果周五之前拿回来,说明他勤劳肯干,可以从事低级程序员的工作;如果他把魔方拆开后一个个安上去,就说明他敢做敢为,可以从事市场开拓方面的工作……”
“魔方效应”表明,面对应聘者老总不能简单地品评其优缺点,而是应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应聘者,充分认识每位应聘者的优缺点,才能有效地取其长避其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启示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应学会正视和接纳孩子的一些“个性”和“棱角”;要走出“师道尊严”的固有束缚,主动降低自己的“绝对权威”, 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想;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有意识地多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才能、表现自我的情境和机会, 让他们尽情发挥才能、表现自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有潜力,从而对自己充满希望。进而使他们产生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让自己努力跻身到先进行列,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带动整个班集体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牢记“马太效应”——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有名的“马太效应”。
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也不乏出现“马太效应”:我们多数老师在编排座位时,总是优生坐前排,居中间,差生靠两边,往后挤;组织活动时,总是优生唱“主角”,出头露面机会多,差生当“陪客”,活动时间少;课外辅导,总是优生开“小灶”,吃“偏食”,差生靠边站,无人理;评优表先,更是优生的“专利”,与差生“绝缘”。长此以往,结果导致学生发展“两极分化“加剧,“优劣差距”明显。
“马太效应”给我们老师启示,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和对待每一个学生,防止“马太效应”的产生。因为,班主任如果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爱“过多”,而对普通学生视而不见,爱就会“贬值”。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由于所受关爱“过多”, 他们对老师的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因此会使其中一些孩子骄傲自满起来;而对正取得进步的学生采取漫不经心、冷淡的态度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并且孩子们长期处于被老师遗忘的角落,也容易情绪偏激、行为失落,引发各种心理障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学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褒奖好学生的同时,更应该为后进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教师的关爱。

五、谨防“超限效应” ——走出教育误区

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班级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如某个道理,学生明明已经晓得,可是老师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当学生考试没考好时,班主任就会马上对其进行所谓的“说服教育”,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四次……像这样用同样一种方式、同样一句话去纠正不同的错误,或者经常对某一错误进行重复教育(翻旧账)等,其结果是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不但得不到改正,反而使学生犯同一种错误的可能性增加,可谓得不偿失。作为学生,是处于成长旺盛期的孩子,其身心发展尚不健全,自我控制力较差,所以,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育人者要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宽容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对其挑剔、不满,抑或训斥。要考虑变换不同的表达方式或使用不同的

源于:查抄袭率毕业www.udooo.com

教育手段,巧妙地回避“超限效应”的产生,进而有效地把他们出现错失的事件作为培养其良好品格的契机和素材,让他们在事件中认识不足、改正不足。要在其内心深深烙下识错、认错、悔错、改错的烙印。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阳市第一中学)
责编/齐鲁青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